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9 May 2013

另一角度看台菲漁船事件

 

 

 

來源:網傳

 

兩個地點的原因很簡單,廣大興先越過南巡邊界(即台灣與菲律賓的「爭議範圍」以外,台灣官方默契上認定屬於菲律賓的領域),與菲船接觸後,往北逃,最後進入南巡邊界以內,但還是在海峽中線以外,槍擊停船。 台菲之間的漁業衝突很久了,雙方早有默契界限,漁民也一清二楚,明知那是對方海域,明知會被劫船,還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一直要去捕魚,個人身死事小,這會危害到整個國家外交政策(雖然漁民不懂)

- - - 台灣漁民不是只在台菲海域,在全世界不管非洲、美洲都已經人人喊打了,這點是討論這件事時的背景知識,這些漁民可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不小心越界,是有意的越界,我不認為這樣的行為值得鼓勵或保護,若台灣一意護短,那結果就是以後漁民越界越來越多,事件越來越多,弄到國際籌碼盡失,如果台灣民族主義是這樣搞,那我只能說等著被中國消滅,上帝也救不了。

若說漁民很可憐,問題的根本是漁政不修導致濫捕到漁源枯竭,解決方式是復育,不是鼓勵他們犯險,現在以為幫他們說話對漁民有幫助? 我以為是完全不了解菲律賓人才會這樣想.....這件事以後,若元兇受到懲罰,其結果將會是,如果下次菲律賓又誤殺一個船員,就乾脆把全船殺光滅口,不了解菲律賓的結果就是這樣,越幫越忙。 這件事的後果極其嚴重,我一直說亡國,不是危言聳聽,反對意見則都認為「有那麼嚴重嗎?」不會亡國,台灣很重要,美國不會拋棄台灣,護短一下有什麼關係,那我只能說這是對台灣處境的了解有根本上的落差。

- - - 這次事件,可比擬鴉片戰爭中的林維喜案,原本虎門銷煙清英雙方並未發生衝突,但不久後,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凶手,義律拒絕交凶,於是雙方衝突開始,最後的結果是林則徐當上「民族英雄」,清朝大敗喪師辱國賠款割地,再多幾個這種民族英雄,有幾個國家都不夠滅亡。

事件的根本,是清朝缺乏國際觀,不知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滿朝上下認為自己很強盛,不怕小小的「英夷」,所以可以「正正當當」的提出要求。

台灣現在也一樣,台灣沒有體認到自己的「位置」,一旦台灣不跟日本、菲律賓好好合作,台灣就沒有價值,美國早就規劃好第二、第三島鏈的防中計畫,台灣在必要時是可拋棄的,不是擁有無限籌碼,現在台灣人以為菲律賓好欺負,不知道菲律賓在美國心中高於台灣(除了是戰略夥伴,美國對菲律賓還有歷史上的義務),就跟滿清自以為天朝上國的心態一樣。

在清末,所有為了國家安危提出正確做法的人全都被打為漢奸,奕訢、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通通都被打為漢奸過,遇事只問立場,我以為是很不好的中國文化,台灣不該有這種習氣。

 

 



from 椰子樹下打盹的哲學家 http://tw.myblog.yahoo.com/jkt921/article?mid=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