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说紧缩,债务蛀虫开始打苍蝇,苍蝇虽小, 肉也有居然能动35个亿。于是想起08年中国自己内爆老A. 先用神油,后用好声音-平安,一路唱衰。说回大洋对面。 看看智商传说85的小布什(克林顿传说180) 在自己任期后半截用了什么人
2006年8月上任的保尔森,此人前天和基辛格前后脚拜会习总, 居然不是一勺烩呵呵,不是一路货?此人高盛王朝事实上的开创者, 美国金融核心的干将。2005年2月,伯南克当选联储主席, 此人一生以研究大萧条出名。 小将盖特纳2002年加入美国外交学会,曾长期在财政部鲁宾、 萨默斯门下行走,2003年即进入美联储体系核心-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任行长。
三人组在保尔森上任后终于成型。随后一年大风起于澳洲微末, 然后就是2007年危机,贝尔斯登, 消停半年后就是雷曼后面大家都知道了。
2012年10月, 73这个长期在金融体系奋战的救火队长成为管纪律的大长老。 玩老A朝三暮四游戏一举解决股权分置的尚主席2010主抓银监会 。10年央行行长继续留任-哮喘兄, 深受朱相赏识的楼继伟2013年3月接任财政部长。 中国的救火队成型了,可以说目前可能没有比他们更强的人了。
那么他们要救什么火呢?
——
种植园土:算算政府债务明细帐
首先,中央政府仅欠债8万亿人民币。这个水平仅占GDP 15%,羡杀欧美。
但是,地方政府欠债比较多。地方政府的欠债有三个类型:
(1)白色的。
地方融资平台共欠银行贷款9.3万亿,这些钱自2010年末起, 余额大致维持如此水平,既不增也不减。不增, 是因为银监会绝不允许再贷,不减,是因为地方政府根本还不起。 这部分贷款利息大概在6.5%-7%/年左右,融资成本不贵。 另外还有大约1.8万亿发改委批准的债券( 其中地方融资平台背景的中期票据+公司债券共1.44万亿)。 这部分票面利息成本约7%, 但市场实际YIELD根据资金紧张而定,有时收益率可达9%- 10%。这两部分在一起大概11.2万亿。
(2)通过各种灰色途径借款的。
途径包括:
a.信托贷款7.5万亿。明着利息在10-12%左右, 暗地里多少不知道。
b.委托贷款,6万亿左右。 这部分钱其实就是合法化的企业对企业信贷。比如, 国企可以从银行7%贷款,然后化妆一番,明着10-15% 贷出去,国企高管暗地里加多少码不知道。同理, 上市公司可以把从股市融资再贷出去, 但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本来就高,这样干的不算太多, 仍然以国企套利为主。
c.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总额最保守估计也有6.5-7万亿。 在江浙(开票)、河南(买票)这些区域, 未贴现和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总额, 比其余信贷业务加一起仅仅低一点点。这里解释一下, 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计入信贷规模,未贴现的,属于表外业务。 温州危机,一半出问题的债务是有未贴现汇票背景的。
以上不算地下钱庄,民间融资,也不算7.6万亿银行理财, 不算7万亿保险的钱,3.5万亿证券公司的理财业务, 就已经有20万亿灰色地带的钱。灰色地带的钱,是以50%- 70%的年增长率飞本,总金额已不亚于11.2万亿白色财源。
(3)褐色途径
地方政府还玩霸王硬上弓。 你搜一下现在有多少城市在上BUILD-TRANSFER项目。 这些项目都有地方政府正式回购承诺的, 许多是有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的。比例有多大? 象深圳地铁3期工程投资600亿,有480亿金额是BT的。 也就是说,政府借到120亿(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券等) 就完事了,剩下480亿由承包商去解决。 这意味着本来就很高的地方融资平台杠杆,再套上一个1: 4的杠杆,你可以想象有多可怕。BT项目的融资成本在12%- 25%/年之间。
上述白色11.2万亿,灰色与白色1:1, 褐色等于白色和灰色之和,那么意味着地方政府负债应在11.2× 2×2=45万亿左右,政府总债务=(45万亿+8万亿)/ 53万亿GDP=100%。这个债务水平与日本强不了太多。
