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清大學生痛批教育部長偽善」事件。 從新聞媒體播出來之後,還有一些媒體與報紙的譴責與批評之後,開始有人分享當天立法院的狀況在YouTube上。 不久之後,我的facebook牆上開始有許多不同的支援陳同學的聲音與討論出現了,然後轉貼與批判清大的道歉啟示。 也或許因為壓力與支援聲音愈來愈大,清大也旋即撤下了道歉啟示,過數日清大校園也有許多師長連署不同認道歉事件。本人其實很少看報紙,但也因這場風波,好奇也把當場的錄影看了一遍。
http://www.youtube.com.tw/watch?v=tHA7QEgnTbY
鄉民的正義:人多的一方,往往霸佔著所謂的正義再來,支撐第五權的根本 – 自由與普及的網際網路,最近也正面臨危機。像是去年的美國議員提出的「禁止網路盜版法案」(SOPA),或是這陣子在杜拜的「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會議。 如果這些相關法案通過,那對於網路的自由性的限制威脅可以會削落第五權的興起,所以Google才會旋即出面呼籲網民站出來一起連署出聲 (Take Action),表達捍衛自由開放的網路世界的聲音。
回到台灣現在的狀況看來,雖然個人也很氣餒整體的媒體素質還有顏色分明的政論節目,但是就這幾年第五權的發展來看,Mr. Sunday覺得未來改善的契機可能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以前得花費上力氣走上街頭表達不同的聲音,但是現在有簡單有效的途徑去反應意見。 只要我們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與積極參與的態度,持續地閱讀不同角度的論點,踴躍的發表意見,那更可以讓第五權的力量得以正面的申張,影響與平衡第四權的一些亂象。以我個人為例,開始漸漸減少看區域新聞報紙的比例,另外對於被動閱讀也儘量保持獨立思考的可能,另外幸運的是,現在許多國外主流的媒體也提供了網路的中文版可以看( ex. 紐約時報中文網,英國BBC中文網,日經中文網),在言語沒有隔閡下,更容易了解不同國家的觀點,還有世界各國在注意什麼議題。 (這還是被動閱讀,但增加廣度與視野) 另外Mr. Sunday有個有趣的想法,覺得未來也有可能的趨勢可能是第四權與第五權的完美結合。 並沒有人規定傳統的媒體一定要是單向或是不能利用網路的特性來發揮影響力,未來媒體若願意的話,可融合第五權開放自己媒體的走向,讓每一篇報導都接受交流與評比,擁抱第五權的型式,達到更大更好的影響力。 最後,勉勵大家與自己,對於未來,我們不再抱怨與氣餒,我們親自去改變。
轉自MMDays
from 數位時代 Beta3.0 | Topics & Links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03/id/2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