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May 2013

多维:三个自信底气不足 中共深陷“新两个凡是”

在经历之前批“宪政”的小试锋芒之后,中共喉舌大佬《人民日报》5月30日出阵发声:“西方那套理论……既不符国情,也不反映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但文章还是老一套:概念证概念,观点套观点,一股子官风霸气,中宣部早先公布的《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在该文中丝毫不见踪影。观察人士指出,习近平领导人下的中共,似乎已开始深陷新的两个凡是魔咒,即凡是资本主义的、凡属西方政治的都要否定。虽然中共党报力证“三个自信”,但近期中共种种草木皆兵的过激举动,恰恰显示出中共所宣称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底气不足,中共显然需要一场抛弃老旧意识形态对抗,“逢资必反”的思维,来一场贯通中西一切皆为我所用的自我救赎。

要知道的是,中共现在宣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也是来自并不遥远的西方,更何况中共早已宣称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终归宿,那么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中纳入资本主义政治中的“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又有什么值得惊诧和大动干戈的呢?观察人士如是说。

左右隔空互搏实为各说各话

在中共党报刊发此文的前一周,中共《求是》杂志旗下的《红旗文稿》以“文革”的腔调发出出自人大教授杨晓青之手的彻底否定宪政的雄文,攻击宪政的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商业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党媒《环球时报》则怒斥宪政是在“兜着圈子否定发展之路”。鉴于《红旗文稿》的中央机关刊物的性质,《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的子报的身份,由此引发了一场有关宪政的大讨论。

纵观过去一周这场讨论,呈现出的却是各说各话的诡异态势,似乎各方的“箭”击中都不是敌方的“的”,乱箭横飞却好像不在一个时空。具体而言,宣称宪政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的“倒宪派”,其主强调突出资本主义“万恶”的本质,连带着“宪政”也被一同打入冷宫。这其中不单单是杨晓青深信“宪政”只能姓资不能姓社,其拥簇者也坚信:凡是“宪政”,皆为资本主义的,与社会主义无关。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就表示:“从逻辑看,宪政和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这一点人大杨晓青教授已经说的很清楚;而从经验层面上看,到目前为止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过宪政,而宪政国家也都不是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我支持杨晓青教授,因为她说了句大实话。”

而站在辩论另一方中国的公知们,虽然也有人高喊要求权力制衡的宪政,认为“宪政不适合中国”的说法,不过是用来搪塞民意的借口而已。但更多争论的焦点则是法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限制,与习近平的“依法治国”一脉相承的“依宪治国”,类同与习近平所言的“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他们认为“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权”——依《宪法》限制权力和规范授权,杜绝“权大于法”、“滥用职权”和“违法执法”为所欲为,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建立法律化的国家政治秩序而使其有序平稳运行。

观察人士指出,宪政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宪政来源于西方一个是根据宪法是最高权力来源的行政制度,一般地在社会实践中来讲,美国、英国、法国这几个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从纯粹的结构上来说,它应该是一个所谓的宪政国家。这也是杨晓青等宪政非属社会主义的观点的基础。而从工具层面而言,宪政就是规规矩矩按宪法规定去办事,不让宪法的条文落空,这是大多“挺宪”学者们所秉持的基本观念。而这也就是论辩双方各说各话的原因所在,他们都试图将他们概念中的宪政强加于对方概念中的宪政。

党报出头暴露自信不足

随着讨论的深入,更多的中共媒体开始发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5月27日发表文章——《服务型政党需要宪法思维》,开篇即言:“建设服务型政党要有宪法思维,需要基于宪法理念、确立宪法权威、强化宪法意识。”该文最后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党只有从凝聚宪法共识开始,以宪法理念为价值追求,以宪法精神为方向指引……”但全篇未涉及正在争论的“宪政”二字。

5月29日,中宣部旗下《党建》杂志接棒继续向“宪政”发动猛攻,直指“宪政”本质就是实施资产阶级宪法,公然取消中共的领导地位,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署名“郑志学”(谐音政治学)的文章《认清“宪政”的本质》,直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把主张“宪政”看作是最有可能改变中国政治体制的突破口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策略与途径,极力宣扬“宪政”的超阶级性和普世价值性。这些“宪政”主张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紧接着,5月30日,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人民日报》题为《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的文章横空出世,定调“西方的那套理论,新自由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罢,既不符国情,也不反映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文章再次套用“乱伦式”的马列毛邓相互印证,来说明中共道路、理论、制度的正确性。【相关新闻:中共理论匮乏致政治乱伦 毛苏情结迫习左转】

此外,在行文方面,文章作者俨然已经忘了在此之前中宣部下达的《贯彻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中“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的文章和‘应景’文章”的要求,没有“把文件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而是坚持了老套的八股式说教方式,强调三个自信的“必须”、“必然”和“一定”。

十八大以来,中共就一直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从近期网络上流传的针对高校教学的“七不讲”,到中共“九号文件”重提意识形态斗争,再到“全网封杀”冉云飞、张雪忠等一众右派作家、学者,直至在中共媒体连续刊文否定“宪政”等一系列动作来看,中共的自信并非他们宣传的那么足,观察人士指出,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现实的说服力,中共强力要求坚定“三个自信”恰恰表明其自信底气不足,中共显然还没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气度和自信。

中共急需一场自我救赎

多维新闻在社论《引领中国——习近平必须面对的十大挑战》就曾指出,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多元社会,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是中国的选择信任已大打折扣,强迫人民接纳一元价值已难以奏效,中共只有通过提高社会主义的说服力和公信力,方能重获人民的支持。这就需要中共向民众说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明白他如何适合现代中国,而不是通过高压的手段获得“沉默的认同”。

邓小平有一句经典的表述——“七嘴八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观察人士指出,中共应该做的不是通过高压的手段不让人民发声,也不是民众一发声就要上纲上线,而是要把这些声音看作当前中国社会需要重新认识的一个提示。更何况,以宪政讨论为例,那些支持实行宪政的发声者,也并非是要推翻中共政权,而是寄望中共能够在宪法的框架之下依宪执政、依法治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在对待这类不同声音时,不要一触及西方的政治概念就草木皆兵,动辄以敌我矛盾对待,而是要审慎辨析问题的核心所在,以解决执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用毛泽东的话说“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中共显然需要一场抛弃老旧意识形态对抗,逢资本主义、西方价值必反的思维,来一场贯通中西一切皆为我所用的自我救赎。因为,所谓的“三个自信”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如果是通过高压方式获得所谓的认同,那么在此基础上获得的自信其实是强权、专制的产物,是从根本上站不住脚的,是掩耳盗铃。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feedproxy.google.com/~r/letscorp/aDmw/~3/skHVvD1c8hc/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