觉得我是危言耸听吧?你看看国家统计局数字,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多少?一年完成实际投资37.5万亿! 你想想背后该有多少万亿的项目在规划、在运作啊! 地方政府已经玩了5年天魔大法了, 屁股后面仅欠45万亿那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的计算了。
现在深圳这样的富裕地区,作为重点项目的地铁,都已玩杠杆之上, 再套1:4的杠杆了,按此比例,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理论上是11. 2×2×5=112万亿。这比日本的安倍经济疯狂多了。 日本债务是130%*GDP。
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多少?2011年最高,3万多亿, 2012年下跌到2万多亿。假如土地储备还能再卖5年( 其实没有意义,因为土地储备已经全部抵押出去了, 卖的钱也是债主的),也就是十几万亿。但每年利息按10%计算, 就有4.5万亿利息支出,5年静态也有22.5万亿。
由于分税制,地方政府如果没有卖地收入, 即使有中央政府转移支出,赤字也是必然的。这意味着现在的债, 地方政府已经永远也还不起了,只能走借新债还旧债的道路。 但地方政府债务利息很高,比希腊债务的利息都高, 在全球绝对属于高利贷。 这是因为中国央行不象美日央行那样注意保护政府债务免予高昂的利 息支出。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小强给出城镇化道路的答案。其实执行不了。 原因很简单,没有财力了!中国政府财力不是无限的吗? 不是可以印票子吗?
答案是否!即使以中国政府之强大, 也扛不住连续把国家的财富投入到不产出或投资回报过低的项目中去 。在农村花数以十万亿计的资金拆猪圈,拆农舍, 把农民逼成吃喝嫖赌的无业流民, 然后把农田改成富人们开无遮大会的私密山庄, 然后全国人民为此付出数以万亿的利息,还得忍受粮食减产的匮乏, 这是蠢得不能再蠢的贴本买卖,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现在,财富正在以利息的方式,每年转移4万多亿到各种势力那里, 中国的外国的,敌对的友好的。国有企业在坐享高利贷, 私人企业家在变成职业赌徒,这是拉美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逼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买单, 然后出售国有资产弥补债务,这是拉美化的第二步。
第三步是制造金融风暴,导致制造业毁灭,去工业化, 资本要么外逃,要么高利贷化,这是最后一步, 以毁掉中国的外汇储备为标志。中国的左派如张宏良们不懂经济, 整天指责外汇储备过高。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这3. 3万亿外汇储备的保护,中国经济有多脆弱。这3. 3万亿固然是实体经济的损失,人民福利的损失, 但也是与美国在金融方面同归于尽的炸药包。去除了它, 我们在金融方面近乎是没有保护手段的, 所谓的人民币互换完全是笑话。
范兄说对了一点,这不是阴谋。因为,这是阳谋。 中国在繁荣强大的美丽光环中一个致命的弱点已经出现了。 这个弱点是朱相的继承人搞出来的。它不是4万亿, 而是至少40万亿。
你现在明白中国股市为何跌跌不休了吧?一方面, 人家将来要低价收购你的国企,炒高了怎么办?另外一方面, 地方政府借钱这么多,把利息炒这么高,股市怎么赚钱? 2013年初银根松动一点,股市不是灿烂了400点吗?
中国在金融战争已经接近彻底战败了。所谓微博上面的喧嚣, 并不全是试探人类智商底限的弱智,而是一种狂吠与狂欢, 一种庆贺宰割中国的盛宴即将开张的狂欢。到利益面前, 任何廉耻都不需要了。
但中国的外汇储备仍足以保护自己。即使外汇储备完蛋了, 仍有一个力量有能力保卫中国的金融。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是毛主席留给人民的最后的庇护力量。
很多人会说,军队现在腐败极了。现在有很多人在试图收买军队, 试图分化瓦解它。这是事实。
但是,这只军队即便有腐败,仍没有军阀化;没有服务于个人野心, 而是整体上服务于国家与民族利益。 只要毛主席留下的山头平衡没有彻底打破,想让这个军队军阀化( 也就是军队国家化的实质),是不容易的。中国资源匮乏,国家、 军队、人民的利益都在于开发国际资源与市场,一旦解体, 现有这些工业能力一钱不值,还很可能是负资产。 想效法苏联解体时那样,用私分党产、 国产诱惑军队将领出卖国家利益,是不大容易的。 中国人没有俄国毛子那么二逼。
然而,我可是一点也不看好范兄所说的那三架马车。比如, 希腊危机,难道红脸黑脸不都是高盛唱的么?
