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1 October 2014

救市?救市!——关于当前及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十点认识

10h
1
长平:「新闻掮客」与「新闻强盗」 在中国媒体行业中,中央电视台被认为是涉嫌敲诈勒索最严重的机构。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不给「新闻掮客」生存空间》,以党报生杀予夺的姿态,号令「对包括新媒体在内的新闻从业者进行整顿规范」,「对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 雨的『新闻掮客』进行坚决打击」。 这篇评论对「新闻掮客」的定义是,「他们以『自媒体人』自居,以开发媒体资源为己任,四处钻营打探、煽风点火」,「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拥有敏锐的新闻触觉 和丰富的媒体资源,知道媒体需要什么,也知道怎么挖掘新闻价值」。 掮客就是为一桩生意牵线搭桥的中间人。所谓「新闻掮客」,大概是指「爆料人」或者「公关公司」。媒体作为生意,的确存在这样的空间,有些媒体公开开出「爆 料费」。大型企业都有专门处理媒体事务的公关部门,也有独立的公关公司为多家企业服务。如果这些爆料和公关工作,是在媒体伦理和法律范围之内,有什么理由 取缔他们的生存空间呢? 媒体的确不同于一般的生意,它
10h
详解机顶盒之争:广电总局的政策与视频网站的对策 王 利阳 互联网如洪水猛兽般冲击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业态,有些已经彻底被击垮,有些还在顽强的抵抗,例如广电总局。一纸令下封杀网络机顶盒并不能表明广电总局有多么 威武,反而暴露了在互联网经济冲击下,广电系根深蒂固的顽疾已经彻底成为大病,外部市场不断施压,内部转型进展缓慢,内忧外患的囧境让广电总局腹背受敌, 能否转危为安将是一次历史性的大考。 广电总局封杀网络机顶盒究竟是为什么? 广电总局封杀网络机顶盒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从目前的解释来看,管控具有强大公信力的电视端,提防极端或境外势力借机对国内民众洗脑是最具影响力的理 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电视直播的监控符合目前国情,西方列强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并且不断搞小动作,合理的监管确实有必要。不过,除了这个原因,广电 在封杀机顶盒时就没有一点私心么? 事实上,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视频网站心理也有数,就算允许他们提供OTT直播服务,借他们八个胆也不敢播违禁
10h
华尔街见闻:步沙特价格战后尘 伊朗销亚洲原油降幅六年最高 伊朗大幅下调销往亚洲的11月交割原油期货价格,折扣幅度创将近六年新高。继上周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将基准油价降至将近六年来最低后,伊朗也加入了全球主要产油国的价格战。 知情者今日向彭博透露,伊朗国企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向亚洲买家出售的11月交割伊朗轻质原油价格折扣很高,每桶比阿曼和迪拜的平均售价低82美分,每桶比10月交割油价低1美元。这是2008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 同在今日,伦敦市场即月布伦特期油一度跌至每桶88.11美元,创2010年12月1日以来新低。本周布伦特原油和美国的基准WTI原油价格均较6月巅峰期大跌逾20%,原油市场正式进入熊市。 德国商业银行大宗商品研究负责人Eugen Weinberg评论认为: “伊朗降价的时点让价格战越来越可能爆发。伊朗完全清楚市场的方向和情绪。考虑到我们已经见过一系列降价,今后还会目睹某种行动和反应。” 上周在沙特油企将基准油价降至2008
10h
西西河:2014 回国乱记 小 科 不知不觉间,距上次回国已经将近4年了,无头绪乱写吧。 飞机:海南航空的787,晚点5个小时,从北京飞过来就晚了,在机场等待的时候,海航给提供了简单的三明治和水,直接用中文喊话通知领取的,外国旅客估计 得不到消息。一开始等候的时候,听到有同胞用极其流利的英语与一个偶然碰到的公司人员询问补偿的问题,我当时不以为然, 后来发现晚点的影响很大。本来应该晚上7点多到北京的,正是比较方便的时间,结果到了次日凌晨1点才到,这个时候出租车很难打,排队1个小时,到了预定的 旅馆,我的预定已经被取消了,还好记录还在。躺到床上已经是3点半了,到早晨7点,还得去美国大使馆签证。这罪受的,要100美元的赔偿真不算多,不过算 下来单程的机票也才500美元,也别要求太多了。 吃饭:在北京呆的时间不多,以前在上海住过5年,那是08年之前了。曾偶尔来京,觉得在北京吃饭真是实惠,美味便宜量又足。这次在燕莎附近买街边的早餐, 两
11h
霍思德:美国警察军事化 【17 枪!距离“弗格森事件”尚不满两月,美国白人警察枪杀黑人青年事件再度发生,且发生的地点仍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目前该事件已再次在当地引发抗议活动。 即便在枪击案频发的美国,人们也无法反复接受本应承担守护安全职责的国家机器一次又一次将枪口对准手无寸铁的平民。从弗格森镇的18岁的迈克尔·布朗,到 圣路易斯市手拿三明治(警方称其拿的是一把枪)的黑人青年,当严重的种族矛盾问题以血的方式不断沉淀集聚,美国警察系统高度军事化的特征浮出了水面……】 执法人员开枪打死暴徒,民众群起抗议,州长下令调查,事件全国关注…… 这是在说弗格森事件么?不是,这是美国独立前的“波士顿屠杀事件”,一桩被渲染夸大的英军枪击五人致死案件(英国历史的说法较客观,称之为“国王街事 件”)。 为了避免这种因为和平时期用常备军进行日常执法所引发的惨剧,北美殖民地人民在革命党人的带领下拿起了武器走上了寻求独立的道路。然而经过两百余年,当
救市?救市!——关于当前及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十点认识
1、我早就说过,限购限贷政策违法,也违反经济规律,同时还侵犯了人权。放开这种行政约束,严格来说已经不简单是救市的问题,而是纠错、是政策矫 正,所以是必然。大家已经陆续看到我此前的这些预测正成为现实。但这不是中央政府情愿的,这与舆论环境和决策者“心理活动”有关,也与市场经济与一党领导 这两种制度的较劲与摩擦有关。没有人愿意承认决策失误,承认了就引出了责任承担问题。
