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5 April 2012

香港反抗運動的新挑戰:對梁振英時代的觀察

特 首選舉由小圈子變成大漩渦,建制派分裂,顯示香港統一戰線崩潰,香港的反抗運動有了新可能。但原有統戰崩塌帶來的另一結果,就是強人政治與民粹操弄。香港 反對運動是否能把過去多年積累的階級敵意與民主力量結合與轉化,在原有霸權瓦解之時,抵抗貫穿中港的新統一戰線或地下黨建,將是一大挑戰。

文/葉蔭聰

3 月23至24日,共有22萬人參與了「虛擬」特首投票,街頭出現人龍,網絡擠塞,有人甚至拿著白紙去投票,或主動前去票站當義工幫忙,場面感動。民間投票 結果對選舉沒有實質影響,但當中有超過一半投了白票,以示對所有候選人,尤其是對翌日當選的梁振英,表示抗議。不少人原本預計,會有數以萬計的示威者在翌 日的特首選舉會場外出現,結果只有不足二千人,身邊不少朋友感到失望。其實,相較過去的特首小圈子選舉時,只有為數不足一百的示威者,今年出來示威的人已 經較多。畢竟,小圈子特首選舉,除了讓北京政府及本港權貴操控選舉外,就是要讓市民繼續冷感,而且成效不俗。
可 是,今屆特首選舉,不只是人民與小圈子的對抗,還出現了小圈子中的內部矛盾。回歸後經過幾次特首選舉,市民本以為,都是欽點者之間的逢場作戲,加個無關重 要的民主派候選人進場搞局,也沒有太大看頭。萬萬沒想到,唐英年與梁振英會投入一場爆料與抹黑戰,市民看著電視報紙中唐英年的僭建地庫,漸漸沉醉在「虛 擬」自由選舉的戲碼時,竟發現好戲還在後頭。首先有疑似杜琪峰的《黑社會》情節上場,再有候選人唐英年化身行政會議「污點證人」,翻出北京屬意者梁振英的 所謂「高層會議」機密講話,內容包括2003年時建議用防暴隊對付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的示威者,以及縮短商業電台牌照打壓言論自由。本來是互相包庇 的小圈子遊戲突然崩塌,小圈子內圍繞著中共地下黨、中央操控選舉等等,手舞足蹈,口沒遮攔。我形容為「迷幻派對」,平日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暫時越軌,發洩 壓抑已久的苦悶。
近 日香港評論界,多用國內的派系權鬥分析,解釋以上的迷幻派對:誰是團派,誰是太子黨,誰是江派,薄熙來與王立軍下台又跟香港政局有何關係等等。許多不熟國 內政情的香港人突然感到,香港政局原來身處更高層的黨爭八陣圖。這種分析不能說是沒有道理,不過,沉迷在上層派系權鬥,只會令人感到異常無力,忘卻了自己 的位置,以及民間反抗的可能。
統戰香港
香 港的政治位置,的確需要放在中共的全國統治格局中去分析,不過,很少評論人從香港的統戰價值及作用分析。九七前,香港是殖民地,周恩來曾說過,對香港要 「長期利用,充份打算」。過去除了由新華社的黨工委統籌地下黨活動外,主要依靠地面的「土共」,即親共的工會、學校與商會等,但六七暴動一役後,其力量只 限在一定範圍之內,或只能低調地轉至地下,在過渡期中慢慢發展。
回 歸後,香港黨工委轉至中聯辦,北京有國務院港澳辦(1978年時已成立),這些機構,從可見的中共體系來看,就是「港澳事務」,並由中共中央統戰部統一負 責。事實上,早於1930年代,毛澤東便說過中共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及黨建。今天的香港沒有甚麼武裝鬥爭需要,黨建又不能太公開,統戰便 成為最重要的一門法寶。要把影響力伸向社會各層面,不能單靠黨建,所以,「統戰」是「港澳事務」的重要策略。
我 們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中的港澳位置,可以看到這個特色。政協是中共建政以來的統戰重要場所,港澳退休後的特首,包括董建華及何厚鏵,都被置放 在政協副主席的位置。跟他們一起當副主席的,有藏、回、維吾爾、壯四個少數民族代表,分別代表了自治區,同時,還有中國的民主黨派代表。這些都是統戰部的 工作範圍,順理成章,統戰部部長杜青林,以及前港澳辦主任廖暉亦是副主席。最近,上一任統戰部部長與政協副主席劉延東,現已是國務委員與政治局委員,據說 也親自南下深圳為梁振英拉票。
香港的統戰格局
