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6 November 2012

誰是下屆美國總統?統計學家精準預測選舉結果

Nate Silver致力研究充滿可能性與不確定性的世界。 Photo: Brian Finke

各位若想提前知道誰將成為下屆美國總統,席佛(Nate Silver)或許能給你解答。這位30歲的統計學家在《紐約時報》網站經營部落格「FiveThirtyEight」,他在2008年總統大選裡,成功在50州內預測49州的結果,35名參議員選舉更完全命中。但政治只是席佛預測能力的一部分,他開發出一套創新的棒球預測系統,因為精準至極,甚至吸引棒球界聖經Baseball Prospectus於2003年向他收購。

席佛也將他的天賦應用於專業橋牌,最高曾贏得40萬美元。他在新著作《眾聲喧嘩:為何眾多預測失準》中,談及人們如何試圖預測股票、暴風、運動及任何不確定的事物。

以下是《Wired》記者與Nate Silver的訪談內容:

Wired:你認為優良預測人員有何必要條件?

Silver:你必須坦然看待機率與變化,若聲稱「我們確知」,固然能登上媒體頭條,但大多結果不佳,在現今文化裡,某人若在電視上聲稱經濟將陷入不景氣,肯定會受人注意,可是以篤定心態所做的預測其實更糟。

Wired:許多預測為何失準?

Silver:其中一項難處是我所謂的「樣本外問題」,意即你所關心的事件根本不存在於資料庫內。2007年預測中,聯準會認為不景氣情況不會發生,但此事卻在一個月後出現,他們的模型源於1986年至2006年的資料分析結果,那段期間只發生過兩次極小的不景氣事件。

Wired:預測模型是否可能太複雜?

Silver:解讀過度也是種問題,人們會發現模式,但必未具有預測功能,可能只是描述雜音。世上資料無限,可是真相有限,以地震預測為例,人們在非常雜亂的資料中,試圖運用八種變數計算出很複雜的方程式,最終系統聲稱連錢幣翻面都能預測;經濟與政治預測亦會詮釋過度,政府每年發表45000項經濟數據,總能找到某些事物恰好與幾次不景氣相符,但無法做為預測指標。

Wired:如何避免受雜音迷惑?

Silver:若各位很容易過度解讀新資料,就該維持基本模型,若無優良的權重架構,項目愈多只會出現反效果。

Wired:如何改良預測結果?

Silver:與其試圖尋找最佳構想,不如大量實驗,在未知環境裡測試構想的效果無法取代,例如Google可預測修正搜尋演算式後的結果,再開放使用者驗證是否屬實。

Wired:您提到,玩撲克牌能增進機率判斷能力,人們是否該多玩撲克牌?

Silver:當然,有些對沖基金(hedge fund)會鼓勵員工參加世界撲克牌大賽,你會在過程學習如何面對運氣、面對變數、處理新資訊,若事關金錢輸贏,每一項決定都將造成後果,我想不出其他既簡單又迅速的訓練途徑。

Wired:至七月下旬為止,你判斷2012年總統大選局勢如何?

Silver:預測模型顯示,歐巴馬與羅姆尼的勝率分別為65%及35%,數字當然會波動,但目前不變。



from WIRED.tw http://wired.tw/2012/11/07/qa-with-nate-silver/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