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9 April 2020

李怡:誰甘心「坐在屋裏嘆氣」

言論自由,是社會不滿的洩洪道。洩洪道,也有人稱作「安全活門」。對掌權者來說,它的好處是讓社會怨氣得到發洩,民怨若得不到發洩,怨氣就會化為戾氣,導致對抗行動。
4月4日,《華盛頓郵報》刊出一篇深度調查的長文,回顧了美國在疫情危機最初70天的失敗經歷和深層原因,文章對美國處理疫情的官員、公共衞生專家等47人作了採訪。文章追究特朗普責任,引起美國網民熱議。會影響特朗普連任的選情嗎?未必。特朗普上月對共和黨盟友說,他的競選不再重要,因為他的連任將取決於他對疫情的應對。
言論自由既是社會的安全活門,也有助於掌政者了解民怨民情所在,及早作出糾正、補救的措施。
林賤表示支持邱騰華指罵香港電台的聲明,邱也在立法會作了對新聞工作無知的解釋。而這幾天,中港共發起聯署,要求削減港台預算,及考慮關閉港台。提出的理由是港台「質素低下、收視低下,節目鼓吹台灣加入世衞,主張台獨」。這些指控與香港市民的普遍認知完全相反。長期以來,幾乎所有調查都顯示港台節目公信力和欣賞指數佔最高位。對香港人來說,港台可以說是伴着我們成長的電台。迫害港台,等同迫害香港人。
大約半個世紀前,所有的電子媒體節目都不會碰觸社會低層生活及陰暗面,香港電台在這方面是開風氣之先。1972年推出的《獅子山下》,帶出反映香港社會現實的風格與路向。時任無綫電視主管的周梁淑怡回憶說,那時有很強烈感覺,香港電台的劇集對社會有很強承擔,使他們在無綫工作的人也受這風氣影響。這股社會關懷之風,使香港輿論從只關注海峽兩岸政治而轉向關注香港自身,帶來本土流行文化的蓬勃和對香港的歸屬感。
反映社會現實和民怨,即使是港英時代,也是掌權者不願意見到的。1977年港台劇集《元洲仔之歌》,反映元洲仔艇戶居住環境之惡劣。播出前,受到房屋、衞生等部門反對,指劇集影射政府做事不力,港台在片末的字幕裏,加上港督麥理浩在《施政報告》的一句話:「香港政府將會致力改善市民居住問題」。事實證明,反映現實的影片,提醒了管治者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悲慘景況的描述,帶給社會的不是情緒低落,相反地是讓身處困境的人們,感到自己被關注,因而帶來可獲解決的希望。
周梁淑怡回憶,曾有高官對當年的廣播處長張敏儀說,你要管住你的記者;她的回答是:我管不到我的記者,對於任何傳媒,前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主管必須給他們自由度,如果未做之前就設下許多框架,就甚麼都做不了啦。
過去幾十年,港台包括《獅子山下》、《城市論壇》、《頭條新聞》等節目和求真求實的新聞報道,帶領香港媒體的潮流,香港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有了抗拒洗腦的免疫力。
中國教育家、南開大學創辦人張伯苓曾經慨嘆,「中國社會的習慣是好人坐在屋裏嘆氣,壞人在外面台上唱戲。」張伯苓早逝,未能見到1951年後的中國。若他長命些,就體會到「好人坐在屋裏嘆氣」也在劫難逃。在極權政體下,如希臘哲人柏拉圖所言:「沉默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也是一種罪行。」「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的社會,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對中國人來說,回到可以「坐在屋裏嘆氣」的世道,恐怕已經滿足了。但對於有自我意識的香港人,是不甘心僅僅「坐在屋裏嘆氣」的。


——作者脸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