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3 May 2013

拉萨还会不会是圣城


刘鉴强报道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旅游者蜂拥而至拉萨。但是很多人都为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对这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感到失望。
"
以前四层以上楼房很少见的拉萨,现在楼房林立,遮挡住了拉萨的象征布达拉宫。"
这个比海面高出3658米,世界上最高的大城市,被称为雪域圣城,是全球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许多人带着梦想而去。
200671,青藏铁路开通之后,中国大城市的人们,坐着火车蜂拥到这梦想之地,包括我的朋友田先生。
先生是一位新华社记者,许多年来一直想去拉萨,8月底,他终于兴冲冲地乘上火车。但3天后,他从拉萨失望而归。拉萨所有的酒店疯狂涨价,要想住进一家舒适而价格合理的酒店,实非易事。而且,他对我说:没意思,跟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废气噪声,商贩遍地。他对拉萨的梦碎了。
对拉萨失望的不只他一个人。我的另一位朋友,于8月中旬去拉萨。她梦想在那里拥有一个藏式庭院,在假期里悠闲地喝着拉萨甜茶,看着布达拉宫,忘掉那个拥挤得令人窒息的北京。可她到了拉萨,发现自己离梦想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拉萨的房价像是坐了直升机,扶摇直上,以前能买一个庭院的钱,现在只能买一个房间。而且,以前四层以上楼房很少见的拉萨,现在楼房林立,遮挡住了拉萨的象征布达拉宫。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当时这里还是一个牧场――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传说松赞干布驱使山羊背土填塘修建大昭寺,人们便以惹(山羊)萨(沙土)作为这一城市的名称,在汉文古籍中称逻些。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前来朝佛的人日益增加,于是围绕大昭寺逐步建立旅馆、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八廓街。因为佛教的兴盛,藏族人民把这个城市视为圣城,于是拉萨(意为圣地或佛地)但成了它的新名字。
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册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以拉萨为政权中心。这时开始重修布达拉宫,最后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共13层,高117.19米。自此,布达拉宫既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和拉萨市的突出标志。
布达拉宫给外来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1936年,作为英国使团成员进入拉萨的查普曼斯宾塞(Chapman.F.S) 在他的《圣城拉萨》(The Holy City)中描述: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有所不同,布达拉宫既有纽约摩天大楼的神韵,也隐约与埃及建筑有某种联系……不仅布达拉宫的造型和色彩美得令人吃惊,而且它体积巨大,在布达拉宫南面低处的政府公园可以最好地欣赏到这种巍峨壮丽的美。
但对藏族人来说,这种冲击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嘎玛来自西藏昌都地区,他第一次到拉萨时,远远看见布达拉宫,眼泪都刹那间涌出来,一边哭,一边念经。这样的经历,许多藏族人都有。在他们心中,布达拉宫并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他们的信仰所在。布达拉宫对他们的冲击,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拉萨之所以是圣城,并不是因为建筑,而是因为信仰。
17世纪,拉萨作为城市开始出现雏形。以大昭寺为中心形成的八廓街两旁,陆续建起了一大批政府僧俗官员的官邸、府第,还有旅馆、民房、商店等,但规模很小。到90年前的1906年,仅在大昭寺附近有一小片居住民房。到1935年时,略有扩展,在布达拉宫前面出现了雪村居民区。到1950年,拉萨市居民约为3万人,城区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道路全是土路,没有下水道设施。
随后,拉萨拧紧了城市化发条。1975年,拉萨市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人口10万。而据拉萨市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现在拉萨市城区面积比1959年扩大了18倍,其中市区人口25.74万人(流动人口10.07万人)。实际上,一些拉萨人告诉我,随着铁道的开通和有钱人越来越多,在拉萨的实际人口(包括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将这一数字远远抛在后面。
一些事实,比数字更能体现这个城市的变化。当70年前英国人查普曼斯宾塞 (Chapman.F.S) 到达拉萨时,他看到的除了壮丽的布达拉宫,还有路上臭气熏天的泥巴和8--10英尺高的成堆垃圾,在布达拉宫前面,“妇女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倒在路上。而2006年的5月,当我在布达拉宫前时,看到的是巨大而干净的广场。
但是,1959年之前,布达拉宫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现在,它成了一处旅游景点,我的另一位北京朋友,7月初乘火车去拉萨做社会调查。她进入布达拉宫,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建筑、文化和历史,而是一群群的游客,拥挤着,脚踩着脚,集体将布达拉宫木制梁柱踩在脚下,布达拉宫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到处是蝗虫一样的人群。她感叹道。以前,为了保护布达拉宫,每天限制游客数量不超过850,在青藏铁路开通前,这一限制已放宽到1500人,铁路开通后,限客数猛涨到2300人,每天为其管理者赚来大批金钱。
