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6 October 2014

新安倍政權的亞洲外交戰略

壹、 前言

      日本在經過後小泉時代自民黨領導層無力因應局勢,而在2009年9月失去政權,加上民主黨三年多執政失敗所引發日本將近六年首相「一年一換」的政局不穩定 現象;另因2008年以來釣魚台爭端再起,特別是在2012年9月民主黨野田首相宣布釣魚台國有化,2013年11月中國片面宣布在東海劃定防空識別區等 因素,導致中日關係愈趨緊張,中日間的外交與國防角力戰也頓時浮上檯面。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都隨著亞太區域戰略環境變化及亞洲情勢瞬息萬變之下,似乎愈 發不利於日本。

第2次安倍內閣上台後,除在經濟層面上推出所謂"三支箭"(即為寬鬆貨幣政策、靈活財政政策和以結構改革為中心的經濟成長戰略)的「安倍經濟學」,試圖促 進日本經濟復甦發展之外,同時在外交上為因應美國歐巴馬政府的「亞洲再平衡」及「重返亞洲」等新的亞洲政策,採取「價值觀外交」作為第2次安倍內閣的外交 基本理念。那麼,在政治運作複雜的國家體系當中,以「價值觀」作為安倍新政權的外交基本理念下,安倍如何採取新的亞洲外交政策,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重點。


貳、安倍外交的基本理念
   
      第2次安倍內閣誕生,其中備受關注的外交政策, 除了再度納入第1次安
倍內閣時期的外交主軸「自由與繁榮之弧」精神之外,這次更加入「價值觀外交」以作為安倍外交之基本理念,同時以「戰略性的外交」、「重視普世價值的外交」 以及「堅守國益之主張式的外交」等三原則作為推動安倍外交理念的重要引擎。而其中所謂的價值觀是以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做為其核心概念,希望 將此普世價值推廣到世界、亞洲為目的之戰略性的外交,同時以深度的國際情勢變動及日本對外戰略調整為背景維護日本外交及安全保障。根據安倍外交的基本理 念,其具體作為則表現在「俯瞰地球儀外交」、「積極的和平主義」和東南亞外交等三個面向。


參、安倍外交的展開

(一) 「俯瞰地球儀外交」

      2012年12月26日第2次安倍內閣誕生,安倍在就任首相的記者會上提及,日本面臨日中、日韓以及日美同盟關係等重大外交課題,包含美、俄、印、東南亞 各國在內,有必要以俯瞰世界地圖的視角在戰略上考慮外交問題,而領土問題特別是中日釣魚台爭端,所引起的日本安全保障等,也都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外交課題。 2013年1月,安倍首相在第183回通常國會的所信表明演說中,特別針對就任記者會關於外交課題的構想再次強調,當務之急是從根本修正日本的外交與安全 保障,亦即除繼續強化日美同盟為基軸的友好關係,同時在外交的基本,是立足以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所展開之「戰略性的外交」,不只與周邊諸國 發展兩國關係,也要如同俯瞰地球儀一樣的俯瞰世界全體。這個「戰略性的外交」的用語是安倍首次在國會演說中正式對外公開使用。此外在該次演說中安倍提及日 本與東南亞國協交流已四十周年,所以強化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的關係,對區域和平與繁榮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若從安倍的俯瞰地球儀外交的行動成果來看,安倍就任首相的第一年間就出訪海外15次,訪問30幾個國家,進行將近150次的首腦會談。其中與俄羅斯總統普丁(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進行四次首腦會談,希望能與俄羅斯建構亞太合作夥伴關係;與土耳其首相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進 行三次首腦會談,希望能與土耳其建立戰略性的夥伴關係;與韓國維持良好的兩國關係對東亞和平與繁榮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基本價值與利益。整體觀之,他所推 動的「戰略性的外交」的構想,不僅取得符合國家利益的長遠規劃,且有助於深化俯瞰地球儀外交的宏觀設計,對於安倍而言,算是成功的外交布局。

(二)東南亞外交

     安倍內閣所推動的「價值觀外交」,若從地緣政治的優位性來看,主要著眼於亞洲外交,特別是將東南亞國家置於外交重點,期望大幅提高日本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 與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而這個重要性從安倍上任之初就迫不及待的訪問越南、泰國和印尼,以及麻生副首相(當時同時兼任財務相、金融相等大臣職務)在安倍出訪 前,先行訪問緬甸,為其東南亞外交先期鋪排、揭開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安倍出訪印尼時,與印尼總統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會談後,發表了「日本外交的新五大原則」:
(1)「結合印度、太平兩洋之海,保障合乎普世價值的思想、表現、言論之自由」
(2)「對我們而言,最重要是在資源共享之海,必須以法與規範的支配為度」
(3)「日本外交必須以追求自由且相互開放結合的經濟關係」
(4)「努力加強日本與東南亞各國間文化上的聯繫」
(5)「促進肩負未來的下一世代之間的交流」。

