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周五上午,一名年轻抗议者正在这里的一处路障旁边指引交通。他穿着一套仿制版的英军迷彩服,肩上还有英国国旗图案。若是在其他城市,这身装扮可能会被看做某种潮人的时尚展示,不会被当回事。但在香港,它却引发了一番骚动。
一 名年龄稍大的抗议者走到他身边,说穿这套制服很不明智,因为它有可能暗示外国势力对亲民主抗议活动有所影响,特别是考虑到香港作为前英国殖民地的身份。随 后,一名迈着大步路过的年轻女子伸出了右臂,对他做了一个拇指向下的手势。这名女子身着一套蓝色裙装,代表对警方的支持。
“他们是少数人,”提到抗议者时,她说。她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并接着说道,“他们受到了一些势力的驱使。他们有庞大的物资贮备,那么多口罩——我觉得是美国人出了钱。”
过去两周的静坐示威活动,搅扰了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活动旨在抗议中国政府不允许香港民众在它批准的候选人范围以外选举下一任领导人。然而,中国政府这一立场的背后,并非只是中共对民主变革意料之中的敌意。
中国政府的态度还反映了它长期以来在国家安全方面对香港的担忧——以及在中国官员及其香港盟友和部分公众心中普遍存在的怀疑,即抗议者得到了来自境外的支持。
一些官员认为,美国和英国对香港施加了太大的影响,因此中国政府无法像抗议者要求的那样,放开2017年接替梁振英(Leung Chun-ying)担任香港行政长官的人选提名程序。他们称,这样做可能会带来选民受到操控从而让西方傀儡当选的风险。
“从战略上讲,美国的‘转向亚洲’策略仍在进行中,因此,你能说它不会利用当前的动荡吗?”为中国立法机构提供建议的一个香港委员会的成员刘迺强(Lau Nai-keung)反问道。“北京的领导层就是这样看待当前局势的。”
同情民主运动的人往往认为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但许多支持政府的人宣称,鉴于香港155年的英国殖民历史,以及它在中国享有的独特自治权,再加上美国以传播民主为名颠覆海外政权的好坏参半的记录,这些担忧合情合理。
人口方面的因素也是忧虑的源头之一。五分之三的香港人是在英国统治期间长大和接受教育的。多达十分之一的香港居民已宣誓效忠他国政府,持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的护照,其中许多是在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前的短短几年间取得的。
香港还是外国外交人员最为密集的亚洲地区之一,而且境内拥有多家被中国政府视作对其怀有敌意的非政府组织,比如天主教会、在内地遭禁的法轮功组织、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和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
在 前几个工作日里,香港主要静坐区域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周五夜里,数千名居民再次聚集在了政府总部附近。这是为了展示抗议者的力量和决心,因为一名港府高 级官员前一天突然取消了与学生领袖的对话,并且声称抗议活动正在减弱。“他们好像把我们当成了愚蠢的绵羊,大家对此很不满。我来是要证明我们的人数仍然不 少,”法律系学生菲利普·于(Philip Yue,音译)说。
在公开场合和私下里,中国官员均迫不及待地把这次的抗议活动描述为:继前苏联和中东之后,西方赞助的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最新一例。为了支持自己的说法,他们没有放过任何可能证明抗议者受到西方势力驱使的蛛丝马迹,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影响,其次是英国。
中国资深外交官吴思科在上海的党报《解放日报》上撰文称,“人们会发现,支持‘颜色革命’已经成为美国一些人的嗜好和使命。”
的确,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外交人员有时会与民主派的成员会面,美国资助的非政府组织也曾邀请香港市民参加宣传民主的会议。
不过,过去一周对抗议者和抗议领袖进行的数十次采访中,所有人都坚决否认,自己的行动受到了外国政府的引导或操纵。美国同样否认自己在其中发挥过任何引导作用。
美 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发言人斯科特·罗宾逊(Scott Robinson)说,“香港目前发生的事件关乎香港民众,除此之外的任何论断,都是在试图分散对当前议题的关注。香港人现在表达的愿望是获得普选权,从 有意义的候选人范围中,通过选举产生能够代表选民意志的领导人。”他接着说,“美国的外交官定期在香港和华盛顿,与广泛代表香港社会的各阶层人士会面,但 并不支持任何具体的政党或个人。”
不过,这类表态受到了政府圈子里许多人的质疑。香港亲内地的议员已经呼吁对抗议活动的资金来源和组织方式开展调查。
“并不是说他们在前方指导着什么行动,但他们已经做了五六年的协同工作,培训这些活动人士,指导理论和战术,”一名参与政府对抗议活动决策的人士,在要求匿名的前提下说。
在 被要求列举哪些活动人士可能属于这种情况时,此人拒绝回答。但他接着谴责了抗议者唱生日快乐歌,把亲政府人士起哄的声音压下去的做法,称这种策略是从美国 在其他国家支持的民主倡导者那里学来的。他说,“这么做虽然是和平的,但却是一种暴力”,因为它侵犯了抗议批评者的言论自由。
