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乌鲁木齐85.12.12学生民主学潮事件28周年)
85年乌鲁木齐12.12学潮和一位
少年受害者的真实故事
作者:茹孜妮莎(Rozinisa)独立学者
(一)
1992年的某一天,在阿克苏地区地区公安局发生了一件很简单,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一件事情。阿克苏地区地区公安局外事处出入境管理科新分配 才10个月的的新疆大学外语系毕业生艾则孜.艾沙Aziz Isa依“隐瞒历史罪行,混入警察队伍的民族分裂分子”为罪名被开除公职。原因是1986年12月12日,他还在上高中时期为了纪念于1985年12月 12日的全新疆大学生学潮的一周纪念日, 他写过一张纪念学潮一周年的小字报,贴在校长办公室门口。
自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变成中国的劳改集中营以来,作为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各大小城市经常出现囚犯越狱和抢劫等血腥事件。作为这种越狱事件之一,于 1991年秋季沙雅县劳改监狱发生了囚犯越狱的血腥事件和抢劫银行事件,抢劫犯从银行一次就劫走了50多万人民币。因此阿克苏地区公安局派刚参加工作,还 没有穿过警服的艾则孜.艾沙和另一位警务人员去沙雅县公安局审查有前科的政治犯的档案。这次审查期间作为高一学生时期的少年艾则孜.艾沙在当时为了纪念 1985年12月12日的乌鲁木齐学潮一周年纪念日写的一张小字报为主题,由警察局立案调查后的原始资料出现在政治犯的档案中。因此这个历史档案被送到阿 克苏地区警察局局长李书明(译音)面前。尽管当时对此学校和县公安局出面对他进行过批评教育,于1988年他也顺利地考上了新疆大学的外语系俄语专业并以 优异成绩毕了业,但是事过7年后这个黑色的影子像幽灵那样一直跟随他来到了他新的工作单位,并使他失去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从事一项工作的机会。
艾则孜.艾沙 Aziz Isa于1970年6月22日出生在塔里木河东边的绿洲城沙雅县Toy boldi 乡的一位维吾尔医家庭。文质彬彬,有书写才能的艾则孜. 艾沙,对于这个大部分来自军队,而且没有大学学历,只有机械般地工作能力的警察队伍来说本来是最急需要的人才。然而就因为在7年前,一个16岁的未成年人 的一张纪念性小字报,使这个有思想、有才华的维吾尔族青年在这个国家,在这个制度下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公安局局长李书明(译音)在众多同事面前开大会 宣布称,因为在他的档案上发现他是隐瞒历史罪行,混入警察队伍的民族分裂分子,因此不容许他从事警察工作,为了净化警察队伍必须开除他。因而宣布剥夺他从 此在这个部门工作的权力,而且当场把他赶出警察局。这意味着他是一位在这个国家随时可能被审查和扣押的对象。当局的这一行为在这位热血青年的心理留下了很 深的伤痛和不可磨灭的洛印。他对此表示抗议,他去过自治区党委信访局,中央信访局,但是没有一个部门认真地处理他的问题,只要一听到是因为曾支持过学潮, 再没有人理会他。在漫长的在上访路上奔波的四年多时间中他最多获得了一张来自自治区信访局的“接待过”的函件,但是他懂得了更多的道理。那些无数的上访者 的悲惨遭遇让他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角度认识了这个国家,这个制度。然而因为他不断的上访,因此他也遭到了被非法关押,限制自由等遭 遇,这种遭遇一直延续到1999年他设法离开自己的祖国为止。结果这个国家,这个制度把这个好端端地一位大学生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实际上被推向国家的对立面的绝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几代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的一些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士都是这个制度被怀疑的对象,说穿了就是害怕的对象。因 为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这个还不够,随时有可能还要给他们贴上根据时代的需要制造出来的各种标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4年中,参加过有民众自 发的活动的任何一位,在这里都有可能被贴上根据国家的制度的需要而设置的各种标签,因而他们的一切行动都会受到限制。结果这里的人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很大的 露天监狱里。尽管这是露天监狱,但他毕竟还是监狱,对于没有翅膀的民族在露天监狱里实际上比真正的监狱还痛苦,因为这里的人们可以看到蓝天,通过观望那碧 绿的蓝天有时不免有遐想和一些美丽的梦想,但因为失去了自由而无法实现而感到痛苦, 悲伤和失望。
结果无奈的艾则孜.艾沙只好设法离开自己的故乡,离别年迈的母亲。因为在这里他是一只被关在铁笼子里的小鸟,每时每刻都需要考虑自己生命的安全。于 1999年他为了寻求一个真理来到了德国,在这里他当过印刷工人、打过小杂、他经历了人间最艰难的时刻。而他又利用欧洲的民主和自由的空间,根据他自己的 亲身经历竭尽全力把维吾尔族的声音,把维吾尔族在中国所遭到的不公不正的待遇告向全世界。很快他成为了一名在国际上理智发声的维吾尔族人。