      安倍在出訪越、泰、印尼等三國期間,強調呼籲為確保區域和平與繁榮而大打安保牌,同時提倡"積極和平主義",希望與東南亞各國加強海洋安全保障之合作機 制,擴大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意圖以「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柔性外交,達到牽制中國的戰略佈局,以求發揮更大的政軍實力。而安倍所開展的東南亞外交既 是期望日本在東協國家經濟發展方面獲取實質利益,助推日本經濟復甦,同時希望通過在安保領域的合作,擴大日本在東協國家的影響力,為日本積極參與國際和區 域事務鋪路,在國際社會贏得更多話語權。因此,安倍內閣初始,在戰略上採取看似回避與中國正面衝突,但卻適度的保持日本在亞洲權力平衡的外交政策。

(三)「積極的和平主義」

      2013年9月,安倍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時提出「積極和平主義」,並將此做為安倍政權的外交與安保政策的核心。安倍強調,日本今後必須培養有資格參加聯 合國活動的人才,積極參與包括維和行動在內的集體安全保障行動和國際協調。對於「積極和平主義」的內涵,安倍在2014年1月24日第186回通常國會發 表總理大臣施政方針中有特別說明,舉凡自衛隊的海外支援行動、ODA對世界伸出支援之手、提升醫療保健與提高生活水準等,日本始終站在人類安全保障的先端 等,這些國際貢獻有助於世界和平與繁榮,這正是「積極的和平主義」的外交行動內涵,也是日本首次貫穿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基本思想。
   
      即使國家安保戰略受到中國單方面劃定「防空識別區」,或釣魚台周邊海域再起爭端等情事,會對中日關係的發展有所影響,但安倍在施政方針的演說中,仍然堅信 以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才是促使世界和平與安定的重要基礎。同時安倍也再次強調,經過半世紀以上,日本基於國際協調主義,在「積極的和平主 義」的構想之下,將與美國共同攜手積極扮演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定。


肆、安倍的亞洲政策之今後的展望與課題

      今年5月30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舉行第13回《亞洲安全保障》會議,安倍首相在主題演講的內容上,再次重申日美同盟是維繫亞洲區域和平與安定的基 礎,日本將積極扮演區域和平的重要推手,在此前提下,世界所有國家都須遵守國際法的原則與規範;日本也將率先努力保持東南亞各國在海、空領域的安全,以及 航行與飛行的自由;前此推行的「積極的和平主義」也已得到東南亞各國領導人以及美、英、法、澳、印等國的明確支持。
   
      從安倍的這段談話,可以看出安倍試圖以國際法做為亞洲各國出現外交爭端時可依循的規範;再者,明確的亞洲政策,在外交上可以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同時以和平的姿態達到善鄰亞洲之戰略目標。
   
      安倍的亞洲外交政策,事實上是建構在「俯瞰地球儀外交」以及「積極的和平主義」這兩大支柱上,而貫穿其中的正是以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為核心 理念的「價值觀外交」,同時也以「戰略性的外交」、「重視普世價值的外交」以及「堅守國益之主張式的外交」等三個原則作為推動安倍外交理念的重要引擎。
   
      然而,即使安倍在亞洲政策上採取積極的外交作為,但因日本在地緣政治的關係,與周邊國家之間常出現緊張關係,特別是與中國之間常出現外交爭持的狀態。雖然 安倍上台之後,立即表明強烈維護以日美安保作為日本外交重要基軸,並且試圖與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在安全保障上展開新的合作關係,以建構亞太區域和平與繁 榮,同時希望能適度的保持日本在亞洲權力平衡槓桿上,扮演重要支柱的角色。但無可諱言,安倍的亞洲外交政策,能否取得重大成果,端賴「俯瞰地球儀外交」、 「積極的和平主義」和東南亞外交這三面向能否發揮如期的外交戰略效果,更重要的是如何打好與中國之間的友好夥伴關係,才是影響未來安倍外交成敗關鍵之所 在。

作者徐浤馨為淡江大學亞洲所兼任助理教授/ 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


from 台灣新社會智庫 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393&Itemid=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