抗议者给出了一个更单纯的解释:他们之所以采取这种策略,是因为自己使用的一些扩音器,可以自动播放这首歌曲。
直 接由华盛顿支持的非营利机构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简称NED)的年度报告显示,该机构在2012年曾拨款75.5万美元,去年又拨款69.5万美元,用于在香港促进民主机构的发展。 其中一些资金专门用于“发展市民在涉及政治改革的公共辩论中,参与讨论的能力——尤其是大学生”。
这段提到大学生的文字,引起了亲内地人士的格外关注,因为学生群体一直站在这波抗议活动的最前沿。不过,NED的发言人简·赖利·雅各布森(Jane Riley Jacobsen)称,该组织没有提供过资金,对香港市民开展公民抗命方面的培训。
NED 今年4月还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的主角是近几十年来,香港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民主倡导者——李柱铭(Martin Lee)和陈方安生(Anson Chan)。他们曾游说美国政治人物支持民主运动,并因此激怒了中国政府。批评人士称,他们的这一做法是主动要求外国干预。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将现年76岁 的李柱铭描绘成英国和美国的工具。
亲内地的香港政治人物和媒体批评的另一个对象,是美国领事馆,它经常被形容是从事监视和对华间谍活动的基 地,并据称有超过1000名美国雇员。这个形象被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的事件所强化。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曾在香港短暂避难,他曾向当地一家报纸透露,美国对香港的跨国电信公司亚太环通 (Pacnet)实施了黑客攻击。亚太环通与中国内地的主要移动运营商存在联系。
美国领事馆发言人罗宾逊说,实际上,领事馆的美国雇员还不到150人。
抗议领袖称,自己没有获得任何来自美国政府及其附属非营利组织的资助。这些抗议领袖表示,中国官员把责任归咎于外国秘密势力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很难接受香港有这么多普通人渴望民主。
“这一直是北京的心魔,”主要的抗议团体香港专上学生联会(Federation of Students)秘书长周永康(Alex Chow)说,“它很容易就会陷入到自己的恐惧中。”
储百亮(Chris Buckley)、Hilda Wang和Alan Wong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一 名年龄稍大的抗议者走到他身边,说穿这套制服很不明智,因为它有可能暗示外国势力对亲民主抗议活动有所影响,特别是考虑到香港作为前英国殖民地的身份。随 后,一名迈着大步路过的年轻女子伸出了右臂,对他做了一个拇指向下的手势。这名女子身着一套蓝色裙装,代表对警方的支持。
“他们是少数人,”提到抗议者时,她说。她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并接着说道,“他们受到了一些势力的驱使。他们有庞大的物资贮备,那么多口罩——我觉得是美国人出了钱。”
过去两周的静坐示威活动,搅扰了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活动旨在抗议中国政府不允许香港民众在它批准的候选人范围以外选举下一任领导人。然而,中国政府这一立场的背后,并非只是中共对民主变革意料之中的敌意。
中国政府的态度还反映了它长期以来在国家安全方面对香港的担忧——以及在中国官员及其香港盟友和部分公众心中普遍存在的怀疑,即抗议者得到了来自境外的支持。
一些官员认为,美国和英国对香港施加了太大的影响,因此中国政府无法像抗议者要求的那样,放开2017年接替梁振英(Leung Chun-ying)担任香港行政长官的人选提名程序。他们称,这样做可能会带来选民受到操控从而让西方傀儡当选的风险。
“从战略上讲,美国的‘转向亚洲’策略仍在进行中,因此,你能说它不会利用当前的动荡吗?”为中国立法机构提供建议的一个香港委员会的成员刘迺强(Lau Nai-keung)反问道。“北京的领导层就是这样看待当前局势的。”
同情民主运动的人往往认为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但许多支持政府的人宣称,鉴于香港155年的英国殖民历史,以及它在中国享有的独特自治权,再加上美国以传播民主为名颠覆海外政权的好坏参半的记录,这些担忧合情合理。
人口方面的因素也是忧虑的源头之一。五分之三的香港人是在英国统治期间长大和接受教育的。多达十分之一的香港居民已宣誓效忠他国政府,持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的护照,其中许多是在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前的短短几年间取得的。
香港还是外国外交人员最为密集的亚洲地区之一,而且境内拥有多家被中国政府视作对其怀有敌意的非政府组织,比如天主教会、在内地遭禁的法轮功组织、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和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