设想一下温州危机扩大到全国
温州营商成本和融资成本高企,生产企业利润微薄; 企业的资金拿去投机、做高利贷;危机出现,资金链断裂, 企业垮掉。
温州危机的原因是私人企业之间互相担保、借贷。而全国范围, 有很多国企利用可以借低息贷款的机会, 卷入房地产投机以及对地方政府的高息贷款。资金链一旦断裂, 可想而知。
美国的大萧条是银行大量倒闭,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 社会购买力下降,进而造成企业宁可把资金闲置, 也不愿投资造成的。美国人先是搞了大量公用工程( 比如水利工程和公路网建设),提振基础设施, 但在1937年之后,美国又几乎重坠萧条。直到二战爆发, 才拯救了美国经济。为什么说战争拯救了美国经济呢? 不仅是因为武器和军火生产创造强劲需求, 还因为其它国家都炸烂了,美国是全球唯一健全的出口商。 全世界要买汽车?只能找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要买丝袜? 只能找杜邦。
1990-2012的日本通缩也是伴随着企业投资意愿降低。 日本企业起先在海外市场赚有大量利润,但宁可存在银行, 也不投资,私人储蓄也很多。这样日本政府就大量盈余可低息借贷, 去搞公用设施建设。于是低效率建设出现了。比如, 现在日本农村绝大部分农用机耕路做成了柏油路面, 对于农田耕作无压力的农用机械而言,纯属浪费。 但日本政府尽管债台高筑仍乐此不彼。另外一方面, 由于日本企业持续投资意愿低迷,技术更新慢, 导致竞争力逐步下降,许多日本的大企业开始出现严重亏损。 大企业亏损又连累到小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心循环: 政府挤占企业投资,然后导致经济竞争力下降。
“安倍经济”,就是声称在这样一个疲软二十年的局面, 大量吞入虎狼之药,让政府不顾一切借贷, 必要时让日本银行大量投入货币,买入公债, 所得资金用于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如果真这样做了, 政府公债利率必然大幅上升,而日本经济也就会象神风突击队那样, “出不入兮往不返”了。
但是日本人真的会有这么蠢吗?未必。安倍经济未见行动, 已造成日元大幅贬值。但在增加借贷方面则是动作很慢。 有可能安倍经济的真正目的在于造成日元贬值, 用提振出口帮助日本经济渡过难关。但在20国会议上, 许多国家已开始对日元贬值施加压力。
中国和日本又有不同。中国还处于向上攀登产业链的阶段。 比如航空工业、高铁工业, 都是适量投资就可以引领跳跃性技术进步的时期。 但这些高端的项目,大部分都是中央政府或者央企做的。
但中央的资金需求并不大。 中央政府其实完全可以不发国债钱也够花。央企从银行贷款很轻松。 想反,地方政府花钱则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一方面, 地方官做几年就走人,走后哪管你洪水滔天?另外一方面, GDP为中心的考核机制逼着地方官启动大量项目, 用高额代价招商引资。这样,4万亿信号枪一发, 地方财政就开始了持续5年的疯狂扩张, 造成的实际债务恐怕已有40万亿。然而, 地方财政本来就比中央穷很多,卖地收入连利息都裹不住, 低成本贷款渠道也不多,借完了低成本的,就借高利贷, 借完了高利贷,就开始想歪招。
