Thursday 19 March 2015

分析:突尼斯激進伊斯蘭主義威脅有多大?

2015年 3月 19日



突尼斯曾被視為阿拉伯世界裏政教分離的榜樣,但近幾年來激進伊斯蘭主義在那裏明顯抬頭。
執政多年的突尼斯前總統本·阿里2011年在大規模民眾抗議中下台。
突尼斯首都巴爾杜博物館遭槍手襲擊是自「阿拉伯之春」以來最嚴重的一起事件,至少20名外國遊客和3名突尼斯人喪生,死者大部分是歐洲人,也有日本人和哥倫比亞人。
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團體宣稱對這次襲擊負責,但人們可能會懷疑與「伊斯蘭國」(IS)或基地組織有聯繫的強硬遜尼派薩拉菲穆斯林團體。
突尼斯當局說,多達3000名突尼斯人已經到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參加那裏的聖戰。部分研究顯示突尼斯人是IS武裝隊伍裏人數最多的外籍士兵。
據稱有些出國參加聖戰的人已經回國,成為突尼斯國內安全的威脅。
重大挫敗
3月18日巴爾杜博物館遭槍手襲擊案對世俗主導的突尼斯政府是一記重創。
本屆政府在去年大選中擊敗溫和的伊斯蘭復興黨(Ennahda)上台,之後誓言對激進分子採取強硬措施。
本·阿里下台後的第一次選舉中,伊斯蘭復興黨勝出,但一直被批評對聖戰主義團體太軟弱。
2013年,突尼斯在野的左翼政黨「民主愛國者運動」領導人貝萊德(Chokri Belaid)和另一名反對派領導人穆罕默德·布拉米(Mohamed Brahmi)遇刺身亡,伊斯蘭復興黨政權太軟弱的看法進一步加深。
同時,突尼斯政府軍還在毗鄰阿爾及利亞的邊境地區與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AQIM)作戰。
自2012年以來,突尼斯軍隊就向在這個地區活動的激進武裝發動空襲和地面圍剿。
AQIM曾在突尼斯境內的山區多次發動襲擊。2014年7月,該組織對兩個檢查站發動襲擊,至少14名突尼斯士兵喪生。
這是突尼斯1956年從法國統治下獨立以來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衝突。
不過,這並不令人吃驚。
缺乏經驗
突尼斯的政府軍是該地區規模最小的之一,雖然接受了歐美的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但缺乏反恐經驗。
在國內,主要伊斯蘭組織是「安薩爾伊斯蘭教義組織」(Ansar al Sharia)。這個組織被定性為恐怖主義組織,被指策劃實施了2012年9月襲擊美國駐突尼斯大使館的行動。
該組織領導人Abu Ayadh al-Tunisi在前總統本·阿里下台後被從監獄釋放並得到特赦,新政權希望一次推動和解。
但美國駐突尼斯大使館遇襲和兩名反對派領袖相繼遇刺後,當局再次發佈對他的通緝令。
他領導的組織否認與這些暴力活動有關,並聲稱自己致力於以和平的方式推動在突尼斯實施伊斯蘭法。
該組織通過在失業率和貧困程度較高的社區提供人道主義救助活動爭取更多的支持。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安薩爾伊斯蘭教義組織」目前得到的支持不多,但它擅長基層動員和組織,因此對突尼斯政局構成最大的威脅。
阿拉伯世界大規模抗議浪潮之後,突尼斯被認為是唯一成功實現了政權交替的阿拉伯國家。
但「安薩爾伊斯蘭教義組織」給突尼斯是否能夠保住這個紀錄打上了問號。
(編譯:郱書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3/150319_ana_tunisia_th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