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0 December 2012

鍾樂偉: 2012南韓總統大選的最後角力 (上)

主場新聞 10-12-2012

與其他曾經經歷民主化的國家比較,南韓的政治歷練與其他亞洲民主國家,分別甚大。在南韓,政治角力的戲劇性,格外吸引眼球。短短數十年,一切「可以」和 「可能」發生在政治的情況,都在南韓政壇上演過:軍事獨裁、政變、戒嚴令、政治暗殺、貪污舞弊、血腥鎮壓甚至總統自殺也曾寫在這個充滿血與淚半島國家的歷 史書上。因而,每一次的政權交替期間,題材的豐富程度,絕不亞於一套令觀眾驚心動魄的荷里活電影。

承襲著從軍人朴正熙的獨裁統治背景,「保守派」肯定了這位成功帶領南韓從昔日落後的農業社會,走上現代化高速道路領袖的貢獻;全面否定這個冷血無情的獨裁 政權,是「進步派」高舉的核心價值。他們是群眾為基礎,挑戰這個沒有認受性的軍人政府,並以鮮血向這個政權作出最大控訴,最終希望建立一個能夠代表平民利 益的民主政治制度。二十多年間,保守派一直壟斷著這個政治格局,政策和國家利益因而都是向他們陣營傾斜。一切直至金大中於1997年成為首位「反對派」的 總統以後,成功把這個民主大鐘敲響,也把「進步政權」延續了十年光景,重振進步勢力的自信。因此,回顧過去半世紀,雙方陣營互有輸贏,沒有讓敵對派系有喘 息機會的同時,也沒有一刻放下過這個你死我活的鬥爭,今屆的總統大選中也不例外。

今屆大選的對抗格局

在李明博帶領保守陣營重掌「青瓦台*」的五年間,他不但未能兌現其「747」(即南韓經濟以每年至少7%的速度增長,再花10年左右時間,南韓人均年收入 將達到4萬美元) 的競選承諾,有效地改善南韓疲弱的經濟發展,更甚是他把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早陣子他的胞兄李相得的受賄被捕、其兒子涉逃税問題和他的「私宅門」案件,已 經令當下的南韓一般國民,把這位一無事處的總統視為過街老鼠。

上屆大選落敗給李明博的朴槿惠,五年後,她捲土從來,並在黨內選舉中當選成為代表保守陣營的唯一總統候選人。作為昔日獨裁總統朴正熙的長女,她一方面在保 守派中承繼了其父親對經濟建樹的餘蔭,也巧妙地透過代其亡父向國民道歉來吸引同情票的支持,更懂得把當下極不受歡迎的李明博政府劃清界線,這三線的競選策 略使她一直民調領先其他候選人。
2007年總統選舉大敗是對進步勢力的一次重擊,從此他們便一蹶不振。在未有更好的選擇下,在野的民主統合黨推舉了前總統盧武鉉時代擔任總統辦公室主任的文在寅,代表在野勢力,角續今屆的總統寶座。

被視為「盧武鉉繼承人」的文在寅,以「親民」、「經濟民主」和「建立和平的朝鮮半島」為口號,希望重整在野派的力量,協助這個以黃綠二色為黨色的進步政黨重回「青瓦台」的大本營。

今屆大選的焦點與改變

一、安哲秀的參選與退選現象

二元對決 (保守與進步) 在南韓的政治格局已維持了很長的歷史,這種政治對抗模式也一直沒有大變。兩強對抗中,受惠於「漢江奇蹟」的五十歲以上的一代,是保守派的堅固票源;為民主 化奉獻血與汗的四十歲一代,大多是反建制的支持者。然而,一直在外界上被忽視的二十至三十多歲的一代,在今屆大選中卻冒升為左右選舉最後結果的一層,這其 實與安哲秀的參選有直接關係。