每当他思念家乡而又不能回归的时候,他心里的那种无法表达的痛苦会变成一种愤怒使他的心在愤怒中燃烧,使他的血液在沸腾。但他是一位有理智的青年,在这样 的时刻他总是会回忆母亲的教诲:“人做事不能只靠勇气,要更多地依靠智慧。靠智慧做事不会使你有太多的遗憾,做事只要依靠理智,离成功就会不远”。
民间有一句话,是你的就是你的,早晚就会是你的。艾则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从事维吾尔音乐研究的英国姑娘--- 伦敦大学的 Dr. Rachel Harris 博士。他们以最热烈的爱情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并有了他们的儿女。从此他有了一个稳定的归宿。在这里他从事独立的研究,他随心所欲的从事写作并毫无妨碍的 获得出版权,与此同时他在英国移民局担任多种语言的翻译,之前在英国BBC中亚乌兹别克语部从事记者。于2004年他还创办了伦敦维吾尔歌舞团,2010 年以来他担任世界独立笔会维吾尔分会的组织工作的同时,为了保护维吾尔笔者的思考,写作和出版权在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此同时他为了搭救以笔获狱的维吾尔族 作家和诗人四处奔走呼吁并兼任国际保护监狱中作家权益委员会的负责人。现在他是英国金融管理局的一名职员。
但是每当他获得这些异国他乡的人们及其国家的支持和帮助的时候,他感动得同时在他的心理有一股无法用语言表達的痛苦。因为这些意想不到的关爱和支持还有成 功使他回忆起他在家乡的那些岁月,为了推翻公安部门强加给他的罪名,他四处奔波,结果一切公理的大门向他紧紧地关闭。他虽然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但是毫无理 由地被这个国家抛弃,他从小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回报自己的故乡,但是因为使这个独裁和霸权的制度,迫使他生长的热土容不下他,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是一位 热血青年,他有思想,他有抱负。就是因为在他的心理有祖国,有家乡。更重要的是他有是非辨别能力和遇事时他会常常自问,这是为什么?所以他尽管生活在几千 里之遥的阿克苏,但他还是受到了85年12月12日乌鲁木齐学潮的影响。
(二)
那么发生在1985年12月12日的新疆大学生学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1985年初开始在全国各地先后发生了众多的学潮。新疆也受到这个学潮 的影响。当时是胡耀邦在中央主持工作,胡耀邦处理学潮的办法是“即对话、沟通、协商的办法来解决“,胡耀邦人性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引起左派不满。1987 年1月,胡耀邦被通过“生活会”这种中共非法的方式把中共总书记赶下了台”。然而在”深刻肃清资产阶级自由化余毒“的斗争中,新疆的学潮不仅和全国其他地 方的学潮一样蒙上了一层党内权力争夺战的阴影,而且它又被戴上了企图分裂国家的标签而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
其实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4年以来所发生的许多民众事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老百姓就正对政府当时某一种政策或制度的不满而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自称为人民的 公仆的执政者和被称为国家主人的老百姓之间,主人对公仆的某些行为不满意而发生的各种矛盾所致。其结果它总是被“涂脂抹粉”,被标上民族分裂和恐怖主义的 标签使事件变得复杂化。这种标签其实就统治者对民众采取严厉的制裁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长期以来被广泛利用。
尤其是美国发生9.11事件之后,中国利用世界反恐标准来对付这些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老百姓对政府行为不满而发出的声音,以此来掩盖中共在民族政策方面所 犯下的严重错误。进一步激化老百姓和国家制度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以此把国家武器对准老百姓的行为合法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因为世界对于中国的这种行为还不 是很了解。再加上信息不如现在这样畅通,中共采取过去的那套用管的欺骗手段在欺骗世界,但是随着全球的信息化,发生在世界最角落的事情都不能躲避世人的耳 目。当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时,人们的目光集中在这个国家历来所犯下的人权罪行。全世界对这个国家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因为这个制度善于欺骗世界而引起世界对这个国家的一切持有怀疑的态度。因为她失信于世界。
