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9 May 2013

巴士海峽上空「一個中國」 們的熱空氣

 

 

 

Ajin 開口)

不管有幾個 「一個中國」 ,這些中國們,只要一抬出 中國 頭銜,那結論大概都可以很準確地被預測了。

這次雙中國們,同步一致地高舉中華國族大旗,敵愾同仇地向蠻邦吆喝。然而,頂多也只這麼多的熱空氣了。再多沒有了!若要再更進一步的動作,這些中國們依然是把空氣喊熱,還是自瀆地叫爽。

令人詫異的事:北京方面的媒體,竟然會肚爛,吐嘈馬英九的軟趴趴。還要馬英九硬起來?有沒搞錯?北京不是口口聲聲的骨肉同胞嗎?不可分割的領土嗎?區域領導人無能的話,竟然連北京中央也拿他沒辦法?那北京一向所叫的豈不都是一派胡言?

北京絲毫無半點魄力展現一個大國的領導,僅能用熱空氣來維持中華國族主義,坦白說,這次的中華國族主義是漏氣漏到凹了!不但被看破手腳,貽笑大方還真給台灣選民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打破中國夢囉!

人家華府那位山姆大帝,連屁都沒放,安安靜靜地坐著抽雪迦菸,照樣,塵埃遲早是按照山姆大帝的預期落定了。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0457?full=y#utm_campaign=1D130201&utm_source=marketing&utm_medium=campaign

20130516 16:07 PM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徐達內

因為有了“一個中國”的糾結,臺灣漁船遭菲律賓公務船掃射至一人身亡之事,在大陸輿論場裏激發的不只是同仇敵愾的同胞情誼,更有以彼岸聲勢澆自家塊壘之用心。

高潮在臺灣所定72小時大限之際到來。昨天早晨,南方日報、新京報、北京晨報、南方都市報、資訊時報等均頭版頭條通報菲律賓道歉之意。各門戶更是早在前一天午後即引台媒消息,將這份臺灣人在一連串威脅之後收穫的歉意置於首頁頂端。

59槍響以來,這場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對峙就是中國大陸市場化時政媒體連續報導重點。週一的東方早報,甚至是把劉鐵男被查的消息放在下方,大半個頭版用來刊登馬英九“絕不示弱”表態,畫面中心就是那位元臺灣當局領導人正在擁慰遭射殺漁民洪石成的家屬。

既然連新京報都已經連發《開槍殺我同胞,菲律賓必須道歉》、《菲槍擊臺灣漁民事件,兩岸可聯手應對》之論,更不用說向有“民族主義大本營”之謂的環球時報。

迄今連續6天,這份人民日報子報的封面文章均聚焦此間動態,從《菲軍艦野蠻射殺臺灣漁民》、《菲律賓不道歉激怒兩岸》、《臺灣向爭議水域派軍艦》、《臺灣惱火等待菲律賓道歉》、《菲律賓表態拖過最後時限》,一直到今天早晨的《台一天對菲兩輪制裁》。

代表報社立場的社評也是一篇接著一篇:《大陸強硬反制菲律賓在情在理》、《兩岸一定要做到讓菲律賓正式道歉》、《中國被迫在很低層次上同菲日交手》、《菲律賓即使道歉,也已經打了折扣》……

遣詞造句間,環球時報起先宣揚更多的是“大陸方面既要給馬英九政府留一些面子,也要從中華民族的大義出發,以‘單獨行動’對菲律賓施加強大壓力”,期待在“給菲律賓一個教訓”的同時“爭取臺灣的民心”:“這時大陸方面如能提供恰當的支援,既解臺灣的困境,又做到在這個過程中保持臺灣人的尊嚴,而不是讓臺灣人感到大陸‘另有所圖’,兩岸關係就能實現一次真正的拉近。”

如果說這些社評文字,流露出環球時報對大陸實力的自豪自矜,那麼,當週一消息傳來,菲總統阿基諾三世表示要以“一中原則”處理這場糾紛,不提高道歉級別之時,胡錫進團隊感覺到了另一種輿情風險,即“讓人懷疑有離間兩岸態度之嫌”:“目前舞臺上有3個公開角色,臺灣、大陸和菲律賓。大陸最要防止的是一旦處理不當,臺灣輿論對菲律賓不滿會有一部分轉向大陸。無論在島內,還是在菲律賓,甚至在國際上,都有不少力量希望出現這樣的變化……北京的行動必須做到讓大陸民眾滿意,也讓臺灣民眾滿意,此外大陸不能被認為是要同馬英九政府爭風頭,在國際上也要說得過去。這件事的後續處理其實很複雜,嚴重失分寸之舉有可能導致事情的意外拐彎。”

據其引述,臺灣政壇人物謝長廷14日已回應稱“依據‘一中原則’,菲可向中國大陸道歉”。而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昨天亦在國台辦新聞發佈會上問及此節,即“有學者認為這次菲律賓試圖用‘一國兩制’的說法來挑撥兩岸關係,請問發言人,菲律賓殺害我同胞在先,推諉跟挑撥兩岸關係在後,對此有何回應?”