當下南韓三十歲的一群,被統稱為「IMF一代」,是因為他們在90年代尾大學畢業以後,受亞洲金融風暴的經濟不景氣打擊,求職不但不理想,薪金和工作條件 也與前一代的相形見絀,及後發生在2008年的華爾街的金融海嘯,更把他們的置業夢一下打破。在對傳統政治失去寄望下,獨立身份安哲秀所倡議的「經濟民主 化」、反抗新自由主義和打擊財閥壟斷的經濟結構,是滿足了他們這一群的空洞能指(empty signifier)。

安哲秀在九月中宣佈參選後,挾著這群年青一代對改造南韓政治的願景,安哲秀曾經在不同陣營的媒體民調中大幅度領先保守派的朴槿惠。然而,南韓政治的現實 是,由於在野陣營的票源一直只足夠支持單一位候選人參選,多於兩位在野候選人的情況下只會導致內部制衡而分薄票源 (如1992年時金大中和鄭周永兩位在野候選人同時出選,結果反而分灘了票源,造就了保守派的金泳三以42%的得票成功當選) 。所以,最後在多番談判不果後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安哲秀在遠候選人登記日前的一天,自行宣佈退出,但此舉也變相影響到這批年青人支持另一位在野候選人 文在寅的投票意欲和取向。

二、朴正熙與盧武鉉的對決?

由於兩位候選人背負的身份和背景,南韓輿論界都會把這次兩元對決的圖像描繪為朴槿惠代表其父親朴正熙與代表著盧武鉉意識形態的文在寅的最後決戰。

文在寅陣營一直都是打著「反對維新時代」復辟的口號,攻擊朴槿惠承襲其父的獨裁傾向,向國民散播「若朴槿惠當選便代表南韓會走回獨裁的維新時代」的恐慌來 吸引支持。配合這種重回高壓管治的恐懼,近月在南韓的電影與藝術文化活動裡,也有彌漫著類似的憂慮,例如近月上映的電影《南營洞》、剛剛在南韓公映的 《26年》和在首爾和平博物館舉行的「維新的肖像」畫展,都是以昔日在軍政府獨裁下失去自由民主一代的慘痛回憶為題材,來提醒選民朴槿惠是獨裁者之女的不 爭事實。

相反地,有濃厚前總統盧武鉉意志色彩的文在寅,這個政治包袱也成為朴槿惠陣營主力攻擊的弱點。盧武鉉在南韓的總統歷史中也是一位充滿爭議性的領袖,在他任 內的五年期間,他探取比金大中更偏激的政治取態,使原有的二元對立更加激化,而且其建立的支持者團體 (最著名的例子是「愛盧會」),更把原有的在野陣營分化。配以大學學費提升和地租價格急升等民生問題,使曾任盧武鉉秘書的政治背景轉化為對文在寅的政治包 袱,也提供了朴槿惠扣連文在寅對當下南韓政經問題有不可推卸責任的競選策略。

可是,相比之下,朴正熙在當下的南韓社會中仍然維持著兩極的評價,不少年長一代仍然懷念昔日朴正熙經濟起飛的日子,況且遙遠歷史對即時選情影響不大,因而 近周文在寅留意其選情未有明顯改善下,把競選策略的矛頭轉向,改為強調「李明博、朴槿惠共同責任論」,表示朴槿惠在過往五年間一直支持著李明博的政策,因 而也要付上對有負國民的責任。

除了安哲秀與歷史陰影等焦點外,我們下次繼續探討是次大選其他討論題目與改變,包括北韓因素、新世代政治訴求與南韓政治板塊的重整。

*青瓦台是南韓總統府的別稱,昔日日治時期,青瓦台曾是朝鮮總督的官邸,及至二戰結束南韓獨立後便改建成總統府。青瓦台最初名為「景武台」,到第二任總統尹普善時才改名為「青瓦台」。今天所見已改建的青瓦台,是前任總統盧泰愚在任時新建的。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2/12/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