从另一方面而言,这种严厉的制裁或者是国家政权对于百姓的强制,最终导致当地民众对于国家制度完全地失去信心,与此同时一条本来应该通常的沟通渠道从此堵 塞。一旦国家机器和他的人们之间的沟通渠道失去了作用,那么就失去了对话的渠道,没有了对话暴力就会蔓延。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政府和维吾尔民族之间, 更多地出现在把所有的汉族民众当作统治者的维吾尔族和把所有的维吾尔族人看作恐怖民族,劣等民族和需要改变的民族的汉民族之间。因为在新疆有史以来汉民族 总是被认为是统治者的代表。因为在新疆任何一个部门的掌权者都是汉族,因此在新疆无论汉民族愿意或不愿意,在这里汉民族无论干什么在维吾尔族老百姓的眼里 他们是共产党,是共产党在做。
如果让我们撇开民族这一概念,就以事论事的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新疆发生的众多事件,犹如85.12.12学潮事件和就在那个时期在全国各地发生的 同样的学潮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个学潮和天安门广场发生的89.6.4事件也有许多的共性。 但是结果因为民族不同而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尤其是这些事件被官方定位后, 总会变成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比如1985年以来,在中国内地发生的众多学潮事件由于当时是胡耀邦在中央主持工作,胡耀邦处理学潮的办法是“即对话、沟 通、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同样的学潮,同时代的学生,到了新疆因为民族不同,参加学潮的学生最终命运也大不一样。我们以上提到的艾则孜.艾沙就是 最具体的例子。1989年发生在北京天安门的青年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从最早被定性为6.4 反革命暴乱 到近年改称为「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或者「六四风波」。但是于1985年12月12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同样是学潮,被定性为暴乱而 永远不得平反。尤其是于1987年1月,通过“生活会”的方式胡耀邦被赶下台以后,“以肃清胡耀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留毒”为名,把维吾尔族学生当 作"肃清对象”。让一位只有16岁的高一学生因为一张小字报而一辈子背着沉重的包袱,一辈子需要生活在一个阴影之下。这就是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维吾尔在线 uighurbiz
转载请注明转自《85年乌鲁木齐12.12学潮和一位 少年受害者的故事》
85年乌鲁木齐12.12学潮和一位
少年受害者的真实故事
作者:茹孜妮莎(Rozinisa)独立学者
(一)
1992年的某一天,在阿克苏地区地区公安局发生了一件很简单,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一件事情。阿克苏地区地区公安局外事处出入境管理科新分配 才10个月的的新疆大学外语系毕业生艾则孜.艾沙Aziz Isa依“隐瞒历史罪行,混入警察队伍的民族分裂分子”为罪名被开除公职。原因是1986年12月12日,他还在上高中时期为了纪念于1985年12月 12日的全新疆大学生学潮的一周纪念日, 他写过一张纪念学潮一周年的小字报,贴在校长办公室门口。
自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变成中国的劳改集中营以来,作为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各大小城市经常出现囚犯越狱和抢劫等血腥事件。作为这种越狱事件之一,于 1991年秋季沙雅县劳改监狱发生了囚犯越狱的血腥事件和抢劫银行事件,抢劫犯从银行一次就劫走了50多万人民币。因此阿克苏地区公安局派刚参加工作,还 没有穿过警服的艾则孜.艾沙和另一位警务人员去沙雅县公安局审查有前科的政治犯的档案。这次审查期间作为高一学生时期的少年艾则孜.艾沙在当时为了纪念 1985年12月12日的乌鲁木齐学潮一周年纪念日写的一张小字报为主题,由警察局立案调查后的原始资料出现在政治犯的档案中。因此这个历史档案被送到阿 克苏地区警察局局长李书明(译音)面前。尽管当时对此学校和县公安局出面对他进行过批评教育,于1988年他也顺利地考上了新疆大学的外语系俄语专业并以 优异成绩毕了业,但是事过7年后这个黑色的影子像幽灵那样一直跟随他来到了他新的工作单位,并使他失去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从事一项工作的机会。
艾则孜.艾沙 Aziz Isa于1970年6月22日出生在塔里木河东边的绿洲城沙雅县Toy boldi 乡的一位维吾尔医家庭。文质彬彬,有书写才能的艾则孜. 艾沙,对于这个大部分来自军队,而且没有大学学历,只有机械般地工作能力的警察队伍来说本来是最急需要的人才。然而就因为在7年前,一个16岁的未成年人 的一张纪念性小字报,使这个有思想、有才华的维吾尔族青年在这个国家,在这个制度下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公安局局长李书明(译音)在众多同事面前开大会 宣布称,因为在他的档案上发现他是隐瞒历史罪行,混入警察队伍的民族分裂分子,因此不容许他从事警察工作,为了净化警察队伍必须开除他。因而宣布剥夺他从 此在这个部门工作的权力,而且当场把他赶出警察局。这意味着他是一位在这个国家随时可能被审查和扣押的对象。