这样比日本还糟糕,起码日本政府贷款是低息的。而且高利贷+ 房地产会把工业为主的经济扭转为工业萎缩,投机+ 高利贷为主的经济模式。后者是一种寄生经济, 郭美美之类的现象会越来越普及,而袁隆平之辈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首要问题是把停掉大部分地方政府的盲目扩张, 在现有项目中,重点保一部分,然后给合法的融资途径, 把贷款成本降下来,避免地方债务象滚雪球那样扩大。 现在中国大致是朝这个方向走,发改委给了许多地方项目发债权。 然而,在持续数年的房地产热中, 地方实力派已获取了天文数字的财富和很大的政治话语权, 中央政府则派系林立,现在很软弱,不敢得罪人, 尤其不敢叫停部分项目。这样资金需求虚火上冒, 地方债务仍在滚雪球,即便合法的债券,发债成本也很高。
只要鸡蛋有缝,美帝是不可能不来的。当然美帝永远是两手准备。 如果现在就足以做空中国,那么现在就做。如果现在中国仍罩得住, 那么就通过其在中国内部的代理人,给经济再加一把虚火。然后, 等中国实在招架不住时,另外准备一拨代理人, 搞类似盖达尔的休克疗法,把中国的优质国有资产–诸如高铁– 而不是地方政府搞的光伏重复建设–私有化。
这是阳谋,也是洋谋。
基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必要的,另一种是浪费。
必要的基建,应当有一定超前性,比如高铁、地铁,建得越早越好。 但恰恰是这部分基建,尤其是高铁, 成为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不仅逼着高铁降速, 还逼着从规划阶段就降低档次—哪怕只节省3% 的施工成本而导致速度下降30%。
地方政府把不该卖的水资源统统低价卖给外资或私人公司。
谈到教育经费,很多资金被投向大学城。然而,由于计划生育, 中国的大学招生越来越难,除了一批最好的大学, 想维持学生规模非常不容易,有些大学招不到学生是迟早要关门的。 但大学一直在盲目扩建。
有一部分必要的花费,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开支,却被人为压缩。 象深圳这样先进的大城市,却只为不到半数人口规划教育经费, 导致很多买了房的、乃至深圳户口的儿童都无法上小学( 我的一位深户朋友去年花了400多万为独女买了学位房, 却被告知必须抽签入学,当即接近精神崩溃)。另外一批家长, 因为在香港生了弟弟妹妹,连累哥哥姐姐在深圳也无法入学。
与之同时,大量的开支是有问题的。一个是政府参与低效投资, 比如光伏项目。这里面不仅是低效重复建设问题, 还有人为输送利益问题。 比如无锡尚德长期以高出市场价数倍价格从海外关联公司买入原材料 ,最终公司垮掉,造成的窟窿有几百亿。 一个是地方政府以财政收入补贴国外公司的问题。 随便一个鸟毛公司,都可以在中国拿到世界最优惠的财政配套, 而这些投资商多数除了污染坏境就没干什么好事。
总之,地方政府导向是有很大问题的。
有些央企要么卷入地方基建很深,要么卷入了房地产或者高利贷, 估计会有一些央企要撑不住。
盛极则衰,这是事情的一般规律。中国本是有更大发展潜力的, 但过去5年不作为和乱作为,透支了中国的未来。 眼下的问题处理不好,就是中国经济的拐点。
而经济的拐点,一定伴随着政治动荡。 一部分人人为他们的财产和阶级一定会传承下去, 而另外一部分人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会斗得死去活来, 会一代接一代斗下去。
—-
科普
1、(45万亿+8万亿)这个债务,是哪几年的债务?
可以追溯到90年代,但那只是零头。 绝大部分是2009年之后形成的,而且在加速膨胀, 这是中国目前资金市场永远不宽松的根本原因。
2、(45万亿+8万亿)这个债务,是不是都是不良债务, 是不是重复计算的三角债?比例多少?
