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11月28日
食肆轉手,生意變差,新老闆不滿離他而去的老主顧,在某一天的晚市突然走出來對剩下來的客人口出惡言:「你們為甚麼要這樣對我?你們有否想過,你們現在吃的喝的是誰給你們的?你們不想做我的客人,好啊,可以考慮以後不要來啊!」
如此匪夷所思的一番話,後果如何,可想而知。
香港示威者揮動港英龍獅旗,「傷害」了一些有份參與主權移交進程的前中方官員。他們不約而同表示不能認同港人緬懷港英殖民統治,揚言「不想做中國人的香港人可以選擇放棄中國國籍」(大意)。一位前港英議員(後來親中)也明確表示,英國人沒有給過香港人甚麼,回望「前朝」者該想想他們今天享有的從何而來。
如果有人舉辦世界最缺乏歷史感國民大賽的話,換作十年前,我會毫不猶豫認定冠軍該是一位美國人。(最沒常識的比賽結果可能也一樣。)現在,我的信心絕對動搖了,因為中國人已極可能有機會與之一爭長短。在近年中港矛盾日深的基調底下,隨便找一位內地人訪問,不難發現他們的想法非常一致:「沒有祖國支持,香港一早完蛋了。」食物、食水、日用品需靠中國供應(不過當然不是免費的),自由行為香港帶來巨大經濟收益……連特區政府自己也這樣形容自己的施政:「背靠祖國,面向世界。」
這句話本來也沒有甚麼問題,但部份人似乎這樣理解它——只有背靠祖國,才能面對世界。本來該是平行結構的,意識上卻偷換成條件句。
這種偷天換日的例子1997年之後,幾乎無時無刻、有意無意地不斷發生。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香港市花明明是洋紫荊(Bauhinia) ,主權移交後變了紫荊花(Cercis chinensis ,北京大學校花)。〔??〕
明明自己也沒有的東西(例如自由),卻視之為恩賜別人之物。明明是自己沒有別人不成,卻認定別人沒有了自己便如臨末日;這不叫(集體)精神錯亂的話,又算不算偷換工作一直進行得太順利太頻繁,以致自己也越來越真假不分,頭腦混亂呢?
歷史上,沒有香港(作為反清朝反帝制的革命基地、作為文化大革命前後的透氣口、作為歷次水災及地震的賑災集資中心、作為年年月月日日「回國建設」及「義助家人同胞」的出發地)便沒有新中國,更沒有現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成績這事實,未免太有目共睹了;香港人一直享有的言論自由、部份政治自由,也顯然早在主權移交前深植民間日常生活。因此,假使仍有人樂於相信香港人所享有的是中國賜予,緬懷「前朝」便是忘恩負義,活像文首的餐館比喻裏,那位新老闆的言行,那麼,我們大抵只能接受下面一堆假設,才可對他(們)稍作同情的了解。
第一,假設世上只有他一家餐館,換言之,不存在競爭,客人沒有選擇;
第二,不但他是唯一的,客人也無其他進食途徑,於是肚子餓了,口腔乾渴了便要找他;
第三,他是失憶的(相應於缺乏歷史感),也喪失了所有賬戶紀錄,不認識顧客是營運之本的過往經驗(相應於以民為本及共產黨本身以人民支持起家的歷史記憶);
第四,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他一直是以反面去理解正面!
甚麼叫以反面理解正面呢?不剝奪你的自由,等於給了你自由;沒有把美女毀容,等於給了她美麗;不拿掉你的生命,就是你的再世父母。
怎麼樣的人會有這種想法呢?慣於操生殺大權的強人?見證毀壞每天在眼前發生的人?不一定吧,據說印度一方之主悉達多王子也是不斷見證的,結果他大徹大悟,成為普渡眾生的佛陀。
當然,奴隸主人會天生覺得奴隸甚麼也屬於他,「我給,你才能要;我不給,你不能要。」(《滿城盡帶黃金甲》台詞)悲劇的只是,主人數目總不太多,表現同一意識的其實是千千萬萬的奴隸。一般人害怕被奪去自由,會提醒別人暴君對大家的潛在威脅。奴隸卻從來沒有自由,惟有肆意扭曲、偷換觀念,想像及(迫人)相信種種子虛烏有的權利「保障」。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_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