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3 December 2012

中國沿海重度汙染,生態遭毀滅式破壞

Photo: shutterstock

 

一份全國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沿海生態環境破壞的情況令人震驚,不僅是溼地、珊瑚礁、紅樹林沼澤面積遽減,大量的海藻繁殖為生態帶來威脅,沿海城市缺水情形更是屢見不鮮。這項報告也不忘利用機會,再次宣達中國對台灣與釣魚台群島的主權。

此研究源於2004年,為期八年且動員超過三萬人,由中國國家海洋局執行的全國海洋生態調查。早在2010年,中國海洋生態遭受破壞的議題就已經引起注意,原因是稍早之前的研究指出,2007年水汙染情況比政府預估的數據還要嚴重兩倍以上,因為當時並沒有把1,320萬公噸的農業廢料納入計算。

當時,各界要求政府必須公布更明確的統計數字,說明在國家快速的都市與工業發展下,對環境造成了怎樣的衝擊,當時的報告指出,水汙染的狀況有史以來首次呈現趨緩的現象。

未參與本次研究的廈門大學海洋生態學家高坤山教授指出,本次新的研究數據,被認為是到目前為止涵蓋範圍最廣的海洋生態調查,這也說明之前的所謂的事實,到底造假到什麼程度。

儘管調查結果並沒有全部發表,但所公布的數據已足夠令人憂心。紅樹林地面積減少73%,珊瑚礁則是自1950年代以來減少了80%,而土地開墾造成沿海溼地面積減少57%。九成的沿海城市有週期性缺水問題,其中更有28個城市缺水狀況嚴重;此外,紅潮、綠潮與褐潮出現頻率更是驚人,近20年來,沿海地帶紅潮發生年均數已達83次之多。

這些都是由於海中富養分的海藻大量繁殖並快速死亡,吸收水中的氧進而排出氮,造成缺氧環境,導致海洋生物死亡的現象。舉例來說,每年從撒哈拉沙漠帶來富含鐵的塵灰,造成佛羅里達海灣的紅潮現象,引起數百萬魚類死亡。

而研究顯示,十年來,中國遭受重金屬汙染的河口和海口數增加許多,導致海藻大量繁殖,其中已證實有48個海口灣金屬汙染嚴重,甚至還有DDT殺蟲劑,以及石油碳氫化合物等污染物。汙染源中有四分之三都超過管制標準,其中農業廢棄物中,有機及化學肥料對海藻的大量繁殖影響最鉅。

紅潮影響東海生態,而綠潮則對中國北方的黃海造成衝擊。2008年北京奧運時期,大型綠藻所造成的綠潮使得大批的浮游生物死亡,沖刷上岸後,因時值奧林匹克帆船競賽,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大衝擊。報告指出,當時共清理了一百萬噸的沖刷物,損失高達13億人民幣(約一億三千萬英鎊)。

此外,今年初由另一種藻類所引起的褐潮,導致貝類集體死亡,差點毀掉中國東部沿岸的漁業發展,那是第三次褐潮,也是全世界所知最嚴重的一次。整個褐潮事件始於2009年,中國的貝類、牡蠣及蚌類養殖產量立刻銳減,時至2010年7月,影響已達3,350平方公里。

如今中國的沿海生態浩劫,影響所及顯而易見,東海的磷蝦幾乎不見蹤影,靠磷蝦維生的魚類,數量也逐漸減少。然而,海洋生物學家高崑山教授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孫松,向《自然》雜誌表示,他們對這項調查發現持保留態度。

他們認為,儘管報告中顯示大量自然生態的消逝,但並沒有深入探討後果,也沒有提供解決方案,甚至指出未來的情況。孫松認為,沒有實際深入調查行動,要改變現有政策是很難的。



from WIRED.tw http://wired.tw/2012/12/13/chinese-water-pollutio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