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 27-12-2012
近日,南韓新任總統朴槿惠在其經濟政策主張中,致力倡導「重視就業率,發展中小企業,創造新民生」方針,面臨此新經濟政策主張,若能加強中韓兩國間中小企業合作建設,是兩國中小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項新機遇。
經濟危機後,全球進入經濟復甦階段,面臨當前三大主要經濟形勢︰經濟更大的波動性、經濟更低的趨勢增長,和更高的結構性失業率,實現經濟增長是當前經濟恢 復階段必須實現的目標。而要實現經濟增長,開發中小企業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經濟形勢復甦緩慢,想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就業,最好辦法是鼓勵私營中小企 業的發展,尤其是鼓勵初創企業的發展。
加強兩國企業發展 有助增長
針對實現經濟增長的有效方式,加強中韓兩國中小企業合作,是發展兩國經濟的一條出路。首先,南韓面臨勞動力資源不足。南韓總人口增長緩慢,人口老齡化嚴 重,使勞動力出現失衡現象,這無疑令企業勞動力不足。南韓貿易對外的依賴程度高,尤其對中國的依賴更為嚴重。數據統計,近半年南韓對外出口中,對東南亞出 口增幅達17.3%,對中國為10.5%,對歐盟和美國出口分別下降13.9%和4.1%。可見,南韓對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依賴性愈來愈明顯。相應地,中 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數量龐大,勞動力成本低。
其次,中國中小企業相對缺乏先進技術及資金。面對上述兩國互補性分析,中韓兩國展開中小企業合作,共謀發展,是中小企業建設的出路。
利用資金 降依賴美元減風險
但跨國合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首先要解決的是跨國經營面臨的滙率問題,即是要致力加強韓圜與人民幣的國際化建設。中小企業本就面對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困 境。加強兩國中小企業跨國合作,可相互充分有效利用資金。然而,滙率風險是兩國跨國合作的難題。金融危機後,美元和歐元都經歷了較大的波動,人民幣幣值相 對穩定,中韓兩國可以繼續推進本幣互換協定有效合作,減輕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對兩國的負面影響,降低對美元的依賴,給中小企業合作提供風險低的國際金融環 境。
兩國通過本幣互換可相互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為本國商業銀行在對方分支機構提供融資便利,並且促進雙邊貿易發展。另外,中韓各國當地商業銀行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韓圜或者人民幣服務,加快兩國貨幣國際化建設。
其次,政府應加大力度,採取刺激和激勵優惠結合方針,積極落實推進中韓FTA建設。政府也可以推出相關優惠政策,尤其對一些新技術、新能源開發等項目進行 重點扶持。對跨境中小企業降低關稅,出台一些當地稅費支持政策,使刺激和激勵同時發揮效用。並且針對中小企業先進技術缺乏弱勢,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技術升 級,用技術革新刺激經濟。
加快金融合作 完善雙邊貿易
銀行及其金融機構有效配合政府政策,針對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比如新技術、新能源項目,積極制定方針有效地支持,幫助解決融資困境。另外要加快完善中韓兩國的金融領域合作,完善雙邊貿易相應地金融服務,如貸款、結算、支付等,是雙邊使用韓圜及人民幣的貿易便利化。
企業自身要積極創新,增加市場競爭力,也要加強管理能力建設,克服中小企業管理不完善的缺點,尤其是自身抗擊國際經營風險管理能力。注重國際綜合型人才的培養,開發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適合國際市場多元化的要求。
兩國加強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是兩國面向經濟合作、快速發展恢復經濟的一項重要戰略。中韓兩國應充分利用彼此的優勢,彌補各自的不足,共同對中小企業合作建設進行良性的引導,促進合作發展。
莊太量為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王博為韓國釜山國立大學經濟系研究生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2/12/blog-post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