在 前几个工作日里,香港主要静坐区域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周五夜里,数千名居民再次聚集在了政府总部附近。这是为了展示抗议者的力量和决心,因为一名港府高 级官员前一天突然取消了与学生领袖的对话,并且声称抗议活动正在减弱。“他们好像把我们当成了愚蠢的绵羊,大家对此很不满。我来是要证明我们的人数仍然不 少,”法律系学生菲利普·于(Philip Yue,音译)说。
在公开场合和私下里,中国官员均迫不及待地把这次的抗议活动描述为:继前苏联和中东之后,西方赞助的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最新一例。为了支持自己的说法,他们没有放过任何可能证明抗议者受到西方势力驱使的蛛丝马迹,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影响,其次是英国。
中国资深外交官吴思科在上海的党报《解放日报》上撰文称,“人们会发现,支持‘颜色革命’已经成为美国一些人的嗜好和使命。”
的确,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外交人员有时会与民主派的成员会面,美国资助的非政府组织也曾邀请香港市民参加宣传民主的会议。
不过,过去一周对抗议者和抗议领袖进行的数十次采访中,所有人都坚决否认,自己的行动受到了外国政府的引导或操纵。美国同样否认自己在其中发挥过任何引导作用。
美 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发言人斯科特·罗宾逊(Scott Robinson)说,“香港目前发生的事件关乎香港民众,除此之外的任何论断,都是在试图分散对当前议题的关注。香港人现在表达的愿望是获得普选权,从 有意义的候选人范围中,通过选举产生能够代表选民意志的领导人。”他接着说,“美国的外交官定期在香港和华盛顿,与广泛代表香港社会的各阶层人士会面,但 并不支持任何具体的政党或个人。”
不过,这类表态受到了政府圈子里许多人的质疑。香港亲内地的议员已经呼吁对抗议活动的资金来源和组织方式开展调查。
“并不是说他们在前方指导着什么行动,但他们已经做了五六年的协同工作,培训这些活动人士,指导理论和战术,”一名参与政府对抗议活动决策的人士,在要求匿名的前提下说。
在 被要求列举哪些活动人士可能属于这种情况时,此人拒绝回答。但他接着谴责了抗议者唱生日快乐歌,把亲政府人士起哄的声音压下去的做法,称这种策略是从美国 在其他国家支持的民主倡导者那里学来的。他说,“这么做虽然是和平的,但却是一种暴力”,因为它侵犯了抗议批评者的言论自由。
抗议者给出了一个更单纯的解释:他们之所以采取这种策略,是因为自己使用的一些扩音器,可以自动播放这首歌曲。
直 接由华盛顿支持的非营利机构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简称NED)的年度报告显示,该机构在2012年曾拨款75.5万美元,去年又拨款69.5万美元,用于在香港促进民主机构的发展。 其中一些资金专门用于“发展市民在涉及政治改革的公共辩论中,参与讨论的能力——尤其是大学生”。
这段提到大学生的文字,引起了亲内地人士的格外关注,因为学生群体一直站在这波抗议活动的最前沿。不过,NED的发言人简·赖利·雅各布森(Jane Riley Jacobsen)称,该组织没有提供过资金,对香港市民开展公民抗命方面的培训。
NED 今年4月还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的主角是近几十年来,香港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民主倡导者——李柱铭(Martin Lee)和陈方安生(Anson Chan)。他们曾游说美国政治人物支持民主运动,并因此激怒了中国政府。批评人士称,他们的这一做法是主动要求外国干预。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将现年76岁 的李柱铭描绘成英国和美国的工具。
亲内地的香港政治人物和媒体批评的另一个对象,是美国领事馆,它经常被形容是从事监视和对华间谍活动的基 地,并据称有超过1000名美国雇员。这个形象被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的事件所强化。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曾在香港短暂避难,他曾向当地一家报纸透露,美国对香港的跨国电信公司亚太环通 (Pacnet)实施了黑客攻击。亚太环通与中国内地的主要移动运营商存在联系。
美国领事馆发言人罗宾逊说,实际上,领事馆的美国雇员还不到150人。
抗议领袖称,自己没有获得任何来自美国政府及其附属非营利组织的资助。这些抗议领袖表示,中国官员把责任归咎于外国秘密势力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很难接受香港有这么多普通人渴望民主。
“这一直是北京的心魔,”主要的抗议团体香港专上学生联会(Federation of Students)秘书长周永康(Alex Chow)说,“它很容易就会陷入到自己的恐惧中。”
储百亮(Chris Buckley)、Hilda Wang和Alan Wong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fr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1011/c11interf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