当局的这一行为在这位热血青年的心理留下了很 深的伤痛和不可磨灭的洛印。他对此表示抗议,他去过自治区党委信访局,中央信访局,但是没有一个部门认真地处理他的问题,只要一听到是因为曾支持过学潮, 再没有人理会他。在漫长的在上访路上奔波的四年多时间中他最多获得了一张来自自治区信访局的“接待过”的函件,但是他懂得了更多的道理。那些无数的上访者 的悲惨遭遇让他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角度认识了这个国家,这个制度。然而因为他不断的上访,因此他也遭到了被非法关押,限制自由等遭 遇,这种遭遇一直延续到1999年他设法离开自己的祖国为止。结果这个国家,这个制度把这个好端端地一位大学生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实际上被推向国家的对立面的绝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几代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的一些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士都是这个制度被怀疑的对象,说穿了就是害怕的对象。因 为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这个还不够,随时有可能还要给他们贴上根据时代的需要制造出来的各种标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4年中,参加过有民众自 发的活动的任何一位,在这里都有可能被贴上根据国家的制度的需要而设置的各种标签,因而他们的一切行动都会受到限制。结果这里的人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很大的 露天监狱里。尽管这是露天监狱,但他毕竟还是监狱,对于没有翅膀的民族在露天监狱里实际上比真正的监狱还痛苦,因为这里的人们可以看到蓝天,通过观望那碧 绿的蓝天有时不免有遐想和一些美丽的梦想,但因为失去了自由而无法实现而感到痛苦, 悲伤和失望。
结果无奈的艾则孜.艾沙只好设法离开自己的故乡,离别年迈的母亲。因为在这里他是一只被关在铁笼子里的小鸟,每时每刻都需要考虑自己生命的安全。于 1999年他为了寻求一个真理来到了德国,在这里他当过印刷工人、打过小杂、他经历了人间最艰难的时刻。而他又利用欧洲的民主和自由的空间,根据他自己的 亲身经历竭尽全力把维吾尔族的声音,把维吾尔族在中国所遭到的不公不正的待遇告向全世界。很快他成为了一名在国际上理智发声的维吾尔族人。
每当他思念家乡而又不能回归的时候,他心里的那种无法表达的痛苦会变成一种愤怒使他的心在愤怒中燃烧,使他的血液在沸腾。但他是一位有理智的青年,在这样 的时刻他总是会回忆母亲的教诲:“人做事不能只靠勇气,要更多地依靠智慧。靠智慧做事不会使你有太多的遗憾,做事只要依靠理智,离成功就会不远”。
民间有一句话,是你的就是你的,早晚就会是你的。艾则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从事维吾尔音乐研究的英国姑娘--- 伦敦大学的 Dr. Rachel Harris 博士。他们以最热烈的爱情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并有了他们的儿女。从此他有了一个稳定的归宿。在这里他从事独立的研究,他随心所欲的从事写作并毫无妨碍的 获得出版权,与此同时他在英国移民局担任多种语言的翻译,之前在英国BBC中亚乌兹别克语部从事记者。于2004年他还创办了伦敦维吾尔歌舞团,2010 年以来他担任世界独立笔会维吾尔分会的组织工作的同时,为了保护维吾尔笔者的思考,写作和出版权在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此同时他为了搭救以笔获狱的维吾尔族 作家和诗人四处奔走呼吁并兼任国际保护监狱中作家权益委员会的负责人。现在他是英国金融管理局的一名职员。
但是每当他获得这些异国他乡的人们及其国家的支持和帮助的时候,他感动得同时在他的心理有一股无法用语言表達的痛苦。因为这些意想不到的关爱和支持还有成 功使他回忆起他在家乡的那些岁月,为了推翻公安部门强加给他的罪名,他四处奔波,结果一切公理的大门向他紧紧地关闭。他虽然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但是毫无理 由地被这个国家抛弃,他从小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回报自己的故乡,但是因为使这个独裁和霸权的制度,迫使他生长的热土容不下他,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是一位 热血青年,他有思想,他有抱负。就是因为在他的心理有祖国,有家乡。更重要的是他有是非辨别能力和遇事时他会常常自问,这是为什么?所以他尽管生活在几千 里之遥的阿克苏,但他还是受到了85年12月12日乌鲁木齐学潮的影响。
(二)
那么发生在1985年12月12日的新疆大学生学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1985年初开始在全国各地先后发生了众多的学潮。新疆也受到这个学潮 的影响。当时是胡耀邦在中央主持工作,胡耀邦处理学潮的办法是“即对话、沟通、协商的办法来解决“,胡耀邦人性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引起左派不满。1987 年1月,胡耀邦被通过“生活会”这种中共非法的方式把中共总书记赶下了台”。然而在”深刻肃清资产阶级自由化余毒“的斗争中,新疆的学潮不仅和全国其他地 方的学潮一样蒙上了一层党内权力争夺战的阴影,而且它又被戴上了企图分裂国家的标签而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
