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银行都已经开始实施自保的措施。据彭博新闻社,中国银行正在计划向离岸投资者出售65亿美元股份,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此举旨在创造一个资本缓冲空间。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贷款规模已经达到金融危机以来最大,整个银行业都在为债务崩溃的一刻做准备。
在企业部门、房地产行业,情况尤为严峻。
首先看一下企业部门的情况。摩根士丹利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的杠杆水平已经达到以往的5.4倍,这也是2006年以来从未曾出现的杠杆水平。
更重要的是,加杠杆的过程还没有停止。昨天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企业短期贷款激增至268亿美元,长期贷款增加至459亿美元,创下4个月内新高,此前8月份,这两项数据分别是112亿美元和393亿美元。
目前,正值中国整体货币政策倾向宽松、但央行一直表示不会采取大动作刺激经济的时节,在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基调下,企业纷纷趁机增加贷款,预感未来可能会再度遭遇类似“钱荒”的经历。
与此同时,不容乐观的是中国企业利润一直不够高。过去36个月内,中国的PPI累计缩减6.7%。
法兴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姚炜认为,上述背景加剧了中国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债务问题主要存在于企业部门,这也意味着PPI的下降对债务活力的伤害比CPI更大。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巩固存量和债务重组,而不是再出台一个一揽子刺激政策以刺激投资需求。
房地产部门的问题更为严重,债务重组将不可避免。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房地产信托发行数量下滑至300亿人民币(49亿美元),创2010年初以来新低。
随着年底91亿美元房地产债券和贷款的到期,国内开发商的债券收益率开始大幅上扬。
彭博援引标普香港评级分析师Christopher Yip评论称:“从人和的现金流状况来看,他们明年可能不具备赎回的能力。不过我们仍然在观察其再融资或者现金流改善的可能性。”
据彭博统计,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到期债券和债务总额高达240亿美元。Yip预计一些开发商可能会在流动性和在融资上出问题,有几家开发商评级不高,但在海外发型了大量的离岸债券。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房地产可能是引发中国出现一轮金融危机最大因素,如果没有有效的办法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则发生的时点 可能在2017年左右,这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的建筑周期(也称库茨涅兹周期)早在2010年就已经出现向下拐点,目前继续处于下行中,或将一直延续到 2017、2018年甚至到2020年,这对于房地产、汽车这两大在过去10多年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行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相关日志
- 2014/08/31 -- 银监会急救企业联保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23 -- 传山西政府兜底中诚信托15亿黑洞 中诚与工行各付25%(赚了就是自己的,亏了就全民买单?!这帮金融蛀虫真是狠啊!)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12/16 -- 吕梁首富邢利斌负债200亿崩塌 北京信托深陷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11/23 -- 无锡尚德60亿贷款将清零 商业银行损失近七成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10/01 -- 地方政府挖空心思绑架银行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08/29 -- 中国银监会:银行要“审慎”投资地方融资平台债券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08/08 -- 高盛:这轮信贷狂潮后,中国坏账损失或达19万亿元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04/21 -- 长三角成了不良贷款“重灾区” 韩正愁苦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03/07 -- 尚德巨额贷款压顶遭遇中国银行起诉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02/05 -- 中国企业不为债务日增所扰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