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佔中」是否會遭遇強制清場,是否會發生暴力衝突,抗議者是否會主動撤退,抗議代表與政府談判是否會取得進展等諸多問號與懸念中緊張度過了公務員恢復辦公的第一天。
原《南華早報》主編、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先生稍早接受了BBC中文網專訪,就有關抗議活動今後如何發展等問題談了他的看法。他首先認為,目前抗議人數大幅減少的現象表明抗議者可能決定作戰略性撤退,而最終香港特區政府與抗議者談判是否能有成效,主要看北京方面、特別是中央最高層的意志。
戰略撤退
林和立說,其實發起佔領中環運動的幾位學者數日前就已表示希望戰略性撤退,只不過仍有很多學生認為抗議並未取得任何成果,不願輕言撤退。
「雖然今天佔領中區的人減少了,但還是有幾千學生,」他說。「如果明後天抗議者與政府的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的話,抗議活動可能會暫時結束。」
然而,當談到政府與爭取「真普選」民眾代表談判的問題時,林和立認為談判是否會有最終成果,關鍵要看北京方面的意志。
北京意志
林和立分析說:「這個事情一般人都知道,最後決定一定是北京中央政府(作出),而且可能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本人把關。」
他認為,從迄今為止中央官員和中共官媒的口徑來看,人大常委會8月31日做出的有關2017年香港特首選舉的決定是不會改變的。
而正因為如此,香港官員與學生和抗議民眾代表的談判的空間注定是有限的。
「(香港政府)有可能在一些表面地方做出讓步,」林和立說。「但在主體的那些方面,比如說選舉委員會要有超過半數支持才可以成為合法候選人的條款改變不會太容易。」
論持久戰
林和立接著指出,由於有關香港政改的爭論是結構性的,反映了香港支持民主理念的人士與北京威權強悍態勢的對峙,因此一時間很多問題很難解決。
他認為香港包括佔領中環和學生運動等抗爭運動很可能自此逐漸演變為一種持久戰式的長期抗爭。
「我們看到,假如市民支持學生的話,抗議人數會有十萬到十五萬,」林和立說。「香港的警察只有二萬八千人,所以香港政府可能沒有這個能力控制有很大人群參與的抗議活動。」
「因此在可見的將來,佔領中環等抗議活動可能會長期進行下去。」
他特別指出,即使這次抗議者選擇暫時戰略撤退,但是他們看到了香港從未有過的超大規模民間抗議,也一定會從中得到鼓舞,獲得信心。
中共低調?
有不少觀察人士認為自此次香港抗議運動開始迄今,北京高層一直刻意保持低調,放手「任由」香港特區政府處置局勢。林和立則認為這只是表面現象。
他認為,儘管在這次佔中運動期間,中共部級以上官員鮮有高調出面出聲,但是中共喉舌報章等不同渠道仍是不斷高調發聲,為佔中定性。
「《人民日報》等主要媒體已刊登多篇文章,指責佔領中環運動『非法』,」他說。「指責佔中是外國反華勢力,可能指美國吧,在香港故意挑起矛盾,是個顏色革命等等。」
他認為北京雖然表面上放手特區政府,但其實卻是暗中全面掌控。
暴力增多?
當被問到一旦香港各種形式民間抗爭持久化,類似於旺角喋血的暴力衝突是否會更頻繁發生時,林和立認為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這次旺角衝突背景卻比較複雜。
他說:「從過去幾天情況看,類似旺角的那種衝突事件減少了。」
「其實旺角這個地區比較複雜,在旺角發起佔領活動也並非佔中組織者或學生的意願。 那些在旺角發起抗議的人……是所謂自發的。」
林和立補充指出,如果抗爭活動長期化,那麼最終是否會出現更多暴力衝突現象就很難說了。
(採編:晧宇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10/141006_iv_willy_lam_occupy_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