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又一年的收入分配改革,已让百姓身心俱疲。甚至人们有理由怀疑,政府的收入分配改革到底诚意何在?
为什么这样说,不妨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下收入分配改革政策的演进过程。据《论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公平政策的演进》文章称,中國收入分配改革大致分四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开始到黨的十三大之前(1978-1987年)打破平均主义,推进按劳分配,促进劳动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还可细分如下:1978年鄧小平讲话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9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出席中共中央召集干部会议上讲话;1982年《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黨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1985年、1986年、1987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前(1987-1992年)继续打破平均主义,推进按劳分配,促进劳动收入和其他要素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同时重视分配结果的平等。还可细分如下:1987年黨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进》的报告;1989年《政府工作报告》;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黨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三、黨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到黨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前(1993-2004年):坚持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规则的公平,强调分配机会的公平,促进分配规则公平政策向深度发展,推进分配权利和分配结果公平的制度建设,明确初次分配公平和再分配公平政策的不同目标和重点。还可细分如下:1993年黨的十四届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會主義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5年黨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1997年黨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高举鄧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2000年黨的十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2年黨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业新局面》报告;2003年黨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四、黨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至今(2004年至今):更加突出促进社会公平的地位,建立促进分配公平的保障体系,实施和加大促进分配结果公平的政策,建立促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公平的政策架构。还可细分如下:2004年黨的十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黨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上《提高构建社會主義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及黨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黨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會主義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黨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錦濤《高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罗列出这些名目繁多的文件、报告、领导讲话,只想阐明一个观点,中國自1978年至今30多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在研究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结果怎样?不用笔者说,读者有目共睹。
为什么研究推进了三十多年,收入分配改革却成效甚微?笔者认为,三十多年来,政府始终没有抓住收入分配改革的精髓——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收入分配改革必须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前提,这得从收入分配极不合理的弊端说起,收入分配的积弊就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又从哪里来,按脉络顺藤摸瓜,人们发现收入分配不公来源于政治体制及其制度设计。因此,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换句话说,政治体制改革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必由之路。
那么收入分配不公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区域收入分配不公;二城乡收入分配不公;三行业收入分配不公。而这三大不公又共同源自于垄断,说到底,垄断才是造成不公的罪魁祸首。那么垄断又是怎样产生的?众所周知,垄断是源自于政治体制及其制度设计。上述三大收入分配不公均由垄断造成,不妨我们一一剖析:
一区域收入分配不公,当然是垄断造成的。建国以后,中央政府基于当时国内国际的环境考虑,为了迅速发展经济,尽快摆脱国际上政治和经济封锁,充分利用东北及东南沿海一带轻重工业基地,把人力、精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全部投入到这些地方。中央政府投入主要精力,倾力谋划,从而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力保障这些地方轻重工业的发展,各地人才、各地资源、各地财力源源不断不断流入这些地方。长此以往,东北及东南沿海一带经济与内地特别是边远不发达地区越拉越远,长此以往,全国各地力保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执政思维根深蒂固,从而客观上形成了现在的区域垄断。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地方的居民收入很自然超出内地及边远地区。
二城乡收入分配不公,当然是垄断造所致。现代国家经济,是工业、科技经济,那种春种秋收的小农经济渐次隐退到大工业的背后。而工业的沃土正是日益繁华的城市,发展工业的所有元素都可以在城市中信手拈来,无论电力、交通、市场等都是组成城市的必备要素,工业产品要靠电力,要靠交通,要靠市场才能转化为商品为人所用。如此以来,作为各级政府当然非常重视一个地方的城市发展,只要领导重视,就一定全力以赴,力保城市建设,而垄断往往会成为领导者手中的利器,它会产生出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城乡经济发展越来越拉开距离,同理可证,城里人的收入自然比乡下人优越得多,收入分配不公油然而生。
三行业收入分配不公,也是垄断惹的祸。建国后,中國实行计划经济,各种经济的生杀大权掌控在政府各大部门手中。各部门各管一摊,各部门只想做强做大自己,它们充分利用手中行政权力垄断本行业,绝不让局外人染指。随着改革开放,政企有了一定程度分家,于是乎,便出现了垄断企业,诸如金融、能源、钢铁、电信、交通等大型国企。同样这些大型国企里员工的收入远远会比其他企业高出很多,久而久之,收入分配不公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收入分配不公是由垄断引起的,而垄断,根据我们以上分析,又是由建国以来所建立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产生的。因此,要想根治收入分配不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不然就是不对症下药,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治疗方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从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四年的收入分配改革的历程看,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不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吗?
2012年3月6日
作者:远山
中国报道周刊, 2012-04-08.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收入分配改革一年又一年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中国观察.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 WTO与国有金融体制改革 (2)
- 邓式改革三十周年和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 (0)
- 邓小平改革的未竟事业是什么? (0)
- 进一步改革歧视农民的税费政策 (0)
- 走出总设计师的历史局限 (2)
-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央集权制 (0)
- 行动起来搬掉新“三座大山” (8)
- 联合国改革给中国出了两道难题 (0)
- 维新变法百年后的思考 (0)
- 破除体制性障碍,打开就业大门 (0)
- 现在是否是政治改革的好时机? (1)
- 渐进改革之后——从改革到改制 (0)
- 民生主义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0)
- 民主迷信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3)
- 毁于领袖专权的波兰改革-哥穆尔卡的悲剧 (0)
- 晚清新政困局——政改是找死,不政改是等死? (1)
- 无法回避的中国银行业改革 (0)
-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三大任务 (0)
- 改革:健全社会的机制 (0)
- 改革要有新思维 (0)
-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0)
- 改革开放30年 (1)
- 改革只能深化而不应停止 (0)
- 改革出了什么问题? (0)
- 改革之难,有时真是难于上青天 (0)
- 改革之痛 (0)
- 改良和革命殊途而同归 (3)
- 我国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0)
- 建议“两会”审议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否出现了全面的倒退 (0)
- 建议“两会”审议和制止“国进民退” (0)
- 对中国改革的政策建议 (0)
-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变革 (2)
- 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用数字向“改革”喊话 (0)
- 国企改革,患了精神分裂症 (1)
- 唾弃没有良知的学者 (24)
- 呼吸税——改革精英最后的掠夺 (12)
- 后改革时期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0)
- 县制改革刻不容缓——有感于西丰“一把手”的无法无天 (2)
- 制度:不是一个人腐败变成几个人腐败的工具 (0)
- 别让公车改革由“非法”使用变合法占有 (0)
from 中国报道周刊 http://www.china-week.com/html/6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