这是地方政府一家欠的债务,和三角债完全没关系。 在分析时已经去除了重复计算部分。怎么去除的?很简单, 按地方政府欠款的种类估算2012年12月31日余额, 这是不可能重复的。地方政府欠银行的普通贷款, 就不可能与欠信托贷款重复;欠的公司债和中期债券, 就不可能是BT项目的回购承诺。
我提到了银行理财等融资渠道。但不能根据银行的7. 6万亿理财计划去估计。理财计划与信托贷款有2万亿明的重复( 比如银信合作),有不知具体比例的暗的重复( 比如信托受益权回购)。理财计划还和券商理财计划约有1. 6万亿的重复。 所以我是按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额类似口径计算的。 央行口径是完全不重复的。央行统计是增量, 而我根据各种官方数据,把存量算了出来。
不良债务未知。银监会估算,地方融资平台9.3万亿银行贷款中, 约有20%的风险。这个比例是根据9.3万亿中, 县级债务的余额计算的。
目前,地方债务在借新还旧滚动,无论贷款还是城投债, 支付危机还是零星事件。但是,要注意, 几家大型光伏产业破产形成的债务也都由地方政府一分钱不少从财政 收入中还本付息了,或者至少安排重组借新还旧了。而且还要注意, 这些欠银行的贷款,还有发改委批的债券, 这些都是地方债的质量较高的部分,也是国家重点保的部分。
至于BT项目,地方无能力支付已经屡见不鲜了。 也拖垮了不少承建商,但大规模的拒付,仍未出现。
但是债务总规模算出来之后,就知道卖地收入能否覆盖利息支出了, 由于地方政府除了卖地收入,赤字本来就很大, 那么中期还债能力就很清楚了(长期就不要提了, 因为人口老化问题会加剧)。
3、如果是三角债,那实际利息,或者是借债成本, 如何确定就是10%?
还有,按你计算方法计算日本的债务水平, 那日本的债务水平肯定远超130%。双重标准这个坏习惯, 还是不要向国内经济学家学习的好。
中国政府债务和日本政府债务是不同的。 日本是不存在中国地方政府那样直接做生意的局面的。 两个体系差距太大, 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把两个数字调整到完全可比的口径。 这里只是从问题表象出发,引述了一个官方常引述的数字, 对比一下。
另外,虽然你口气很不礼貌,我还是花了时间科普一番, 能够帮助你更新你关于地方债的知识,更希望你不要反复提“ 三角债”了。三角债是企业之间的债务,大不了企业破产就是。 但能让安徽省人民政府或者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政府破产? 中央人民政府还不是最终得出来兜底。 但中央人民政府也不可能完全兜底,只能保重点, 那么地方债务的兑付危机迟早还是要出现的。
10%利息是按银行贷款6.5%、 发改委批准的债券等白色途径7%,信托贷款、 委托贷款以及其它灰色途径10%;褐色途径12%计算的。 这个计算是桌面上的利率,不包含转让桌底利益时戴的“帽子”, 估算肯定是偏低的。
看得出来,很多事情你还是幼稚的, 你不知道地方政府为了GDP业绩为了个人利益敢于以25%、 30%实际利率举债的劣行与冲动。
这里,我想起了WXMANG以前关于滞涨的分析。没错, 现在已经一只脚跨进滞涨大门了。建国以来, 哪有如此规模的天魔大法?4万亿救市计划, 相对于2012年37.5万亿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不过是开胃菜, 但如此力度刺激,依然经济增长率在悄悄下滑。天魔大法不可持续, 你可以想象未来趋势如何。
相关日志
- 2013/03/03 -- 牛刀:中国债务危机即将爆发
- 2013/01/21 -- Kyle Bass:安倍政策将提前引爆日本债务危机
- 2012/11/27 -- 三叶虫:大而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1-9)
- 2012/11/01 -- 陈季冰:华尔街金融危机四周年祭
- 2012/10/23 -- 《中国经济周刊》浙江民企染“金融瘟疫” 政府虽已全力以赴但仍无良策
- 2012/10/22 -- 《新世纪》中国式次贷
- 2012/09/15 -- 朱大鸣:中国式债务危机比欧美更重
- 2011/10/31 -- 晨枫:欧元、利比亚和中国
- 2011/09/24 -- zhuhit:欧债危机
- 2011/09/14 -- 希腊实际上已技术性破产 欧债危机即将大爆发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