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l
發佈於 五月 18, 2015
馬英九舉債屢創新高,平均每年舉債2524億元。馬竟稱還可再多借一點。圖:網路。
馬英九執政將滿七年。5月18日早上,馬英九在總統府召開就職七週年記者會茶敘,他會講幾大施政、多少亮點呢?依照往例,看來不外乎兩岸關係、兩岸協議、兩岸官員互訪、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取締酒駕、來台旅客快破千萬、140國免簽證、東海和平倡議、與日本菲律賓的漁業協議、出席WHA、ECFA、FTA有進展、擴大社會救助、N次調高最低工資、改善治安詐騙等等,並且高喊民進黨做不到的,馬英九都做到了。
可是,整整七年的光陰就只有這些東西?馬的633呢?馬的黃金十年呢?馬政府放棄主權尊嚴過度依賴、遷就中國的結果,我們又得到什麼呢?
馬英九舉債創新高 每人背債144萬元
2008年,馬英九承諾不舉債進行愛台12大建設,每年還能有盈餘2千億到4千億,更可以達成633目標。2012年,馬英九又高喊黃金十年。七年過去了,我們卻只從5月13日蘋果日報的貼身專訪中,看到馬英九快樂、健康而且充實的一天。原來這七年來,馬英九的政績就是自己很健康,伏地挺身80下只需要1分10秒,跑3千公尺花不到17分鐘。
633做不到、黃金十年也做不到,馬英九自己的健康與生活卻顧很好;其實,套句鄉民的用語,馬英九聲稱改善治安降低詐騙,是因為最大的詐騙集團就是馬英九政府。明明沒有政績,馬政府還是下令致力宣傳「台灣更幸福了」 。看到蘋果日報的貼身報導,我們只知道馬英九真的很幸福,馬英九每天都有大確幸,人民卻只能想著小確幸。
馬英九開口閉口都是他最會拚經濟,結果卻是拚出了政府負債創新高,每個人為馬英九背債144萬元。當年聲稱準備好了、經濟馬上就會好的馬英九,聲稱絕不舉債還可以讓政府每年盈餘2千億至4千億的馬英九,現在卻創下平均每年舉債2524億元、七年合計1兆7671億的驚人數字。根據Trading Economics 的資料,台政府債務佔GDP比例已經達到了41%,馬政府還自稱前三年度名目GDP平均數36.16%,尚在公共債務法規定上限40.6%之範圍。
馬英九的福利政策證明底層人民痛苦
馬英九大規模舉債拚經濟的結果,卻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驚人的貧富差距打造了真正的M型社會,而這才是人民對於馬英九聲稱的633與黃金十年真正感受。馬英九對於自己的執政造成貧富差距急遽擴大的問題,馬英九卻以優先照顧弱勢、增加社福津貼為由,將之轉化為政績。
台灣並不是歐洲高稅賦的福利國家,「政府移轉性支出」效果愈大,意味著底層人民的生活愈困苦,也代表馬政府拿全民的錢,去為他討好富人階級的政策擦脂抹粉。表一是政府移轉收支前後差異的數字。揭開濃妝豔抹的福利移轉效果後,可發現這十多年來,差距最大的前五名都發生在馬英九執政後六年。透過政府政策所產生的效果,最大的前五名也有四次落在馬執政時期。
家庭與個人收支餘額越來越少
表二是家庭收支調查數字。2013年以家戶為單位的可支配所得是94.2萬,比民進黨時期的2007年92.4萬,只多了1.8萬(1.9%),但消費支出74.8萬卻比民進黨時期的71.6萬還增加3.2萬(4.5%),這往來就蒸發2.6%;更何況,馬執政時有好幾年的家庭所得還呈現倒退。
表三是個人收支數字。2013年個人可支配所得29.4萬,比民進黨時期的27.3萬只增加2.1萬(7.7%),但消費支出23.3萬卻比民進黨時期的21.2萬增加2.1萬(9.9%),這往來也就蒸發了2.2%。區區幾萬元的收支短差對富人無關痛癢,但對市井小民而言卻是沈重的負擔。數據和2007年相比,現在平均每天每人要多支出58元,等於少吃一個平價便當。
