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健康狀況和可能的權力交接最近成了許多國際媒體關注和炒作的話題;有些甚至把半島潛在爆炸性同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刺殺相提並論。在全球疫情蔓延加劇了主要大國間的不信任的時候,軍事衝突危險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由於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原定於周一(4月27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被推遲舉行。2020年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通過50週年,
聯合國裁軍事務副秘書長中滿泉(Izumi Nakamitsu)今年2月在安理會通報核不擴散問題時強調,《核不擴散條約》是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支柱。她還對世界 「不受制約的核軍備競賽的前景」發出警告。
朝鮮半島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安全問題專家戴維斯(Malcolm Davis)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評論說,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接班帶來的不確定後果可能十分嚴重,堪比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費迪南大公遇刺為世界帶來的災難。
韓國退休將軍,前特種部隊指揮官全仁釩(Chun In-bum),對美國《軍事時報》說,朝鮮如果出現權力真空會導致地區不穩定,引發難民潮,美國,韓國和其他地區盟國將要面對混亂。
全仁釩還警告說,美韓進入金正恩後朝鮮的任何計劃都可能產生災難性影響。他說, 「朝鮮是個主權國家。任何人去那裏,包括中國人,都很瘋狂」, 「韓國-美國軍事聯盟的計劃很糟,它有個很糟糕的假設。那會讓我們進入核戰。」
核軍備競賽
去年美國以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為由宣佈退出該條約後,俄羅斯也宣佈暫停履行該條約。
最近(4月22日),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列亞布科夫(Sergey Ryabkov)在莫斯科發表講話說,新冠瘟疫加劇了全球霸權競爭,仍然存在核戰爭的危險。
據俄通社-塔斯社報道,列亞布科夫說主要的軍控條約被放棄,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影響被削弱, 「國際關係中軍事力量奧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導條約》終結後,主要約束美國核俄羅斯的戰略裁軍協議就剩下《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條約一年後到期,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對續約毫無興趣。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皮佛(Steven Pifer)二月撰文說,去年4月特朗普建議簽訂一個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在內的關於所有核武器的條約,但似乎沒有得到莫斯科和北京的響應。
中國羅布泊
皮佛認為只要特朗普仍然是美國總統,核軍控前景就不容樂觀。他還建議如果民主黨候選人今年11月大選獲勝,美國下屆政府就應該立即採取措施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然後再探索其他途徑遏制美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間的核軍備競賽。
就在中美就新冠病毒發源地互相指責,兩國關係陷入低潮到時候,周五(4月17日)英國《簡氏防衛周刊》刊文說,美國政府公布報告指中國可能違反了核禁試條約,在羅布泊核試驗場進行了核試驗。
美國國務院在4月15日發佈報告說,中國2019年在羅布泊實驗場的活動可能違反了 「零當量」的核禁試標凖。美國指責中國缺乏透明,阻礙國際機構進行監督的傳感器傳送數據,無法證明中國是否遵守了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該條約允許旨在確保核武器安全的試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反駁了美國的指稱。但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國高級官員說,關於中國測試活動的擔憂會加強促使特朗普總統把中國包括到美俄軍軍控談判當中。
據英國《快報》報道,這位美國官員說 「中國政府核武現代化的步伐和方式令人擔心,而且製造不穩定,也是為什麼應該把中國納入全球軍控框架內的原因」。
一般估計認為中國擁有300件核武器,中國一直拒絶特朗普的建議,堅持中國的核武器自衛目的,不構成任何威脅。
南海對峙
澳大利亞的安全問題專家戴維斯把最近在南海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解釋為中國海軍在測試美國的決心,如4月18日中國宣佈在南海爭議地區分別設立了西沙區和南沙區,海警船撞沉了越南漁船,中國軍艦用火控雷達鎖定菲律賓海軍艦艇,以及美國,澳洲軍艦進入南海同中國軍艦近距離相持等。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刊登該所執行主任,澳大利亞前國防部副部長彼得•詹寧斯(Peter Jennings)的文章說,疫情迫使美國降低了軍事凖備,中國正採取咄咄逼人的策略。
詹寧斯認為,西方面對的主要安全問題是中共在疫情後可能會取得對美國及其地區盟國的地緣戰略優勢。中國軍隊在南海進行高端對抗演習,加緊在台灣周圍布局。他認為在美國忙於應對內部問題時,中國加強了對台灣的威懾,台灣受軍事封鎖的擔憂加劇。
戴維斯在《國家利益》撰文說,由於中國增加了 「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迫使美軍將B-52戰略轟炸機從關島基地撤回美國本土,結束了關島基地長達16年的轟炸機部署。
詹寧斯說,新冠疫情永遠地改變了世界,來自中國的地區威脅增加,西方要凖備應對疫情危機後接踵而來的軍事危機。
from BBC中文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44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