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1 May 2015

記者來鴻:俄國大閱兵--籠罩紅場的陰影

2015年 5月 11日

俄羅斯。聖彼得堡周圍,到處都是失蹤士兵淺淺的墳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整整70年了,志願者仍然可以在這裏找到陣亡士兵的遺骨。
正在一片泥濘的沼澤地中搜索的亞歷山大·諾夫索諾夫說,「我們小的時候,大人一直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會被遺忘,陣亡的人都已經下葬了。」
「但是長大以後,我們到樹林裏來玩兒,還能看到散落的遺骨。我覺得,這是大錯特錯。特別是,想一想這些人都是為國捐軀的。」
諾夫索諾夫希望,所有被遺忘的士兵的遺骨都能妥善下葬。
「為了斯大林」
在他正在搜尋的這片地方,諾夫索諾夫曾經看到,蘇聯和德國士兵的遺骨緊緊挨在一起。
當時,聖彼得堡還叫列寧格勒,曾經是二戰中爭奪最激烈、也是最慘烈的一條前線。
希特勒的德國部隊圍困列寧格勒900天。列寧格勒保衛戰成為歷史上死傷最為慘重的一次圍城戰役,成千上萬的人被炸死、餓死。
今年95歲高齡的安納托利·姆茲科夫是趕來守衛列寧格勒的士兵之一。
他翻看著影集,回憶往事。其實,當年那些個場面依然歷歷在目:先是去參加列寧格勒保衛戰,然後被派往庫爾斯克、最後去了柏林。
姆茲科夫給我們看了一本貼滿斯大林感謝信的剪貼簿,然後,他向我們解釋說,「我們根本沒有質疑那時是在為什麼打仗,我們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
這位老兵回憶說,「當時有句口號,『為了斯大林』、『為了祖國母親』。但是,我們都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
烏克蘭陰影
為了勝利,蘇聯付出了沉痛的代價。據估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總共有2800萬蘇聯人喪命,蘇聯成為二戰期間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個國家。
難怪,二戰結束70週年,俄國早在好幾個月以前就開始籌備紀念活動。
國營電視台連續不斷地播放戰爭影片;城市街頭掛起戰爭英雄的大幅宣傳畫;汽車玻璃貼上了傳單,「感謝爺爺為我們帶來勝利。」
擊敗希特勒,是盟軍與蘇聯的共同努力。但是,烏克蘭的危機卻給克里姆林宮的紀念活動蒙上一層陰影。
據說,俄羅斯早就向70個國家的領導人發出了出席紅場閱兵式的邀請信,但是,最後接受邀請的卻只有26個國家的領導人。
許多西方國家的首腦都沒有出席莫斯科周六在紅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以表示對俄國干預烏克蘭的抗議。
法國總統奧朗德說,太忙,去不了;德國總理默克爾晚一天才來;雖然英國派了丘吉爾的孫子尼古拉斯·索姆斯爵士去俄國,但是,他並不會去看閱兵。
這和2010年相比,區別相當之大。當時,和俄國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緩和,英國的威爾士衛隊首次參加紅場閱兵。
現在,歐盟和美國指責俄國總統普京派遣軍隊進入烏克蘭東部地區,試圖重新勾劃歐洲疆域。
雖然普京否認出兵烏克蘭,但是,莫斯科曾經指責基輔發生「法西斯政變」,並且堅持說,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俄羅斯人受到威脅。
「誰也不需要」
支持普京領導的克里姆林宮現在已經成了俄國人的愛國事業。
親俄羅斯的反叛組織選擇使用橙黑兩色的聖喬治緞帶。長期以來,這一直是蘇聯二戰期間戰勝納粹法西斯的象徵。
伊戈爾·派哈羅夫承認,「當然了,基輔政府現在幹的事根本不能和希特勒相提並論」。他說,他曾經三次前往烏克蘭東部地區參戰,莫斯科對俄國招募志願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他真心相信,(烏東地區)俄羅斯人成了目標。不過在西方政府看來,莫斯科才是好戰的一方。
艾琳娜·姆拉夫尤娃對那些沒來參加閱兵的西方領導人不屑一顧。她的觀點和克里姆林宮的官方立場如出一轍,「這是他們吃虧。」
列寧格勒保衛戰紀念館的館長說,「很明顯,俄國崛起,他們不喜歡。但是,我們誰也不需要。」
不過,烏克蘭危機還是在曾經的盟友間導致深刻的分歧。
二戰停戰週年紀念,本來應該是昔日反法西斯盟友聚在一起反思過去、緬懷逝者的時刻。
但是,此情此景,老朋友間的分歧卻更加醒目。
(編譯:蘇平/責編:歐陽成)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oc/2015/05/150511_fooc_russia_pa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