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2 November 2013

《南都周刊》毛泽东的“替代品”

这个擅长制作熏肉和腊肠的家庭主妇,她站在自家阳台上,面对着一大堆正在风干的自制腊肉,摆出了一个刻在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pose。她缓缓地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轻轻摇摆,仿佛面前不是腊肉,而是亿万狂热的民众。
——–
11月3日,一尊高32米的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塑伫立在长沙橘子洲头。尽管毛泽东已逝世30多年,许多中国民众依然沉浸在对政治生活的复杂记忆中。一个农民,一个家庭主妇,他们都是狂热模仿者,扮演毛泽东已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一条途径。
1
生活中的彭天刻意模仿毛泽东的举止。摄影·杨猛
2
陈燕摆出了一个刻在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pose。受访者提供
3
女性的身份限制了她的表演,陈燕不能开口说话。受访者提供
 11月3日,一尊高32米的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塑伫立在长沙橘子洲头。尽管毛泽东已逝世30多年,许多中国民众依然沉浸在对政治生活的复杂记忆中。一个农民,一个家庭主妇,他们都是狂热模仿者,扮演毛泽东已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一条途径。
 南都周刊记者·杨猛 长沙、绵阳报道
 清晨的长沙街头,车水马龙的芙蓉路上出现了一个中国人民异常熟悉的身影:一身浅色中山装、皮鞋黑亮,整齐的背头、宽阔的前额、还有下巴上那颗若隐若现的痣,尤其是一举手一投足表现出的那股劲儿,都使得过往行人惊异。
 “毛主席!”望着这个宛若重生的“伟人”,围观的人群尖叫道。旋即,人群又明白了什么,纷纷发出开心的笑声。
 彭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谁让爹妈生了我这张酷似毛泽东的脸呢!”这个毛泽东的模仿者、47岁的前张家界农民,享受着过去耕地无法得到的尊 重和快感。他从容地穿过制造了交通混乱的芙蓉中路,扬长而去。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伟人附体,在等待红灯过马路的时候,还不忘用毛主席惯常的大开大阖 的姿态,点燃了一支香烟。不同的是,毛泽东用火柴点火,而彭天使的是zippo打火机。
 伴随着升腾的烟圈,留给围观者的是一个迷雾:“这人是演员,还是精神不正常呢?”
 与此同时。四川绵阳。一处幽暗的商住两用楼的6楼,54岁的家庭妇女陈燕开始了单调的一天。洗衣、做饭,日子千篇一律。闲暇之余,陈燕唯一的乐趣是打开影碟机,看一套百看不厌的新闻集锦。
 画面是四川卫视拍摄的。在成都最热闹的春熙路上,“毛主席”突然来到了人间,同样制造了不小的混乱。人们蜂拥而上,把“主席”紧紧围住。相机、手机,纷纷杵到了“伟人”的下巴上。
 “这就是我演的毛主席,你说像不像?”的确很像。谁也想象不出,镜头里这个活灵活现的“毛主席”,是眼前这个身高1.55米的家庭妇女扮演的。这 个擅长制作熏肉和腊肠的家庭主妇,生怕来者不相信,她站在自家阳台上,面对着一大堆正在风干的自制腊肉,摆出了一个刻在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pose。她缓 缓地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轻轻摇摆,刚刚还睡眼惺忪的眼睛立马放出了光来,仿佛面前不是腊肉,而是亿万狂热的民众。
 彭天和陈燕,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家庭主妇。他们是毛泽东的狂热模仿者。在毛泽东已经逝世30多年的今天,许多普通的中国民众依然沉浸在对政治生活的复杂记忆中。
 不疯魔不成活
 长沙。衣橱里有60多套毛式制服,桌子上散乱堆放着临摹的“毛体字”,有些笨拙和滑稽,这是彭天租住在一家简陋宾馆的临时住所,处处都可以发现毛泽东的痕迹。除了生活中还保留着诸如随地吐痰这样的生活烙印,很多时候,彭天的生活基本上“领袖”化了。
 敬烟、倒茶,一切动作都在刻意模仿毛泽东。他笑吟吟地递过自己的名片。一面是他身着毛制服的定妆照,旁边写着:看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另一面写着:毛泽东特型演员,传播主席思想、再现伟人风采。
 为了弥补身高不足的缺憾,他平时穿着一双特制的皮鞋,据目测,鞋后跟起码超过10厘米。沉重的增高鞋让他走起路来有些拖沓,但是他习以为常。生活中的彭天一直以“毛主席”形象示人,他摸了摸自个的脸,“基本上都是原件,如假包换”。
 “我是受毛泽东思想感召而来的。”彭天自我介绍说。10年前,他还是张家界桑植县的一个农民。“后来经过商,还做过6年的村委副主任”,2005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歌厅唱革命歌曲的时候,彭天被人发现长得像毛泽东。
 发现者本人就是个模仿秀爱好者,一个长得像周恩来的长沙人陈业树,学过表演,打算网罗一批长得像领袖的演员搞个演出团队,打造一出小话剧叫《毛泽东和他的战友》。陈业树先是找到了“任弼时”,“任弼时”又发现了“毛主席”。
 不懂表演为何物的彭天开始诚惶诚恐:“虽然毛主席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是神,可我一个农民怎么能演?”
