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0 April 2012

封面故事:牆裏的人想出去 翻牆的成本

隔絕信息的防火長城(GFW)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最確切感受到的「牆」。怎麼能翻牆?中國的VPN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年近5000萬美元的產值,這只包括了企業和事業單位出於保密和通訊的需求,個人VPN這個行業由於灰色的屬性,更是無法計算。

文/ 谷禹

30歲的Demi成長在中國,學習工作生活在英國,每年放假回國探親,真實世界的地域流動,讓她和她的家人不知不覺游走於網上世界的牆內牆外。

Demi 每年聖誕節和復活節回國探親,由自由的網絡世界走進圍牆內,被囚的感受撲面而來。Demi老公是香港人,從郵箱到社交網絡全部無一倖免的處在牆外。幾天不 用Facebook還好,但身處在一個幾乎人人一台黑莓、iPhone的英國社會,幾天不查雅虎(香港)郵箱,足以讓你和社會脫節。Demi的媽媽每次都 會抱怨女兒女婿放假只陪她最多三天,之後鐵定直奔香港:回覆郵件,看《蘋果日報》,上Facebook 上載照片,把幾天積累下來朋友推薦的YouTube視頻一掃而光。

他 們只是眾多被「牆」影響、因「牆」煩惱的老百姓中的一員。2008年以來,Facebook和YouTube被封禁,越來越多中國互聯網用戶感覺到「牆」 的存在,並且不斷增高和加厚。初到中國的外國商人,往返深港兩地的小童,以及在深圳上海的港台商人家屬,都逐漸開始了解到VPN(注)這本來只用作大集團 内部溝通或保密,或者網遊玩家減少延遲的技術。在2008年之前,淘寶的VPN賣家僅為幾百家,在2011年,VPN這關鍵字在淘寶被封禁了,但VPN的 賣家卻激增到幾萬家。

(注:VPN 技術的英文全稱是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私人網絡)。這種技術一般用於企業內部溝通或資料加密傳輸,或者教育機構員工和學生遠端存取學校所購買圖書館資源,由於VPN技術需 要架設伺服器,當把伺服器架設在海外的時候,就客觀上達到了翻牆的功能,最新的OpenVPN技術標準能夠採取2的128次方位數加密,以目前的全球技術 發展水準來看,根本無法破解。)

從 2008年開始,出現在百度知道上的「怎麼能fan牆」(故意避開敏感詞,用拼音fan代替漢字「翻」)越來越多,從求郵件發以及下面留下的QQ郵箱的數 量,都說明了這道無形的牆的陰影遮住了太多人,免費翻牆軟體的彌散,導致大量翻牆服務被封鎖,「自由門」、「無界流覽」、「tor」,各種Twitter 的API(注),只要公開傳播出來,都會第一時間被封。一家翻牆軟體的賣家店鋪,曾被BBC製片人在新浪微博公開推薦過,當天晚上就已經發現網站無法訪 問。

(注:網絡應用介面,可以通過私人架設獨立伺服器來訪問Twitter,這樣就可以繞開防火牆)

翻 牆難,但在一個資訊社會裏掌握優質資訊所帶來的優勢,使得翻牆的誘惑倍增。儘管對「自由門」等軟體封鎖嚴密,但早在2005年,就有如Witopia之類 的公司將VPN應用於翻牆,但由於VPN易用性差(通常都是全網絡,每一次連接VPN都相當於重新連線上網,會引起各種網絡服務斷線,且所有資料流程量皆 通過虛擬網絡,使速度變慢),VPN通常只局限於外國記者和小國外交官(有賣家曾經賣出數十個VPN帳號給西非國家外交官,而通常富裕國家會自己配備私人 網絡)。

2008 年以來,為數不少的創業者開始湧入這一領域。新的國外服務提供者在2009年新疆事件之後迅速崛起,如 StrongVPN,12VPN,Astrill,ExpressVPN等等。這些新服務在技術上做了改進(比如進行網絡流覽時候,只對被遮罩的網站才使 用海外伺服器,大大提高了網頁流覽速度),從而在市場脫穎而出。但由於價格高昂(60美元一年,甚至更多),這些VPN提供商主要面向在華外國人,和一部 分國內媒體和互聯網從業人員,提供不限制流量的服務。

