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1 April 2012

“后四万亿”时代考验中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受原材料价格高涨、在金融紧缩背景下需求减弱的影响。汽车和钢铁等行业陆续公布了2011财年利润下降的年报。最近2年支撑中国经济的4万亿元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已经结束。“后4万亿时代”将考验中国制造业的增长能力。

迎来业绩发布高峰的中国钢铁企业2011财年清一色地出现利润下降或陷入亏损。鞍山钢铁集团下属的鞍钢股份净亏损21亿4600万元。宝钢集团下属的宝山钢铁尽管实现了盈利,但利润下降了4成以上。

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燃料价格上涨及钢材价格下跌。中国在2010年底改变调控方向,开始转向金融紧缩,随着基本建设投资减速,对钢材的需求陷入停滞,建材价格在半年内下跌了1成。根据行业团体公布的数字,作为原料的进口铁矿石价格却同比上涨了3成。

不仅是钢铁行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受益于中国政府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建筑机械行业也笼罩着一片阴云。三一重工尽管2011财年实现了销售利润双丰收,但代表主业经营状况的经营性现金流却同比减少了66.2%。资金短缺的销售代理店反映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慢。

此前从汽车补贴政策中受益不浅的汽车厂商也前景不妙。随着补贴政策到期,主要经营低价自主品牌汽车的江淮汽车虽说去年的新车销售同比增长了5.4%,但是却未能完成年初计划。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销售竞争激烈,2011财年的利润下降了近5成。

进入2012年以来,形势仍未出现好转迹象。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1~2月份工业企业(销售额2千万元以上)税前利润总额为6060亿元,同比减少5.2%。与去年1~12月增长25.4%相比,可谓是急转直下。这也是自2001年1~10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行业情况来看,“化学原料与化学产品制造业”下降28.8%,材料类的下降幅度最大。中国一家证券公司称“受到了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格力电器、TCL集团、青岛啤酒等消费产品企业的业绩并不差。一位外资企业的经济分析师称“中国的消费仍非常坚挺”,政府也认为没必要再度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制造业今后不能再依赖政府,而是要通过推出有吸引力的商品来主动扩大市场。向钢铁企业出资的民间投资公司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称能否实现从扩大数量到提升质量的转变,是企业今后成长的关键。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205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