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信世界大會(WCIT)於本月14日在杜拜落幕,授權政府監管網際網路權力的全球電信法案,在歷經兩週激烈討論最終破局。暫且先不管2012年12月21日是不是世界末日,至少網路自由逃過末日之劫。
由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主持的國際電信世界大會,此次有19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與會,討論是否要更新已經24年未改變的全球電信法案,聯合國有意將「網際網路」列入最新法案,盼望各國能合作打擊垃圾郵件和普及網路。
修正後的新規定必須經過所有成員國同意才具全球約束力,根據BBC報導,美國、加拿大、澳洲和英國已拒絕簽署法案,共有89國支持這項法案,大會呼籲未簽署或已經拒絕簽署的55國「再考慮」。法案將於2015年1月1日生效,未簽署國可不遵守此法規。
爭論焦點
這項法案最大爭議點就在「人權」二字。若政府擁有網路審查權成為普世價值,保護言論自由是否將流於口號,某些習慣高壓政策的國家政府是否會濫用審查權,控制輿論進行不當審查與管制,誰能保證?
ITU秘書長圖埃(Hamadoun Touré)認為網際網路應該納入全球電信政策框架下,但反對派則認為此舉扼殺了網路自由,美國代表團團長克雷默(Terry Karamer)主張,「網路政策不應由聯合國成員國來定,應該由公民、社群以及更廣大的社會來決定」。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則希望在網路世界擴權,建議賦予政府權力管制網路、監視網路內容。
此外,也有國家要求網路媒體與服務供應商(如Facebook等)須付費進行跨國通信,此舉可能傷害網路傳輸效率和中立性,而且開發中國家恐需額外支付數十億美元費用,對網路普及弊大於利。
網路自由傷不得
ITU前電信管理局長魯考斯基(Anthony Rutkowski)接受Cnet專訪時指出該會議「相當荒謬」,還點明俄羅斯、敘利亞、伊朗等國認為國家的功能就是要隔絕任何可能「汙染」國民心智的不當資訊,很可能會利用此法案剝奪人民的網路人權。
全球資訊網發明人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也認為政府不應介入「管理網路」,目前的管理機制行之有年且相當有效率,一旦政府插手「將破壞此機制的穩定」。
非政府組織Access執行負責人索羅門(Brett Solomon)在Wired發表評論,WCIT最惹人詬病的地方在於它是場閉門會議,網際網路會議的制定需要政府、私人部門以及公民社會的參與。
普及網路和提供網路安全固然是全民福祉,但必須在所有成員國皆以全民利益為優先考量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無奈的是,某些國家為達政治目的,意圖利用修正法案一途來破壞公民發聲的平台。
from WIRED.tw http://wired.tw/2012/12/18/united-nations-internet/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