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薪资水平和运输成本连年上涨,促使多家美国制造商把生产业务从中国迁回了本土。如今,一家英国食品生产商计划把面条生产从广州迁回利兹,对于中国这个昔日的世界工厂而言,这简直就像是“最后一击”。
随着中国的营商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逐渐赶上发达国家,全球范围内的“回流”(re-shoring)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英镑再次走软,中英营商成本差距进一步缩小。
Symington’s是一家生产“Ragu”意面酱和“Golden Wonder”桶面的制造商。该公司表示,正在将面条生产业务迁回英国本土,它取消了在中国的合同,为英国创造了大约50个就业岗位。这是一个最新迹象,表明英国和美国一样,对离岸外包的兴趣正在降低。离岸外包作为一种利用低廉劳动力与土地成本的手段在近几十年来颇为盛行。
Symington’s企业发展经理亨里克•帕德(Henrik Pade)表示,公司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加快反应时间的考虑——当零售商要求增加库存时,他们不想等待集装箱船飘洋过海来送货——以及降低成本的考虑。
帕德表示:“如今,我们在约克郡的生产成本与外包到中国的成本大致相同。如果及时迁回本土,成本或许还会低出30%至35%。”这是说是因为数年以来,中国珠三角地区工厂的工资水平每年都要上涨10%至20%。
英国制造业协会(EEF)表示,“连续不断地”有制造商将部分生产业务迁回英国: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七分之一的制造商将部分生产业务迁回本土。
在服装业,TopShop和River Island等零售商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项研究还显示,有多个行业在不断加大从本土供应商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力度,这让人们再次预期,弱化金融服务业、强化制造业的经济“再平衡”是有可能实现的。
英国制造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李•霍普利(Lee Hopley)表示,企业之所以选择“回流”,是因为算上运输成本的话,由中国和昔日低成本国家生产的商品的整体成本在不断上升,而且企业现在也更加关注品质和缩短供应链。
霍普利补充称:“企业希望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可靠性、使之不受供应中断的影响,因为它们此前经历过严重的供应中断。企业正日益在服务和品质方面展开竞争,而不是单纯比谁的成本更低。”
帕德表示:“我们的做法并不罕见。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产品确实不复杂,但你会听到,美国电脑生产商也提出了同样的想法。
“所有人现在都倾向于在自己家门口生产,而不是远离本土的地方生产。除非有经济方面的激励,否则没人会选择外包。”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预测显示,在美国,经生产率调整后的劳动力成本正在接近中国水平,而天然气成本则低于中国。
然而,霍普利表示,现在的情况仍是“双向流动”,英国对外投资在英国总投资中的占比依然很高,“因为那些国家有我们的客户,而且一部分供应链也在那里”。
相关日志
- 2012/12/07 -- 中国制造隐忧:苹果率富士康将生产线迁往美国 (1)
- 2010/01/16 -- 一位Google员工及韩寒对Google退出中国的看法 (1)
- 2012/12/07 -- 离开中国!苹果部分Mac电脑将只在美国制造 (0)
- 2013/01/24 -- 枯竭的劳动力将中国拖入“中等收入陷阱” (0)
- 2013/01/24 -- 德央行要求黄金储备回国事件引发的担忧 (0)
- 2013/01/23 -- 施正荣卸任被曝因利益输送:私人资产可以再造一个尚德 (0)
- 2013/01/24 -- 2013大萧条开始,全国各分公司在总部的中央经济会议上与总公司讨价还价 (1)
- 2013/01/23 -- 港媒:中资高管充斥香港官方金融机构 (0)
- 2013/01/23 -- 中信信托回应三峡全通项目:不出资兜底,不担心产品兑付 (0)
- 2012/09/21 -- “中国制造”优势不复 美制造业重回本土 (1)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738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