2、各主要银行很快会推出具体政策。之所以让各家银行自己出操作细则,或许是希望在后续调控中,在不动用中央政策的前提下,留有调整余地,也显得尊重企业 经营自主权,更为了留点此前承诺的所谓“不干预”面子。但银行拖至今日未出具体规定,也显示出纠结心理:不得不“讲政治”,但担心风险,很不情愿,也丧失 了变相放高利贷的机会。
3、我一直批评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出手太迟、太弱,羞羞答答、扭扭捏捏,我认为如此做法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沉重代价,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增速下滑加快和救 市代价大大上升。这一切已经被无情地验证:尽管在铁路、能源、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紧急追加巨额投资,但已无力回天,经济形势恶化程度超出最高领导预想,也导 致行政调控被迫、不情愿地再次低头。十多年来政策的变化表明,科学发展观在中国调控决策过程中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4、在目前的形势下,仍然强调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这是一个巨大错误。住建部最初“千方百计去库存”的工作思路是对的,但显然没有被最高决策者所接受, 或许是不愿意再给一次证明“房地产市场是总经理说得算,而不是总理说得算”的机会。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无疑会恶化供求关系,于救市思路不利,更会浪费资 源,加剧市场震荡。尽管棚户区改造不被百姓当做房地产开发的内容,很讨民心,也必须放缓步伐。我认为至少在很多三、四线城市,这项工作应该先缓几年再推 进。
5、一线城市会全面放开吗?估计眼下不会全面放开,但一定会放松。说“不全面放开”的理由,一是在于控制人口,因为不控制确实也不行,而决策者又一直找不 到有效控制手段(我知道,但他们暂时听不进去。多年的参政议政经验告诉我:我的建议还要等全社会付出更大代价才可能被接受);二是要帮助中央体现“分类调 控”政策的“科学性”;三是一线城市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经济形势没有恶化到“底裤滑落”地步。说“一定会放松”的理由在于:一是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 也很严重;二是放松改善性需求管制的呼声强烈;三是外来人口的需求旺盛,不让购买其实等于驱赶他们离开,这已经引起了强烈不满;四是一线城市交易量的明显 恢复有利于带动二、三线市场的恢复。
6、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市场交易的恢复是有明显帮助的,毕竟对市场预期有重要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无论一手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交易量都已经有变化,但各 地市场分化还是比较严重,恢复程度差别明显。过去交易量回升一两个月后价格也会明显回升,但估计目前这个政策可以基本制止住价格下滑的趋势,但尚不足以大 幅抬升全国的交易价格,因为三、四线城市存量总体偏大,而前期救市在操作方案上犯了明显不应该的错误。为继续救市,要付出新的政策代价;
7、距离向全国人民交年度工作答卷的时间还有两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对于经济增长,原来说保7.5%,其实心里想的是8%,这是形象建设和能力印证的 要求。但打压房地产业导致产业链全面萧条,几乎波及整个国民经济。反腐导致很多公务员消极怠工,不思增长工作。打击吃吃喝喝、铺张浪费又导致服务业全面不 景气。而有些事情又无法回头,只能硬着头皮重新求助于房地产业,故后续还必须在土地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做文章。有些内容可能在地方政策层面表现出 来,如补贴、减税等。
8、这次必须把市场救起来吗?是的,不管此前决策者说过“不刺激”之类的话,但都不作数了。我早就说过最高领导的思路一定会改变,因为我比他们更清楚长 期、严厉打压房地产业的结果是什么,将来恢复增长的“抓手”可能在哪里。当形势恶化到威胁稳定局面、威胁政权时,认识以及随后的决策怎么可能不变呢?这次 能把市场救起来吗?只要肯付出代价,只要肯向市场低头,仍然能。具体思路我不说了。
9、理论上房地产业高增长的过程尚未结束,但由于制度、文化的特殊性和决策错误,今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的确加大了。一些对发展不利的因素渐渐凸显出来。尽 管有救市措施,但有一些开发商必然倒掉,这是他们的命运,是他们老板的专业素质和视野决定的。侥幸逃脱的开发商必须考虑战略与商业模式的改变,否则还有一 劫等着他。投资型业主也要转变思路、整合财产,否则将向第一批服装个体户那样渐渐没落甚至被套住。谁的命运会被我说中?几年内可能只会看到少量名单,但十 几年后会见到大部分答案。
10、房地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严厉、连续调控,间接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走出去是必然,走出去很必要,走出去是无奈的选择。这三年来听过我培训课的开发行 业人士、投资大亨、普通业主以及准备首次置业的部分粉丝,或许你们还记得我说过的“四个国际化”吧。这将成为很多人的护身符。当然,虽然一部分开发资金和 置业需求会被分流,这不妨碍中国某些大都市和核心城市房价的上涨——当25年后北京房地产市场一平米80万的均价出现时,你就知道我的预测到底是荒唐还是 神奇,也知道相信我究竟是美好还是糟糕的选择!
注:本文专为个人微信公众订阅号“藩丝财智厅”的藩丝和我与戴亦一教授所推动、指导的厦门大学房地产EMBA全体学员(“地产精英500工程入选学员)而准备,转载必须注明“转自‘藩丝财智厅’”,否则为侵权行为。以往内容请登陆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