 陈业树成功说服了他。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几年前开始大量出现了模仿秀节目。这类模仿名人和明星的节目很受中国观众欢迎。从对领袖的膜拜到领袖走下神 坛,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动。虽然在电视中出现毛泽东的形象还有许多限制,除了要经过国家一个重大历史题材小组的审查,还要得到领袖家人的许 可。但是在民间的舞台,扮演毛泽东已经不是一个禁忌。陈业树就知道,在国内,至少活跃着超过10个靠扮演毛泽东为业的民间特型演员。
 陈业树说,“在我的反复劝说下,从基础开始,彭天一点点学习主席的步态、举止,甚至语言,慢慢有了模样。”
 彭天是张家界人,而毛泽东是湘潭人,方言不同,最后陈业树要求彭天学习已故特型演员古月湘潭话和普通话相结合的腔调说话。
 现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兵强马壮。“毛主席”、“总理”、“贺老总”、“陈毅”、“任弼时”、“邓小平”、“朱德”等,都有合适人选。
 说话间,彭天的电话响了。他拿起手机,用湘潭方言朗声应道:“是贺老总啊!”
 对方是扮演贺龙的演员,催他过去排练。为了培养领袖的感觉,生活中,他们彼此之间都是以“主席”、“总理”,或者“小平同志”相称。
 “扮演毛泽东,不光外形像,更要神似,学习毛主席的境界。”彭天说。虽然现在经常出去演出也面临很多诱惑,但是彭天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遇到有人邀请他去桑拿和夜总会这种场合,他会坚决拒绝,“不该去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彭天立志以模仿领袖为今后生活,离别了张家界的家人,一个人来到了长沙。为了提高演技,2007年9月他专门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了一年表演,现在的简介也称自己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这让他在国内众多的民间模仿者中有点鹤立鸡群。
 陈业树对彭天的评价是“扮演主席达到痴迷的程度”。彭天说:“我敢说,在所有扮演毛泽东的演员中,我是最真诚的了。”每年清明,彭天都要去韶山毛 泽东故居,给毛泽东父母上坟,以孝子自居。在坟前,彭天照例要声情并茂朗诵一段提前准备好的说辞:“如今中国人民解放了,已经推翻了三座大山,你们老人家 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女人可以扮演毛泽东吗?
 四川绵阳。陈燕的模仿之路更偶然也更困难。她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一个女人可以模仿伟大领袖吗?
 2006年,喜欢唱歌的陈燕看到福建东南卫视的一个模仿秀节目,在家里闲得无聊的陈燕打通了节目组的热线电话报名,本来她是打算模仿毛泽东的,但是电视台不敢,于是只好求其次去模仿毛泽东特型演员唐国强。
 之后,另一家电视台看到了这个节目,找上门来要拍节目,陈燕专门请了一个专业化妆师,经过一个脱胎换骨的装扮,一个女性扮演的毛泽东诞生了。
 陈燕和毛泽东最像的部位是脸盘、下巴,稍事化妆,“见的人都说像主席”,她夸耀道。而她最不满意的是身高。陈燕只有1.55米,为了扮演身高1.83米的毛泽东,她特制了一双鞋后跟25厘米的皮鞋。
 这双鞋很是古怪,底盘是一双44码的男人黑色皮鞋,然后鞋帮做成了实心,在顶端又接上了一双女式的皮鞋,陈燕穿上这双双层皮鞋,就像踩上了高跷,再套上加长加肥的裤子,身高陡然增加。
 女性的身份限制了她的表演。陈燕不能开口说话。作为四川人,她学不来湖南话。还有一旦说话,尖细的女人嗓音就全部露馅了。所以陈燕在公开场合下扮演毛泽东的时候一言不发。陈燕只会做有限的几个动作,点火、抽烟、握手、叉腰、招手、拍手。
 随着这档新闻的播出,陈燕成为了当地的名人。这在一个小城市已经够招摇的了。“我的家人都反对,不支持。”在她位于安县的老家,陈燕做建筑工的弟 弟说:“一个女人怎么可以扮演毛泽东呢?她只是脸部有些像,她的步幅和姿势不像。”她的丈夫也不理解陈燕的举动,认为扮演伟人出风头是一件招人耻笑的事 情,把她看成一个古怪的人。甚至自从陈燕扮演毛泽东之后,丈夫就拒绝跟她说话了。
 而陈燕对领袖模仿的狂热也招来了麻烦。一次为了拍摄一个节目,她扮演主席在街头出现,当地镇政府派人出面阻止她,认为她扰乱了社会秩序。又有一次,一个外国记者到绵阳采访了陈燕,当地宣传部门听说后专门找到她,让她承诺以后不得再接受境外记者的采访。
 除此之外,陈燕认为自己的模仿爱好并没有受到阻碍。她因为自己扮演毛泽东被人关注而自豪,她喜欢说,“老百姓都夸我长得像毛主席。我很受老百姓欢迎。”
 被领袖改变的生活
 毛泽东曾经号召中国人民艰苦创业,现在,毛泽东的形象也成为发家致富的一条途径了。彭天和陈燕都发现了这一点。
