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2013年5月22日
有「保母市長」(Nanny Mayor)之稱的美國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上周五在電台發表了「入哈佛不如做渠王」的求職忠告,令社會為之一振兼引發討論。言論落在充斥怪獸家長的香港就更有趣,有主流媒體以「怪論」來揶揄彭博。這温馨提示何怪之有?占飛更特別認同他講出了時代核心趨勢:「工作既難外判又不會被電腦取代」,這才是二十一世紀實際競爭力的關鍵。
當然,身為全球十三大富豪的彭博並非鼓吹所有年青人都應放棄讀大學跑去當渠工、電工,只是他看到社會不需要每個人都當火箭科學家,勸勉資質平庸的高中生早點「睇清自己」,考慮放棄念大學,轉而實實際際接受專業職業訓練如水渠工程,日後的收入不遜於大學畢業生,又不必因學業債台高築,君不見奧巴馬也是九年前才還清學債,香港不少大學生畢業後淪為「貧窮新一代」,何苦呢?
自知之明
這是「有自知之明」或者「無咁大個頭唔好戴咁大頂帽」的民間智慧和常識,卻引發爭議,因很多家長仍視學費為投資,香港首富李嘉誠也說「知識改變命運」,怎麼說,拿着一個學位總是較有安全感。也有家長即時反駁:「你問問彭博會否給個仔洗厠所?」
改變務實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或許是合事宜之舉。彭博這位身家幾百億的富豪市長也曾說,若有兩個應徵者,一位畢業生說暑假去了關心癌症病人、帶和平訊息去中東或者寫一本很棒的美國小說,而另一位暑假去了工廠辛勤工作為幫補家計,他會寧可選後者。顯然,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重要,所以彭博才會勸資質低者不如早投身社會大學,而不是孭下一身大學債,單單只為追求那虛無的銜頭。
已退休的馬雲也講過:「我徵聘員工從來不看履歷,你拿着博士學歷並不代表什麼,除了你有交學費。」的確,時代不同,職場玩法也不一樣,現在牛頭角順嫂都知悉,入大學並非成功的唯一途徑,尤其是近代社會,學識與搵錢根本沒有必然關係,故此新生代懂得「走位」,才是減低社會就業問題和失業率的良策。
彭博非常苦口婆心地勸告莘莘學子,勉強自己倒不如找個「鐵飯碗」,就是他口中既難外判又不會被電腦取代(hard to outsource, or computerize)的專業,占飛覺得一點也不怪而且非常有道理,只是香港觀念保守兼退化,才令社會出現「有人無工做,有工無人做」的荒謬情況。
移民加分
戰後的香港百業待興,只有少數精英中的精英能入大學,所以大學畢業生都很馨香,可以得到非大學生不能攀附的高薪厚職,當時的家長都理解並勸「讀唔成書」或「無能力供養讀書」的子女早點投身社會、找一技之長,無謂浪費時間,做點心師傅、水喉工和修理汽車都是「移民加分」的專業,靠自己勞力賺錢,就是所謂的獅子山精神。
現在學位泛濫、職銜通脹、人工貶值,大學生光環已經黯然無光,一張沙紙不再是成功的入場劵,這尊貴身份反而阻礙了畢業生嘗試不同工種,或者「紆尊降貴」,最後當大學生真的淪為看更、侍應,主觀期許與現實分歧,社會怨氣亦隨之日深。
職業王道
各位怪獸家長、直升機父母或許要接受現實,不要再強迫子女必定要做醫生、律師、銀行家等專業,而是訓練和鼓勵他們找一門不易被市場淘汰的職業,才是王道。
當然,也要先說服自己:不用功讀書並非只能做乞兒,因為現在連網上行乞都有人做,做乞兒也需要食腦,否則你也只能做個失敗的乞兒。
其實,《信報》健筆曹仁超就早已闡釋過這個職場遊戲規則了,新一代不要旨意上一代會讓位,新一代要生存要成功,就必須玩上一代不懂玩的遊戲。
行行出狀元
「職業無分貴賤」、「行行出狀元」講了幾十年,天天見到真實個案,有外賣仔成為上市公司主席、藝員變大狀兼作家,但香港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仍然是讀書有前途,工作階級榮辱互見。
近日另一段新聞同樣引發深思,二十六歲會考9A1B的尖子放棄四大會計師行部門經理月入數萬元的高薪厚職,在母親鼓勵下,辭職轉做巴士司機。別人笑他太瘋癲,他反駁:「我幸運有條件追夢免得後悔。」
前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昔日很喜歡提到年青時不惜到地盤當砌磚工人,為了賺取微薄收入支付健身費。他的金句是:「英雄莫問出處,來自哪裏不重要,知道目標才是關鍵。」(It doesn't matter where you are coming from, it matter where you are going to.)
反之,「笑貧也笑娼」是香港的怪現象,白領和藍領分別放公眾假期和勞工假期,便是最荒謬的職業歧視,才子陶傑曾在電台節目中大罵電話推銷員是低等工作。所以你說,在香港職業是否無分貴賤?
低等工作
在美國,水喉匠的平均年薪為5萬美元(約39萬港元),二十年經驗以上者更可年賺逾60萬港元,高於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約35萬港元。教資會資料顯示,本港八大資助院校學位畢業生平均年薪約為18.5萬港元,這班擁有高學歷的社會棟樑,卻往往淪為「貧窮新一代」,或者面對龐大競爭而把工作當生活。
他們並非入錯大學揀錯科,而是大學生的供應太多,社會消化不良。美國有逾四千萬大學畢業生,但目前市場需求則在三千萬之下,這人才過剩現象在其他已發展國家及地區如香港也愈來愈普遍,因此出現大學生做保安和當的士司機的「大才小用」現象,央視也曾報道過有一千個碩士生應徵做豬肉佬。
「東家唔打打西家」的歌仔未必能再唱,單憑學歷就可出人頭地的時代也早就結束了。其實所謂低等工作也能「升呢」,以前農夫被視為低等工作,現在有些有錢人都歸園田居,生產有機蔬菜成為了有可為的職業。與其參與盲目而無止境的職場競爭,弄得睡眠不足、家庭關係淡薄、被無良顧主剝削,倒不如彭博或曹sir所言,投入別人不懂玩、不屑玩的遊戲,不是新出路嗎?
jimfly@hkej.com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