而 中國人群體使用的VPN提供商,多是低價經營,以流量計費,且多為個人經營,難以保證安全。但是由於價格低廉,依然能見到眾多國內用戶趨之若鶩。中國公司 的行銷方式也很有中國特色,許多公司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關鍵字VPN或「翻牆」,並在底下留言,以低價吸引潛在顧客。當然,這些提供商都難逃監管部門魔 掌,網址幾乎是每個月一換。

為 了避免引起「牆」的注意,絕大部分海外VPN提供商都不在主頁使用censorship(審查)、freedom(自由)等詞語。Astrill公司的負 責人曾明確表示,公司絕對不會在主頁上宣傳反對審查制度等語句,而是以不太敏感的「保護隱私」為主。但無論如何宣傳,VPN在中國的主要功用就是翻牆。在 經營的過程中,大多數VPN銷售商總結出一套模糊的規律,摸清了「牆」的底線,雙方達成了默契:付費的英文軟件不封,在英文網站作廣告不會被封網站,以保 護隱私為名。

但 是這種默契也有被打破的時候:在2011年2月中國茉莉花事件最緊張的時候,Witopia這個在中國經營時間最長、付費用戶最多的VPN提供商,其網址 和所有伺服器被全部封禁,憤怒的用戶發送了超過平常客服郵件二十倍的郵件,以至於其不得不關閉線上客服。在隨後的一封致全體用戶的信中,Witopia總 裁Bill Bullock沮喪懊惱地說:中國本應該感謝我們,我們只是賣軟件給在中國做生意和遊客,讓他們通過Facebook和Twitter和家人聯繫,而不是 出售給中國的革命者和異見者。

Bill Bullock的話反映了大多數在中國經營VPN業務的人的心態:對市場垂涎,卻又對政治感到恐懼和不確定。根據全球著名IT調研公司 Frost&Sullivan 於2011年發佈的報告,中國的SSL、VPN市場已經達到了近5000萬美元的產值,這只包括了企業和事業單位出於保密和通訊的需求,個人VPN這個行 業由於灰色的屬性則更不好計算。一家處於市場中游的VPN公司負責人,於2010年私下表示,公司每天利潤大概在一萬美元。粗略根據Alexa排 名,Witopia或者Strongvpn的利潤則應該是幾倍以上。儘管沒有具體的統計資料,但可想而知,防火牆催生的地下VPN產值,不會是個小數目。

儘 管茉莉花之後,多數國外VPN提供商都悄悄地將軟件宣傳重點放在諸如保護隱私,安全使用無線網絡等特色。但這些並不是主要需求,以Astrill VPN為例,無論如何轉型,其80%以上的用戶是身在中國和伊朗,使用VPN以突破網絡審查而獲取政治資訊。有趣的是,剩下的20%,多是以色情為動力的 用戶,有不少身處中東,百無聊賴的美國大兵,由於伊斯蘭法對色情的嚴厲禁止,也不得不購買翻牆軟體登入色情網站。

時 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牆」似乎超出了中國的邊界和政治範疇,越來越多的國家,以及互聯網企業也開始實行IP牆,保護自己的優質資源。自己生產 優質資源的媒體和企業設置IP牆,如BBC旗下互聯網電視業務,只針對英倫三島的IP位址,以確保只有繳納了一年一百多鎊執照費 (license fee) 的用戶才能觀看和下載到BBC旗下所有的節目。這在互聯網發達的美國更是司空見慣,HULU(著名視頻網站,和傳統媒體合作,提供優質內容)、 Spotify、 Pandora(音樂分享網站),甚至Google等特定業務都要求美國IP才可以使用。



from 陽光時務 http://www.isunaffairs.comhttp://www.isunaffairs.com/?p=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