现在,当你远道而来,最先让你知道自己已接近拉萨的,仍是雄距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但是,当你越来越接近这个城市时,布达拉宫消失在丑陋的所谓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后。你进入拉萨的第一条路,名为江苏路。随后,你会经过北京路,看到上海广场山东大厦。你也许会迷惑:我这是在哪儿?
是的,拉萨发生了巨变,这个变化非常复杂,有坏,也有好。
"10分钟之内,经过我身边的有100多人,没有一个穿藏族传统服装的人。其中当然也有藏族人,但他们似乎在悄悄地放弃自己的民族服装,放弃自己的文化。"
嘎玛1986年从农村来到拉萨,那是冬天,他坐在卡车露天的车厢里,忍着饥饿和寒冷,颠簸了10天。当进入拉萨时,这个18岁的男孩第一件事是围着大昭寺磕头,边磕边哭。大昭寺里,供奉着他心中最神圣的人:释迦牟尼。如此接近佛祖,是每个藏族人的梦想。
嘎玛留在了拉萨,做起了生意。现在,他是西藏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从藏区移居到拉萨的藏人,有像他这样留在此地工作的人,也有朝圣之后,滞留在此几个月的人,成为拉萨固定和流动人口增长的因素。但人口增加最主要的因素,是政府行政机构和工厂的建立,以及商业的繁荣。你要是在拉萨乘坐出租车,司机十有八九是四川人。菜馆里、建筑工地上,那更是四川人的天下(四川是西藏东边的一个省,大部分是汉族人)。藏族老人平汪告诉我,1950年,拉萨有几家汉人,能数得出来。
20065月一天下午,我站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之间的宇拓路上,10分钟之内,经过我身边的有100多人,没有一个穿藏族传统服装的人。其中当然也有藏族人,但他们似乎在悄悄地放弃自己的民族服装,放弃自己的文化。
拉萨放弃的已经够多了。在嘎玛刚到拉萨的时候,大多数宗教和传统世俗建筑还完好无缺,20年后的今天,只有三分之一的传统世俗建筑幸存下来。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拉萨项目办公室主任达瓦次仁告诉我:拉萨的性格在变化。他说,拉萨应该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而现在它的特色在消失,主要原因是对当地传统的重视不够,好大喜功,极力追求所谓现代化,把拉萨当成北京、上海来建设。
他说,完全保留传统,也不可能,比如说,传统的藏族民居不够敞亮。但不能因此就把传统铲平,如果保留外观,内部进行改造,是完全可以适应现代生活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藏族社会学家说,拉萨城市建筑失去传统性格,很大原因要归于建设资金的多元化。拉萨城市的建设资金大多来自于中国内地各省市的支援,比如建设江苏路,就有江苏省出的钱。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建设,钱来自于江苏省、北京市和卫生部。各省市和部门来帮助拉萨进行基础建设是好事,但很难保证他们设计出有藏族风格的建筑。
这位社会学家说,过去的十几年里,拉萨市疯狂扩张,主要是城市规划和执行规划中出了问题。1992年,拉萨市放开私人建房,开发商大量建房,吸引了很多人由市中心向外围迁移。西部建了新城,几乎没有藏族特色。许多拉萨外的藏族人,也蜂拥到拉萨,买房建房。这里的民居有藏族特色,但因为是各自私建,致使布局混乱、污水横流。
过去的几十年,拉萨极力向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前进。市政府网站公布,拉萨人均居住面积由1959年的7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国家投资建设了许多大型设施,拨巨资维修布达拉宫和寺庙。但是,城市规模过快膨胀,加大了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工程量,使拉萨的公用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拉萨市刚刚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垃圾处理场,而污水处理厂仍然没有,大量的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到拉萨河――这条河被称为西藏文明的母亲河。
而且,拉萨各族居民的居住格局也不合理。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说明,在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藏汉居民自然形成了自己的居住区域,这限制了汉藏居民之间的交往。成年人之间的隔离,又影响了孩子们因就近入学而造成的相互隔离。大昭寺附近老城区的藏族居民很少有汉族邻居或朋友,而不少汉族人对藏族了解不多,个别人甚至对藏族的文化习俗有很多误解。
目前拉萨市已扩展得没有多余的土地,这些问题,只能在内部慢慢地改造消化。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很难,但更难的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相互尊重――这可不像对沿街的楼房穿藏装”(即对钢筋水泥建筑进行外部的藏式改造)一样容易。但最难的,恐怕是一个悠久的传统文化,如何面对商业化的冲击。嘎玛说,藏族传统文化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汉族人,而是全球性的商业化。在这股浪潮的裹胁下,生意人涌向拉萨,与拉萨人一起,正在将这个圣城变成一个大商场。除了布达拉宫,很多寺庙几乎也变成了商业场所;有喇嘛经不住外面生活的诱惑而还俗;藏人们脱去藏装;许多人开始用钱衡量人际关系;年轻农牧民抛弃农田和牧场,拿着现金来拉萨享受,最终沦为这个城市的流浪者。
有些人开始拯救这个城市,像嘎玛。他所做的,并不是要将商业化挡在门外,他要以藏族的好客传统将商业化这位客人迎进门来,让它入乡随俗,对藏族传统文化这位主人保持尊重,宾主相处甚欢。这是嘎玛的理想。
他在做生意上学会了现代商业模式,接电话用“Hello”开始,但仍留着藏式的长辫子,很多时候穿着精美的藏装。最重要的,他仍旧善良纯朴,对佛教仍旧信仰坚定。
拉萨目前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嘎玛正在引进一家。他相信,这是一个绝好的商业机会。在与一家世界著名的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谈判时,他要求,酒店的设计,必须尊重藏族传统,他甚至想将酒店设计成朝拜布达拉宫的样式。对方是一位美国人,他讥讽说:我的客人要住的是酒店,而不是你们的布达拉宫。
嘎玛反击道:全世界的客人来拉萨,看的是西藏传统,而不是你的酒店。
拉萨会不会仍是圣城,可能就取决于嘎玛这样的拉萨人,取决于对待传统、信仰和现代化,政府是否也采取嘎玛这样的态度。


from The ruin of the tibetan empire http://theruinofthetibetanempire.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