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October 2014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歷史的深遠影響

2014年 10月 31日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00週年。許多國家都紛紛舉辦各種活動,紀念和反思一戰。
但提起一戰,大多數的中國人可能不會立即把它同中國聯繫起來。可以說,中國人對一戰的關注並不多。
當然,這與中國並無直接派遣軍隊參戰,更多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正如中國歷史學者、上海復旦大學劉平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其實一戰給中國所帶來的間接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其中影響中日關係的「二十一條」,「五四運動」的爆發,這些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事件,都與一戰有關。
青島圍攻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處於衰弱和分裂狀態,雖然當時的北洋政府是清朝滅亡後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的第一個中國合法政府,但它卻無法阻止世界強國在中國瓜分勢力範圍。
出於戰略考慮,1897年德國開始佔領山東青島,並在那裏建立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
到1914年一戰爆發時,青島已經是一個具有巴伐利亞風格的現代化城市。
然而,一戰的爆發改變了一切。日本稱佔領青島可以削弱德國,符合協約國的利益,同時日本還表示德國在青島的統治威脅著東亞的安全,於是對德宣戰。
日本趁德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在英國軍隊的支持下圍攻在青島的德軍,自此拉開了圍攻青島的序幕(The Siege of Tsingtao)。中國人也把這一圍攻戰稱為日德戰爭。一戰的戰火正式蔓延到了中國。
1914年9月2日,日、英聯軍在青島登陸,圍攻青島的戰事正式開始。
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圍攻後,德軍雖然防守堅固但終於寡不敵眾於11月7日投降。
然而,青島並沒有因此而回到中國的懷抱, 反而被日本接管。
中國考慮到戰後自身的利益,也終於在1917年宣佈對德宣戰,成了不出兵的「參戰國」中國勞工
中國雖然沒有直接派軍隊參加一戰,但是一戰期間英、法協約國在中國招募了十四萬勞工, 對他們進行基本的軍事培訓,並把他們分期分批地運送到歐洲戰場。
這些勞工幫助修築戰壕、運送彈藥、修理坦克等。有些華工甚至在乘坐赴往歐洲途中的船隻時就遭遇到襲擊,葬身大海。
而能抵達歐洲的華工許多人最後也客死他鄉。至今,在法國和英國還能找到埋葬一戰華工的墓地。
近年來,有關認可華工為一戰做出貢獻的呼聲越來越高。還有英國華人呼籲為中國華工建立永久性紀念碑。
英國女電影導演海倫·菲茨威廉姆導演的短片《西線上的中國》,就是反映中國派遣14萬名華工,幫助歐洲西線戰場的故事。
現在中國華工的貢獻開始慢慢得到認可,承認他們為協約國做出的犧牲和貢獻。
德國影響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給青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德國人還把飲食文化帶到了青島。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青島啤酒(Tsingtao Beer)。
從1903年德國人在青島建啤酒廠至今,已經擁有100多年的歷史。
此外,德國對青島,乃至整個山東省的影響可以說無處不在。青島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德式風格的建築。
青島市檔案館的張蓉女士說,從積極一方面來看。青島在德國佔領期間從一個小漁村轉變成當時一個較為現代化的城市。德國人在青島的城市規劃和建設、自來水、下水道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但另一方面,德國對青島的佔領畢竟是一種侵略和掠奪。
中日關係
日德戰爭後, 日本接手德國在青島的全面利益,並沒有像之前所承諾的那樣把青島歸還給中國。
1915年日本還向當時的袁世凱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條」,並最終使袁世凱政府同意簽字。
「二十一條」的簽訂也為日後緊張惡化的中日關係埋下了伏筆。
到1919年一戰結束,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會,討論戰後和平並重新劃分世界版圖。
中國代表懇求將青島在內的山東半島主權歸還給中國,但卻被置之不理。英、法、意主張將德國的利益轉讓給日本,美國則提出暫交英、法、意、美、日五國共管,但遭到日本拒絕。
中國代表憤然離去,沒有在《凡爾賽條約》上籤字。
《凡爾賽條約》激怒了中國。消息傳到中國後,引發了全國性的不滿,進而爆發了「五四運動」。
可以說,中日間本已惡化的關係再次加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日兩國全面開戰,即使到今天中日兩國的交往以及外交關係仍然受到這些歷史因素的影響。
由此可見,一戰對中國以及整個遠東地區的歷史和政治格局有著深遠和重要的影響。
一戰也許是中國人首次進入近代國際舞台的開始。
責編:李莉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10/141031_ww1_china_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