 在长沙一间由居民楼改造的排练室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演员基本聚齐了。彭天进来的时候,就感觉气氛有些异样,因为他迟到了。在其他人看来,彭天有些耍大牌,置这么多“领袖”于不顾。扮演陈毅的一名电信公司职员尤其光火,不断嚷着快点排演,自己还要赶去上班。
 这次排练是为了参加上海艺术节。演员来自五湖四海。比如扮演朱德的是一名司机,扮演邓小平的是做生意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剧情简单,只是领袖 说话和举止的简单模仿,顶多加一些“现挂”。比如,在上海演出,“主席”就会用湖南话说几句“上海的建设不错嘛”,“小平同志”也会用四川话说几句“上海 的成就显示了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正确的”之类的话,基本都是程式化的表演。
 末了,在“主席”响彻云霄的“人民万岁”的呼声中,“领袖们”集体挥手示意,音乐陡然升高了八度,落幕。
 现在经常有各种走穴演出找上门来。陈业树说,“一年有几十场。”经常去的是山东、江西、贵州,都是革命老区,“那里的群众对毛主席感情很深”。
 彭天立志做毛泽东特型演员的原因还在于,干这行不光可以养活自己而且效益很不错。“现在我靠演出一年挣个三四十万不成问题。小的场合我还不去呢。”一个省级卫视开出了年薪28万的价格邀请彭天,他还在考虑。
 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物质贫乏和清苦生活的人们,为什么还怀念毛泽东时代?陈业树的回答是,“现在生活的确好了,但是为什么人们还怀念毛主席?因为毛 泽东打下了江山。毛主席家里有6个亲人为了解放新中国死掉了。而现在社会上有这么多贪官,和建国初期的清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很怀念。”
 “他老人家可以犯错误,我却不能”
 以彭天等民间特型演员为题材拍摄了纪录片的导演张秉坚说,伴随着社会政治的解冻和娱乐生活的宽容,关于领袖的话题在中国百姓中已经不再是一种禁 忌。“最早毛泽东的形象,先是出现在有别于政治读物的当代艺术品中,现在T恤中就经常出现。这个形象已经艺术化、符号化,乃至商品化了。”
 陈燕也看到了扮演毛泽东背后蕴含的市场价值。自从扮演毛泽东以来,她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绵阳城不大,首先是自家附近的商铺,复印的、买彩票的, 卖烧饼的,都认识这个扮演毛泽东的女人了,一口一个“燕姐”或者“主席”称呼,陈燕很是受用。但是买东西钱还是照付,不可能因为名人效应得到减免。即便如 此,陈燕的虚荣心仍然得到了满足,她习惯用毛泽东的手势向熟人招手示意。
 如今,陈燕也找了一个助理,助理帮着接电话会说,“主席正在睡觉。等一下你再打吧。”闻者有恍若时空错位的感觉。她的口头禅是“老百姓都欢迎我。”
 “不是欢迎我陈燕,而是欢迎毛主席他老人家。”她补充说,“现在的官员太腐败,所以人们怀念毛泽东啊。”
 陈燕极力包装自己。为了演主席,陈燕花了血本。不光化妆置服装需要自己倒贴,她还经常花钱买名声。比如逢年过节掏钱买点礼品送给附近的老人,然后 请人拍点录像,自己留个资料。因为她觉得访贫问苦“和百姓心连心”,才是主席该干的事情。她对自己农民出身和家庭妇女的身份时常不自信,时常问别人也像是 自问:“你看我像当官的吗?”
 一些演出也找上门来。现在陈燕正为如何让自己的形象优势转化为金钱效应而苦恼。“我几乎没挣着钱。”她抱怨。按照陈燕的说法,找上门来的都是白用她,“他们说主席怎么能谈钱呢?”
 陈燕正在留心找一家经纪公司,光倒贴哪行啊!有几个导演曾经答应她介绍演出机会,但是用完了之后都没有兑现,这让陈燕很生气,一直抱怨“这个圈子很复杂”。所以这次她狠下心来,先拿记者练手,提出了采访要收费的要求,理由是“我们特型演员也不容易”。
 偶尔有企业开业典礼之类来找她。陈燕也乐于出现在这些场合。化上妆,走场,依然是不能开口说话,陈燕只好向观众招手。
 只有在回到家,脱下那身厚重的演出道具的时候,陈燕才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很不容易。她把名声看得很重。“我平时尽量减少出门,没事就呆在家里。如果四处溜达串门,人家会嚼舌头说特型演员怎么没事情做?”她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可以犯错误,我却不能。”
 如同她不愿意轻易透露的个人经历,这个活跃的女毛泽东光鲜之下也有一本难念的经。陈燕说,最伤心的是,自己在外面很成功,但是在家里没有人喜欢 她。丈夫甚至不愿意和她讲话。“我没有得到的关心,只有在老百姓那里才得到了情感补偿。”说话间,陈燕痛哭不止。脱掉了僵化、坚毅脸谱的她,此时方流露出 真实脆弱的一面。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