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對台灣是一個實質的威脅,但在台灣討論戰爭卻是一種禁忌、一種失去朋友的最快方法。事實上,本文的第一句話,寫出來就已經政治不正確了。
「戰爭」兩字成為禁忌,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它會讓人聯想到流血和死亡,而這兩者直接觸犯了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 安定及長壽。迴避禁忌語,替代詞就是諸如「國防」、「國家安全」、「追求和平」等等迴避現實的抽象詞。但事實上,「會不會打仗」是所有台灣人都在問的問題,只是怕被別人視為政治不正確或膽小,而寧可把憂慮藏在內心最深處,導致社會無法理性討論。
這種對戰爭不敢討論、甚至想都不敢想的心境和語境,以及其帶來的政治氛圍,我認為正是台灣國防的最大缺口。任何敵人,只要掌握到了這個缺口,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收服台灣。這個道理,以當下大家最熟悉的病毒疫情為比喻,最容易理解。所有國家防疫的成功度和失敗度,都跟是否隱瞞真相、是否迴避事實這兩個函數直接相關。台灣這次防疫算成功,但讓我們問一個問題:台灣政府和社會,是否有面對病毒時一樣的勇氣,來面對戰爭的威脅?
由於忌諱,台灣目前對「戰爭」這件事的主流論調有兩種。其一,相信台灣只要不惹北京,就不會有戰爭。其二,相信台灣只要落入戰爭,白宮就會義無反顧的馳援。
這兩種論調,其實都於事無補。因為,第一種種論調者大多迴避了「和平的對價」這問題,而持第二種論調者大多迴避了對「戰爭」的定義。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和平」是有對價的。請問,「和平第一」論者,願意赤裸裸得面對「對價」這問題嗎?列出來、寫下來,讓社會來面對、討論。應該問的至少有以下幾項:1)你有沒有對和平的底線?2)底線是什麼?唾面自乾?刀到脖子才反抗?不流血原則?3)台灣單方的和平底線,是否足以防止戰爭?
另方面,也有幾個問題就教「白宮必援」論者:1)什麼才算「戰爭」?擊毀一架戰機、一艘戰艦,算不算?戰爭的層次太多了,從武裝騷擾/製造內亂,到航線封鎖,到奪取外島,到軍事癱瘓,到基礎設施破壞,到局部登陸佔點,到全面登陸,哪個層次才符合你對「戰爭」的定義?2)台灣自己得先流多少血(死亡多少人),美國才會抵死防禦台灣?一人?十人?百人?千人?萬人?如果妄想台灣一滴血不流,美國大兵就先來替台灣人死,是否太天真了?3)如果流血的是你自己或親人,你願意嗎?Yes or No?
這篇文章,不是隨意下筆的,而是三年來與無數政界人士、社會賢達、軍方人士、社會菁英、青年朋友交流「戰爭及流血」這個話題、被吃了好幾驚之後,覺得台灣不能再不點破問題了。如前所說,迴避問題的心境、語境、氛圍,就是台灣國防的最大缺口,而這個缺口是再多的硬體預算、再多的保證、再多的政治宣傳,都無法補上的。
抱歉直話直說,台灣各界無論持什麼政治立場,如果不願、不敢公開理性的討論「戰爭的定義」以及「和平的對價」這兩個議題,那所謂的立場都不過是在掩耳盜鈴罷了。惡事若不幸發生,那將是「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態勢,現在不做理性探討、誠實面對以上所提出的幾個問題,臨場才隨機應變求自保,應該是來不及了。
(本文原刊於 聯合報 2020-04-28)
——作者脸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