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4 November 2013

花蓮農業工作坊圓滿成功,蔡英文:農業關鍵下個世代的發展

財團法人小英教育基金會今(22)日於花蓮舉辦「台灣農業發展新模式()花蓮新農業的探索」工作坊,工作坊圓滿成功。

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指出,最好的農業產品就是來自己土地生產的農作物。但是今天台灣糧食自給率低,對農業投資不足,使得台灣經濟發展不均衡,在未來發展少了續航力的來源。在政府無法解決問題時,我們也要集合社會共同的力量來找尋解方。而當前執政者的政策沒有從人民的角度,沒有以從業者的角度出發,以致缺乏社會支持,使得政策沒有效用,國家資源被浪費。當國家資源有限,如何善用,使其發揮最大效用就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蔡英文也強調,農業跟土地連結不可能切割。農業會是台灣社會的根基,不能讓農業消失;農業可以是精彩的,農業是有價值的,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關鍵台灣下個世代的發展。
此次工作坊分為「花蓮農業發展的前景與機會」、「農業經營的新模式」,以及「部落農業發展的機會」三項議題,分別由花蓮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前花蓮農業局長杜麗華,以及東台灣研究會召集人夏黎明主持,並由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東豐有機肥合作社曾國旗、福業有機蔬果管理部經理李逢祺、光豐地區農會總幹事林清水、邦查農場代表蘇秀蓮、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崙山教會及新香蘭教會牧師溫光亮、戴明雄等多位不同領域的實務工作社,就有機農友面臨的處境、通路或市場需求,以及部落農業發展等子題,共有一百多位來賓與會,深入討論,氣氛熱烈。
基金會執行長林全於工作坊開幕致詞時表示,這是基金會第四次舉辦在地工作坊,希望透過工作坊凝聚共識,對於思考地方發展及相關政策有所貢獻。過去許多公共政策的討論,只是由專業和理論的分析,由上而下的決策有盲點,希望透過在地討論,由下而上的思考,訂定未來的經濟發展政策。
林全表示,當前國際環境在改變,國際挑戰也不同,舊思維已無法顧及現實因素,因此要注入新模式,不是要拋棄過去的自由貿易市場,而希望以有特色的在地產業,提升附加價值,讓在地產業高值化,也提昇在地就業,為花蓮、東部產業和台灣農業一起努力。
深耕花蓮地區的立委蕭美琴指出,農業是花東地區的重要、關鍵產業,由於國人對食安的重視、對生活型態的重視,農業也是在地經濟活動的契機,都是無毒有機農業的發展機會,但要將無毒有機農業化為產值,則是挑戰。農友的專業在於種出品質良好的農產品,但需要其他專業人士協助行銷。蕭美琴也提醒,上一波全球化,台灣為進入WTO,對農業採取的方式是鼓勵休耕,但這並非永續農業之道,在下一波全球化,台灣將加入TPP之際,該如何以新的經濟模式保存或推廣有機農業的生活方式?則是當前我們所面對的課題。
會中普遍認為,無毒有機農業可提昇台灣的食安品質,更能促進農業生產和環境生態的共生,無毒有機農業也需往產業化的方向發展,擴大規模、增加市場。通路及物流業者則建議,有機農業需有更多元化的通路,當規模增大、產量穩定、專業分工,也會有更多機會建立較為穩定的市場;也有農會及農改場人士建議,有機農業也需透過行銷、包裝,透過專業通路,更能增加農產高值化的契機。
部落農業的發展也成為會中討論焦點,邦查農場代表蘇秀蓮表示,部落農業的發展不只有經濟面向,更有社區營造,讓部落文化永續的功能,而部落農業也有獨特性,可據此在行銷面上強化。而多位協助行銷部落有機農產品的代表指出,部落有其文化自主和獨立性,在面臨主流社會的有機認證標準或行銷溝通時,常因文化差異造成限制,主流社會應尊重部落差異性,而部落農業若需仰賴主流市場,也需有相應的調整。

from 蔡英文 http://www.iing.tw/2013/11/blog-post_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