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8 December 2012

以巴衝突上演 Twitter大戰

/熊威

2012 11 14日起,以巴爆發了為期 8天的衝突,造成上千人的傷亡 ;但與此同時,因為以巴兩國官方在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對戰爭行動的實時直播,這場戰爭又被著名的新聞聚合網站 Buzzfeed評價為:「也許會是 20年來關於戰爭的最有意義的一個變化」。

14日以色列發動空襲不久,以色列國防軍就在自己的官方 Twitter帳號(@IDFSpokesperson)上開始了圖文並茂的戰況直播,被路透社稱為「歷史上第一場用 Twitter來宣戰的戰爭」。

隨後幾天時間裏,這個帳號不斷更新戰爭進展。在以軍炸死巴勒斯坦哈馬斯下屬的卡桑旅頭目艾哈邁德·賈巴里(Ahmed Al-Jabari) 後,這個帳號立馬發布了一張賈巴里的頭像,血色的背景上印着「已清除」(Eliminated)的字樣。

與此同時,該帳號將一段賈巴里乘坐的車輛被炸毀的視頻上載到YouTube。有網友認為視頻從空中拍攝的角度模仿了流行的電腦遊戲《使命召喚》(Call of Duty)。

面對以色列開啟的網絡「第二戰場」,巴勒斯坦毫不示弱。哈馬斯在 Twitter上(@AlqassamBrigade)發布過「無論你身處何方,我們都不會放過你們的將軍和士兵(你們自己打開了地獄之門)」的訊息,並挑釁式地抄送給以色列國防軍。作為回應,以軍緊跟着發布了一個空襲巴火箭彈發射場的視頻。

雙方在虛擬空間的兵戎相見,即使到了 22日,即停火一天後也並沒有消停。以軍聲稱「從今天開始,以色列國防軍成為 Twitter上最大的軍隊」(他們的粉絲數達到了20萬)。哈馬斯則在 Twitter上回擊:「但是很遺憾,幾小時前你們剛剛在特拉維夫被打敗。」

以巴斥巨資啟動國家網戰

對於以巴將TwitterFacebook,以及 YouTube納為自己的新武器,普林斯頓大學信息技術政策中心研究員 Zeynep Tufekci提醒觀察者,直播戰爭並不意味着信息公開,「這些官方 Twitter帳戶在試圖將信息變得不真實」。

比如,以色列的帳號會張貼自己平民房屋被毀的照片,並羅列哈馬斯發射火炮的時間;哈馬斯則發布大量巴勒斯坦遇難兒童的照片,並注明「恐怖主義」。

公關大戰一直被視為以巴沖突的核心元素之一。但就網絡戰而言,以色列明顯準備更為充分。以軍在 08年左右開始研究 Facebook等社交網站,從去年開始,則乾脆聘請了一位年僅 26歲的比利時移民來專職管理社交媒體帳號。

「當政府想製造某個話題,我們就交給新媒體部的小鬼們。」以色列公共信息與猶太事務部副部長 DanielSeaman:「我們把那稱之為魔法。」

雙方在虛擬世界中的戰爭不僅僅是Twitter上鬥嘴。以色列國防部已經決定,將在未來 5年內優先發展網絡戰能力,並批准了一項耗資 3.2億美元的網絡戰爭計劃。

除了國家層面的網戰,以巴地區、乃至整個中東民間的網絡戰爭也極為激烈。不少學者認為茉莉花革命即發端於Facebook

而在過往一年的敘利亞內戰中,政府和反對派在網絡上也展開激烈較量。2011年,敘利亞政府一改過往嚴厲封鎖的政策,開放網禁,曾讓反對派難以置信。但這一年來,有反對派認為,政府開放網絡實質上是一種欲擒故縱的策略,通過嚴密的網絡監控來讓反對者自己暴露。

一位流亡國外的反對者總結說:「革命利用網絡發聲,但政府也用它來獵殺我們。」



from 陽光時務週刊 · iSunAffairs Weekly http://www.isunaffairs.com/?p=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