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媒体的深度报道,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次令我们损失严重的疫情,本可以在萌芽状态就被有效控制的,因为2003年SARS疫情后,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7亿多元,建立了“中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
简单来说,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这个疫情直报系统就是为李文亮这样的基层“吹哨人”准备的礼物:他们不需要在微信群里胆战心惊地拉响警报,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把知道的情况如实上报即可。
因此,理论上,有了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直报系统,发生在祖国任何一个角落的传染病疫情,都能实时第一时间传输到中国疾控中心。然后,国家卫健委会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
但是,本次疫情无情地告诉我们,再厉害的传染病防控系统,在权力面前都将不堪一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花了7亿资金的先进的防疫系统,是如何失灵的吧。
首先,在权力的制约下,这个机制从一开始就失灵了。机制的最初设计是,任何一个一线医生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填报信息,然后直达中央。但事实上,基层在执行方面,已自行主动扎了口,即医生发现问题,不能直报,而要有所在科室汇总直报。
你不听话?那你知道“县官不如现管”这句吗?你可知道,李文亮仅仅在同学群里发了一下信息,就被训诫了。不光训诫,他医院的领导本来是还要开除他的!
所以,医生只能听领导的,不能指望国家。因为领导是实在的,他就在你身边,决定着你的前途命运。
话又说回来,即便由医院的科室统一上报,也就是稍微晚一点时间的问题,不会出现多大问题的。然而,科室的上面还有医院,医院的上面还有所在地的区卫健委,区卫健委上面还有市卫健委,市卫健委上面还有省卫健委。当这些“权力”来卡脖子时,直报系统照样瘫痪。
我们来看看这次发生在武汉的事情吧。
目前已知,早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武汉就已发现104人感染,而且包括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
但实际有直报吗?没有!据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介绍,2019年12月,整整一个月,疾控中心都没有接到直报。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有关报道,堂堂国家卫健委并非接到武汉或湖北的直报,而是靠下属工作人员半夜从网上获悉武汉疫情消息的——据一位认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十多年的朋友发文,称高福是半夜在网上发现武汉出现新型肺炎传闻后,立即责问武汉疾控中心为何不直报?并意识到事情重大,半夜向卫健委领导电话报告。
也就是说,在2020年元旦之前,不明肺炎就已被发现过百例,而最后国家卫健委竟然不是从花了7亿打造的直报系统知道的,而是从网上看到了!
至于为何没有上报。具体原因没有看到媒体的报道。我想,可能直报系统的上报权早已被“掐死”,上面不发话,别说科室,连医院都是没有上报权的。
现在国家卫健委知道了,武汉方面不能继续瞒报了吧?可现实又打了脸。
起初,从2020年1月初,确实是开始直报了,直报系统开始初步发生作用,截止到1月13日,武汉协和医院共上报11例,张继先医生所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报9例。另一家武汉市三甲医院上报14例。
然而,时间到了1月13日,直报又停止了!是不是没有新病例发现?不是,是又被人为地被截断了。
我们来看看1月13日,这是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也是疫情失控的起点,发生了什么?基层权力又开始胡乱伸手了。
据报道,这一天上午,武汉市卫健委疾控处处长、区卫健委病控科工作人员一行到武汉某三甲医院,传达了最新指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慎重上报。
怎么个慎重法呢?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要经区、市、省级逐级检测,“经省卫健委同意”,才能上报。
表面上,没让你不上报,但是,你上报的权力已被收回。一句话,没有省领导的同意,你直报试试!
这个时候,国家层面会怎么想?哦,情况已经控制住了啊。甚至不放心,先后派了两批专家过去,但都没摸到实底——管自己的领导就在旁边站着,你敢说实话吗?
直到新冠疫情在外地,甚至海外发生——最先发病的,或者是到外地旅游的武汉人,或者有武汉旅行史,然后,没有武汉旅行史的人,在接触了发病的武汉人后,亦发病了。
钟南山院士就是在广东已经掌握人传人的实证,到达武汉后,才毫不客气地打破砂锅问到底,使新冠病毒人传人的真相大白天下。而此时,疫情已经非常严重!
总之,从头到尾,花了7亿的直报系统,根本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而最大的黑手,就是任性的权力。
可以想象,如果不有效制止权力对专业,对科学的胡乱干涉,此类悲情还将再一次地发生!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3/%e5%8f%b8%e7%a4%bc%e7%9b%91%ef%bd%9c%e4%b8%80%e5%bc%a0%e9%bb%91%e6%89%8b%ef%bc%8c%e8%ae%a97%e4%b8%aa%e4%ba%bf%e6%89%93%e9%80%a0%e7%9a%84%e7%96%ab%e6%83%85%e7%9b%b4%e6%8a%a5%e7%b3%bb%e7%bb%9f%e5%a4%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