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0 May 2013

香港競爭力的疑惑

最近這兩天報章不斷就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全球競爭力報告做文章,我看見了就覺得煩厭。現在還有人信這些競爭力報告?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國際機構的評級每次出來都只會讓人發笑。雖然競爭力報告與國債評級不一樣,但它們的前提假設大多相同。有時間看這些報告不如去看現實世界到底是出了什麽問題。對真正研究經濟問題的人來説,這些報告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

「經濟」存在目的是提高活在社會中的人的生活質量,爲了競爭力而做出政策是本末倒置。而且,競爭力所要考慮的是其他經濟體比誰、在某方面更具比較優勢。如果香港因爲不能佔住第一位就大吵大鬧,其他不入十名的,好像日本、英國、澳洲,豈不是要跳樓?就算是美國、加拿大這兩個十名内的國家,它們的失業率分別為7.5%7.2%,有沒有人會問在這兩個國家中失業的人會否為他們國家的世界競爭力在十名之内而感到高興?

香港的「競爭力」主要來自它的金融業,而金融業的競爭力又來自低稅率、相對寬鬆的監管、向大財團傾斜的政策。這樣的經濟制度已經在近年引來極大的反彈,引發貧富懸殊、不平等、社會流動性降低等爭端。如果經濟依然不平等、公衆不能透過制度改變問題而引發更激烈的政治衝突,不知道到時候香港還有沒有競爭力可言。不相信我可以到街上問各界大衆,看他們如有選擇,願意留在香港還是願意移民到英國、澳洲。

香港與美國的競爭力完全不可比,就算香港在兵器譜競爭力報告中持續十年排行第一位,我也不認爲香港有可能比美國更具競爭力。美國有龐大的軍隊、國家資助的科技研究、NASA、獨立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等等,香港在哪一個地方比得上人?香港有沒有可能發明互聯網?有沒有在世上首屈一指的企業?日本、韓國、臺灣就有不少;加拿大也有Blackberry 、Bombardier。香港沒有這些,談什麽科技發展、創意工業?缺乏這些工業,金融業就只是一個進行投機炒賣洗錢的賭場,對經濟只有負面而沒有正面影響。

這個社會很多人每天在談論財經、投資、營商、創業,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信口開河,不知道自己在說夢話。好像看到外國有人寫程式能賺錢,就鼓吹年輕人去寫程式自己創業、搞startup,但鮮有人會出來說明一個成功故事的周邊會有多少失敗的故事。整個社會都是腦袋一熱就一窩蜂亂跑的近視眼,看不到長遠,只會懷緬過去而不知道制度與政策要跟著社會改變,這樣子如何營造長遠的比較優勢?日本與韓國今天之所以能在科技發展中佔一席地是因爲它們都為獲得這個比較優勢而做出工業政策。相對的,香港依然龜縮在迷信市場萬能,稍有一點干預就大叫「共產主義!」的環境當中。香港的問題不是競爭力下降,而是缺乏思考能力。



from 山中雜記 http://montwithin.wordpress.com/2013/05/31/%e9%a6%99%e6%b8%af%e7%ab%b6%e7%88%ad%e5%8a%9b%e7%9a%84%e7%96%91%e6%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