至 於香港的統戰工作,可能是超高難度的工作。雖有所謂土共組織的老愛國陣營,以及地下黨的佈置,卻有先天性局限。因為,香港是不能以一個階級或一個民族作為 統戰對象,相反,要統戰,便要贏取一個本土社會的認同,而且是充滿恐共情緒的社會,卻又是一個漸漸有代議政制遊戲的城市。香港統戰還有另一特點,隨著鄧小 平的經濟改革及資本的引誘,統戰一步又一步地踏進香港華人工商精英的泥潭中,連當年新華社社長許家屯回顧自己工作時也承認,統戰工作嚴重向工商界傾斜,北 京政府早就屬意要透過親北京的資產階級統領香港。這一切造就了新愛國陣營,亦即董建華、唐英年(以及他們身後的李嘉誠等鉅富)出現的背景。正如香港評論人 王慧麟所說,「心繫北京,搵錢香港」的格局,換一個說法,是獲北京祝福的資產階級霸權。
這 條統一戰線沿著「中國模式」資本主義日益顯得份外耀眼,可是,他們到底是幫助統戰,還是有害於統戰?有時也難說清,他們的身份及既得利益網絡,日益遭受市 民的討厭,本地近年雖談不上階級鬥爭,但在社會兩極分化下,草根的階級敵意正盛,「地產霸權」、「官商勾結」早成一大政治負資產。先有董建華腳痛下台,要 舊公務員曾蔭權頂替。他們當中不少人的政治忠誠也令中共懷疑,2003年7月,工商界的政治人物、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辭任行政會議,令23條立法無法硬 推;這次選舉,唐英年大爆黑金與機密,為利益撕破自己及對手的面皮,看在中共眼裏,明顯就是違反胡總「不折騰」的方針。
中 聯辦早已感到香港統戰工作沒那麼簡單。回歸前的過渡期裏殺出「六四事件」,激化了新一波反共情緒及民意。因此,透過工商界統領香港之外,中聯辦常說要贏取 「民心」,近年更自我感覺愈來愈良好。2010年6月,中聯辦跟民主黨就政改方案達成共識。去年11月的區議會選舉,中聯辦全力為民建聯和工聯會助選,戰 果彪炳,算是近年最大的政績。對中共來說,既然由資產階級統領香港的統一戰線敗象叢生,而中共直接插手也能做出成績,何不另闢蹊徑?
原有統戰崩潰,是否就是「黨建」鳴鑼開道之日,我也不敢斷言。不過,我暫時看到兩個趨勢。
因 為統一戰線崩潰,特首選舉才由小圈子變成大漩渦,把許多黑幕掀出來,製造一個未上任民意已可能是谷底的特首。同樣原因,有建制派出來把社福政策稍為向左 推,質疑保密制,大聲支持雙普選,壓低特首普選門檻等等。很明顯,這是香港民間反對運動的機會。當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民主黨派異議聲音,被中共黑 手打下來;今天,中共如何專權,梁振英如何強勢,也不能像「反右」那樣把香港民間力量整肅。相反,不少曾親北京的建制中人,尤其是工商界,經過唐營慘敗 後,心有不甘。除了選戰中部份工商界瀕危高呼支持普選,幾乎直斥北京干預選舉黑手外,選舉後,連李嘉誠也開腔暗諷中共,大談喜歡投資在民主法治國家,「心 繫北京,搵錢香港」的統一戰線似乎行不通了。香港建制派在迷幻派對過後,何去何從?再穿起西裝結領帶,跟北京開他們的「高層會議」?還是會成為反對派?
我 不會盲目樂觀,因為用毛主席的話,資產階級是軟弱的,他們對民主的「熱愛」,實在也愛得太遲。相反,原有統戰崩塌帶來的另一結果,我反而比較肯定,就是強 人政治與民粹操弄。梁振英雖不能完全脫離地產集團,但可仗著與他們的一點距離,並依賴少數但堅定的民意(10-30%左右),擺出為小市民出氣的模樣,多 搞社福惠民的政策,甚至抓幾個大財團開刀(近日新地集團事件已有人作此解讀),順勢整肅香港的公民社會,例如多抓多關示威者,以及23條立法等等,說不定 能確立一種香港前所未有的威權統治。香港評論界現已大談「普京模式」,聯想薄熙來的「打黑」,雖不中,亦不遠矣。
為梁振英蓋棺定論言之尚早,但這位地下黨絕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不會像董建華(或未成功的唐英年)當個統戰傀儡這樣簡單。香港反對運動是否能把過去多年積累的階級敵意與民主力量結合與轉化,在原有霸權瓦解之時,抵抗貫穿中港的新統一戰線或地下黨建,將是一大挑戰。



from 陽光時務 http://www.isunaffairs.com/?p=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