低收入戶增幅將近七成
表四是低收入戶與人數統計。根據衛福部資料,在2008年第2季民進黨交棒給國民黨時,低收入戶為8萬多戶,人數為大約20萬人。但是馬政府接手後馬上急速增加,截至2014年底,將近15萬戶(增幅69.5%),人數超過35萬人(增幅68.4%)。顯然,國民黨治理下,貧困階級的人數巨幅增加。
最富和最窮的5%之貧富差距屢創新高
表五是所得最高和最低5%的差距倍數,自馬政府執政後已經從60.4擴大到83.9倍,最高曾經達到94.8倍。至於2012年首度縮小,應該是軍教30萬戶首度恢復報稅,中階所得增加;因此貧富差距倍數縮小,其實是統計上的假象。
其實最嚴重的是,5%的人擁有全國超過4分之1的財富,但後半部50%的人卻只擁有全國不到5分之1的財富。又根據財政部的2011年納稅資料,不少家戶年所得超過200萬甚至逼近千萬者,竟然不必繳稅,顯然台灣的稅制出現大問題。原因很單純,這些富豪有許多是投機大戶或資本家,所得來源超過6成來自炒房和炒股,加上馬政府稅制減免,導致貧富差距難以挽回。儘管如此,馬政府仍然無感,不只努力吹噓貧富差距在國際上不算嚴重,「成功縮小貧富差距」甚至列為馬的重要政績。
馬政府拚的是老闆們的經濟
根據表六主計總處的國民生產毛額(GDP)資料,我國薪資佔GDP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反觀企業的盈餘佔GDP比例呈現上升趨勢,顯示拚經濟後生產的果實是老闆獲利,而政府也沒能從稅收佔到好處。主計總處統計也印證了同樣事實,隨經濟成長,薪資卻不進反退,人民的實質平均薪資已經倒退到16年前。表七則是勞工薪資佔綜合所得稅的比例,綜合所得稅項目非常多,例如股利、執行業務、薪資、利息、租賃、競賽、退職等等;薪資佔比例愈高,表示所得稅是從勞工與上班族取得的稅比例越重,投資利得像股利、租賃相較卻顯得少。這個數據從70%攀升到77%,等於綜所稅收也是來自受薪階級。
根據主計總處2012年的國富調查,2007到2011年,台灣家庭在2007年至2011年間財富增加有高達7成來自房地產和股市證券,而這些偏偏是中華民國萬萬稅中的三不管地帶。成大副校長何志欽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近十年來,當歐美各國都開始稅改,增加資本利得稅時,台灣卻顯然反其道而行。」而稅制不公,台灣比美國更嚴重,因為房地產交易的資本利得,美國要課稅,台灣卻大多免稅。最近馬政府要推的房地合一稅,不僅會讓投資客轉設一人公司投資炒房地產,房仲業也認為投資客將會放棄炒作豪宅,改炒一般低價住宅,讓更多人買不起房。
當社會分配不公平缺乏正義時,除了灑錢的社福政策彌補外,馬政府就該祭出租稅政策調整財富分配不公。然而,馬政府卻是背道而馳,或許國民黨營事業這麼多,馬政府可能擔心課稅課到黨營企業吧。簡言之,馬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數字告訴我們,馬政府拚經濟的成果,不僅是政府負債驚人,而且是富者越富,貧窮人口則是愈來愈多,中低階層無法有效累積財富,形成「貧窮世襲」的現象,也導致底層人民承受著無能馬政府不公不義的苦果。
馬英九在2014年11月申報的存款又增加了583萬元,變成7876萬元。在馬英九633、黃金十年政策下,你去年增加存款增加多少?這七年來,馬英九每天都很幸福,你幸福嗎?
[文章完整版本請見此。]
from 想想論壇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