根據新華社所摘錄回答,楊毅稱:“事件發生後,我們已多次強烈譴責菲方槍殺無辜臺灣漁民的野蠻行徑。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維護臺灣同胞的安全和權益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

有鑒於此,環球時報今天除了再由專家揭發“菲律賓拋出一中處理原則,希望用挑撥兩岸關係的方法蒙混過關,預期其還會有後續策略”之外,亦刊社評稱讚國台辦口徑:“對臺灣的正義之舉,大陸應給予道義上的支持,以及多方面的實質性配合。大陸官方應繼續少說多做,一方面鼓勵臺灣把這一次的‘主角’扮演下去,一方面大陸決不推卸自己的責任,我們的‘配合’應是強有力的”。

正如文章標題所言,這篇《為臺灣強硬制裁菲律賓鼓掌》是根據“臺灣昨天宣佈立即實施對菲律賓的三項制裁措施,並啟動第二波八項新制裁”的舉動,為對岸叫好:“馬英九政府這次教訓菲律賓,不僅利於臺灣之長遠,也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貢獻。從臺灣的最新八條制裁措施看,馬政府應當說是盡力了。臺灣這樣做是撐住了一塊有重要意義的陣地,從戰略上看,這幾乎是臺灣開闢了中國人捍衛海洋權益的‘第二戰線’。”

欣慰於“這是在近年的中國對外海上糾紛中臺灣表現最不含糊的一次”之時,環球時報的鋪墊在於前半句,即“臺灣民意迫使馬英九政府從開始時的猶豫轉為強硬”。

要知道,就在向獻給馬總統的掌聲響起之前,環球時報所屬網站昨天剛剛大聲歎息《馬英九何時“硬”起來》,專題中儘是“馬英九再現‘軟趴趴’風格”、“‘先請示美國’——催促啟動‘台菲漁業協議’談判似故伎重演”、“在周邊領土爭端問題上刻意與大陸保持距離,拒絕聯手”等小標題。

這種嘲笑馬英九過於軟弱的聲音,貼合環球時報追隨者的基本盤。過去一周,在每日更新的各式動向中,以左派人物為主、自認“愛國”的發言者,更願意拮取的是類似《台被殺漁民女兒:掛五星旗比掛白日旗有保障》的消息,並引臺灣島內抗議者對當局不滿之意為後盾。例如@染香,即趁勢立論:“臺灣除了不怕中國大陸,對菲律賓日本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害怕得要死。指望馬英九雄起,那是不可能的。臺灣‘民主’的悲哀就在於,臺灣並不是沒有真正有能力有魄力的政治家,而是臺灣無法通過所謂的‘民主’選舉產生有能力有魄力的政治家,選出的要麼是壞蛋要麼是軟蛋”。

在三年前的香港人質菲律賓被殺事件中,鳳凰衛視主持人阮次山曾因批評曾蔭權沒資格打電話給菲律賓總統和外長,而引發一時風波。三年過來,他的這根弦似乎也還沒松,根據鳳凰網昨日首頁轉播,阮次山又言:“臺灣處理漁民喋血事件較情緒化,強調菲律賓道歉的層級,已超出其原本的職能對應級別。這其實隱藏了臺灣想利用這種事件來或多或少累積‘兩個中國’或者‘臺灣是主權國家’假像的企圖。大陸心中要有把尺,不能跟著臺灣的情緒化思維走,再創下臺灣直接與別國漁業談判的例子。”

但總統這東西,也總是人家的比較好。大陸互聯網上相對更多的民間意見領袖,則是因馬總統的“最後通牒”而興奮。眼見臺灣對菲律賓發出72小時限令,@楊恒均的微博就已激動不已:“臺灣雖小,卻為一位漁民的死亡向他國發出最後通牒。不覺想起國軍當年抗日時...人家為一漁民發出‘最後通牒’,不象咱天朝,當初被俄國等打死了漁民,卻只是遺憾、交涉、抗議、嚴重抗議,就是不敢發‘通牒’,私下裏還通姦”。

的確,在這場“比誰更軟弱”的競爭中,耿耿于懷於大陸外交“韜光養晦”的民間異議者,可不會像環球時報那樣認為“馬英九政府即使發了‘最後通牒’,還是給人‘軟’的感覺”,在他們看來,中華民國在保護國民上的作為已經遠勝中共政權,更不用說今晨又傳來“臺灣演習軍艦越過對菲‘暫定執法線’”這樣的振奮消息

於是,騰訊今日亦刊出首頁專題《面對野蠻行徑,臺灣硬起來有必要》。歷數中國船員在俄羅斯、索馬里的孤立無援境況之後,結語滿是對大陸執政者的期待:“讓行為野蠻者看到是中國人後,就要考慮一下後果,這該是我們國家對自己公民的承諾”。

也正在在這種對比自憐的氛圍中,據稱來自羅援的一段話被傳為網路笑柄。多位微博用戶聲稱,這位解放軍少將在央廣節目中有言,大意如下:“大陸不方便介入台菲之爭,如果菲敢再冒犯我一寸,中國必將還菲一尺!甚至收回被菲占的8個島”。

在羅援於週一環球時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亦有類似表達:“你挑釁一次,我們就從你手中奪回一個島礁……直到把菲律賓非法佔領的8個島礁統統收回,最終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我們必須要讓任何人知道,凡犯我中華者,雖遠必究,必無好下場。”

在嘲笑者看來,這些話聽似擲地有聲,其實不打自招,他們立即反問:“聽完心涼了一大半,人家佔有你8個島你都沒打,還怕犯多你一寸?

一國兩制,當真是兩種認知、各自表述。輿論各取所需間,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央視雖然也緊密跟進新聞動態,但都算不得大張旗鼓。

這應該也是與國台辦保持節奏一致。回到昨天那場發佈會,根據中國網提供的記錄,在“再次表明了我們的嚴正立場”之後,國台辦發言人楊毅轉而向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提問:“你剛才提到是‘一國兩制’?”

臺灣記者答:“一個中國的意思”。

 

 



from 椰子樹下打盹的哲學家 http://tw.myblog.yahoo.com/jkt921/article?mid=1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