其实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4年以来所发生的许多民众事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老百姓就正对政府当时某一种政策或制度的不满而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自称为人民的 公仆的执政者和被称为国家主人的老百姓之间,主人对公仆的某些行为不满意而发生的各种矛盾所致。其结果它总是被“涂脂抹粉”,被标上民族分裂和恐怖主义的 标签使事件变得复杂化。这种标签其实就统治者对民众采取严厉的制裁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长期以来被广泛利用。
尤其是美国发生9.11事件之后,中国利用世界反恐标准来对付这些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老百姓对政府行为不满而发出的声音,以此来掩盖中共在民族政策方面所 犯下的严重错误。进一步激化老百姓和国家制度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以此把国家武器对准老百姓的行为合法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因为世界对于中国的这种行为还不 是很了解。再加上信息不如现在这样畅通,中共采取过去的那套用管的欺骗手段在欺骗世界,但是随着全球的信息化,发生在世界最角落的事情都不能躲避世人的耳 目。当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时,人们的目光集中在这个国家历来所犯下的人权罪行。全世界对这个国家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因为这个制度善于欺骗世界而引起世界对这个国家的一切持有怀疑的态度。因为她失信于世界。
从另一方面而言,这种严厉的制裁或者是国家政权对于百姓的强制,最终导致当地民众对于国家制度完全地失去信心,与此同时一条本来应该通常的沟通渠道从此堵 塞。一旦国家机器和他的人们之间的沟通渠道失去了作用,那么就失去了对话的渠道,没有了对话暴力就会蔓延。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政府和维吾尔民族之间, 更多地出现在把所有的汉族民众当作统治者的维吾尔族和把所有的维吾尔族人看作恐怖民族,劣等民族和需要改变的民族的汉民族之间。因为在新疆有史以来汉民族 总是被认为是统治者的代表。因为在新疆任何一个部门的掌权者都是汉族,因此在新疆无论汉民族愿意或不愿意,在这里汉民族无论干什么在维吾尔族老百姓的眼里 他们是共产党,是共产党在做。
如果让我们撇开民族这一概念,就以事论事的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新疆发生的众多事件,犹如85.12.12学潮事件和就在那个时期在全国各地发生的 同样的学潮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个学潮和天安门广场发生的89.6.4事件也有许多的共性。 但是结果因为民族不同而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尤其是这些事件被官方定位后, 总会变成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比如1985年以来,在中国内地发生的众多学潮事件由于当时是胡耀邦在中央主持工作,胡耀邦处理学潮的办法是“即对话、沟 通、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同样的学潮,同时代的学生,到了新疆因为民族不同,参加学潮的学生最终命运也大不一样。我们以上提到的艾则孜.艾沙就是 最具体的例子。1989年发生在北京天安门的青年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从最早被定性为6.4 反革命暴乱 到近年改称为「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或者「六四风波」。但是于1985年12月12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同样是学潮,被定性为暴乱而 永远不得平反。尤其是于1987年1月,通过“生活会”的方式胡耀邦被赶下台以后,“以肃清胡耀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留毒”为名,把维吾尔族学生当 作"肃清对象”。让一位只有16岁的高一学生因为一张小字报而一辈子背着沉重的包袱,一辈子需要生活在一个阴影之下。这就是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维吾尔在线 uighurbiz
转载请注明转自《85年乌鲁木齐12.12学潮和一位 少年受害者的故事》
from 维吾尔在线 uighurbiz http://www.uighurbiz.net/archives/2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