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驚見了胡平的「見好就收」論(原文為「民運必須有退場機制」和「從「見好就收,『好』在哪裡?」談起」),我有幾點反駁,僅資諸君辨明是非:
1.
想必胡平不會沒有聽過「雞蛋與高牆」的道理,但他卻在文中說到:「政府對這些具體訴求本身做某種妥協讓步,也是不合適的,甚至是不應該的。」明顯,胡平是
站在了「高牆」的一邊。學生和群眾作為無權無勢的一方,面對的卻是手握國家機器,合法使用暴力的統治階層。胡平竟然要弱勢的一方妥協讓步,為權貴立言,助
紂為虐。豈有此理?這就好比大衛與巨人搏鬥,他還要在背後捅上一刀。試想想,權貴退一步他們還有他們的榮華富貴,大不了還可以持外國護照遠走高飛,但生於
斯長於斯的小市民和學生們今日退了,明日就可能被秋後算賬,鋃鐺入獄,走投無路。憑良心論,我們應該與哪一方同在?
2.
在這個一直由中老年人把持的社會裡,青少年好不容易出頭一次,讓世界聽一回他們的理想和心聲,但像胡平這一群又急不及待要奪回話筒,要指點江山,教年輕一
代如何走他們的前途。雖說中老年人中開明理解的大有人在,但很多也像胡平先生一樣,越是年長越是保守,老成持重,向後倒退。他們卻已是這社會的既得利益
者。經過了89「六四」,他們中有的頭頂光環,有的榮華富貴,有的吃「六四」的老本,出書當選,不亦樂乎。
卻可憐了我們的年輕人。未來香港被完全大陸化,苦主正是他們,而不是這幫已經收割了名望,地位和身分的一眾。30年來來,香港的民主運動由「德高望重」的
這一群爭取再爭取,但終是徒勞無功。難道還不是時候放手一搏,讓我們的年輕人試一試,闖一闖,進取一點,看能否打破這一池死水,創新的局面?
3. 胡平在其文中擔憂若這場運動持續下去,會令民粹主義大行其道。他問,人民今天要求政府民主,明天卻要政府專政,如何是好?
這實在為本末倒置的說法。現在學生和群眾「十月圍城」正是因為政府不是民選的,缺乏認受性。若他日政府真的妥協了,實現真的民主,那自然就有高度的認受性
和統治權威。民心所向的政府豈會面對如此龐大,社會性的「不合作」運動?再者,胡平要勸退學生是因為擔心社會會秩序大亂。但是,在政府寸步不讓之下,人民
即使暫退,也只是敢怒不敢言。政府的無法管治自為必然。人民若不在街頭也必反抗於別處。他們中能走的會「用腳投票」,不能走的會抗稅抗法,這樣一來,不也
正是胡平先生所問「這個城市還能有正常的秩序嗎?」所以,政府應以實質讓步來紓解民怨,實現長治久安。以暴力和打壓來「維穩」,不過是造一個時效不明的定
時炸彈而已。此彈一爆,「東方之珠」必成玉碎。胡平要勸的恐怕是政府吧?
4.
胡平用了「六四」的例子教訓港人,他說:「八九民運最沈重的教訓之一就是,民運方面未能做到「見好就收」」。具體反駁如下:首先,習近平不是鄧小平。習並
沒有像鄧那樣在黨內的權威。鄧在命令開槍鎮壓以後,
勉強保住了黨和軍隊領導權。但習若步其後塵,想必連他的「總書記」也要陪進去。更不要說其「肅貪運動」令他在國內樹敵無數,習若在香港問題上出了差池,必
被群起而攻之。其次,「雨傘運動」也不是「八九學運」,群眾要求的是地方民主和地方自治而非「打倒一黨專政」。中國內部早有先例,如烏坎村事件
。且問,烏坎能不屈不撓而得償所願,香港為什麼不能?再次,香港不是北京。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內地的精英和權貴有大量利益在港。一旦開槍是玉石俱焚。
而且,其引起的恐慌會令國際資本從內地大量外流,中國經濟必遭重創。而就業率不保就會導致民變四起。這樣動搖中共統治根基的傻事,北京做不起,更不會做。
最後,今年不是89年。
當年,中國和西方的關係從80年代的蜜月直墜冰點,而令中共最為困惱的武器禁運就當年宣布的。當時的經濟的嚴重滑坡要到鄧小平92年「南巡」才被扭轉乾
坤。更不要提大量的大學生外逃流亡,造成了中國發展的「腦力」缺失。對於習近平為首的官僚利益集團來說,這樣的教訓歷歷在目。加之,現在「大國崛起」形勢
大好,他們享盡的榮華富貴更不是當年可比。腐化了的權貴們有輸得起嗎?
結尾處,以黃之鋒的一句轉贈給胡平先生:「我們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抗爭,而是為了看到希望才去抗爭。」
木子金真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