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华新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讲话时介绍了中国互联网发展近况。根据《财新网》等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这份名为《互联网社会责任与 舆论生态报告》指出,近两个月以来,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政治性言论”大大减少。许多原本活跃的新浪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有所减少。报告抽取了100位活 跃”意见领袖”的微博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月10日之间的两个月,这些人在新浪微博上共发表了72481条消息。而在加强控制之后的两个月内,这些人的 发博数量出现了约10%的下跌,累计的消息总数下降至65126条。特别是9月11日至10月10日之间,发博数量减少24.9%。祝华新举出潘石屹的例 子,他的发博量在此期间就减少17%。
中共当局近来对原本已遭到严格监控的互联网加强了管理。今年8月10日举行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会议上提出了网络空间的自我审查准则–”七条 底线”。该会议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持,到场的多位网络名人被要求”达成共识”,共守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在内的”七条底 线”。
此后不久,中国公安部宣布,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一些微博”大V”如李开复、宋石男、慕容雪村等人因为涉嫌”造谣”或”非法言论”而被短暂禁言或遭到永久销号。
祝华新介绍说,从今年8月10日到10月10日,”国家队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夺回麦克风”之势,根据中国官媒体《人民网》刊登祝华新的演讲全文,祝表示,在意见领袖的发博数量锐减的同时,体制内的媒体微博和政务微博数量激增。
这份《互联网社会责任与舆论生态报告》也引起了独立记者网络组织”全球之声”东北亚区域编辑林蔼云(Oiwan Lam)的关注。在该组织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她指出,在今年8月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宣传部负责人见面时表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是共产党内头等重要 的大事。他向中共的宣传机器下达命令,建立一个”强大的互联网军队”,其主要任务是消除网上”谣言”。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标着这一个新的、管制更为严厉的 时代的到来。这表明,任何一条网络上被发表的言论,只要不来自于官方政府,就可能被认为是一条谣言。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在上个月援引《解放军报》一篇名 为”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文章称”意识形态较量的实质是制话语权。谁拥有了制话语权,谁就能引导民众。”该文作者、中共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表示”上世 纪90年代之前,谁掌控了电视媒体,谁就拥有更多话语权;而进入新世纪后,谁掌控了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客资源,谁就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今天的互联网已经 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
10月初,中国最高法院就网络诽谤等刑事案件的相关法规做出解释,被视为”诽谤”的信息如果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被转发次到500次以上,原帖作者可能要面临最高三年的监禁。
消声匿迹的批评意见
记者林蔼云对祝华新发布的调查结果表示担忧。她还观察到,比起新浪微博,互联网知名人士在论坛上发表的原创帖子数量骤减现象更为严重。根据《人民 网》等多家报道,祝华新以天涯论坛为例谈到了严管网络对在线论坛和社区的影响。近两个月来,天涯网站上的帖文中,数量减少最多的是个人维权及反腐败类信 息,占所有减少量的70%。
林蔼云指出,从今年1月到8月,平均每月都有两起腐败事件在网上得到曝光。可是在今年9月,网上却没有出现一个由公民发起的反腐新案件。
继续警惕大V?
而提到今后对网络生态的”治理”,祝华新提出的意见包括”警惕杂家型大V,包容专家型中V”。他指出,微博大V薛蛮子的日均发帖79条,而且基本上都是越界发言。要”警惕杂家性大V易信口开河,有的还好勇斗狠。”
独立记者林蔼云则指出,中共虽然可能已经在这场互联网意识形态较量中获得了”胜利”,然而当人们无法找到一个方式来释放他们对不公平对待的愤怒时,他们会寻找另一个出口。最近在北京和山西发生的爆炸事件可能预示着另一个战场的出现,而在这样的战斗中,每一方都将会是输家。
相关日志
- 2013/10/04 -- 钳制网络言论,何患无罪之有?
- 2013/09/22 -- 揭开大V鲁迅的公知画皮——摹写《北平日报》评论员文章
- 2013/09/21 -- 华尔街日报:中国整肃社交网络 微博讨论活力下降
- 2013/09/20 -- 德国之声:中国“网络文革”正在逼近?
- 2013/09/19 -- 「花总」事件续发酵 警方或涉违规泄内部文件
- 2013/09/19 -- 左志坚:花总、欧阳坤和朝阳警方那点事(花总事件必读,骗子警察国新办勾结在一起,黑幕重重啊)
- 2013/09/18 -- 《华尔街日报》中国知名微博反腐英雄被警方带走
- 2013/09/14 -- 胡少江:玩弄法治的新手段
- 2013/09/11 -- “两高”司法解释或将进一步压缩言论空间
- 2013/09/03 -- 被删除的微博:历史前进的车轮无法阻止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