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原子分裂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卻沒有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安全,可以說是20世紀最大的諷刺之一。北韓雖然因其遠端導彈發射失敗並威脅進行地下核子試驗而登上世界新聞頭條,印度人民卻出於對核安全的日益擔憂而抗議建設核電廠。
原子彈是原子分裂技術的最初產物,能夠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迅速開始採用。然而,它們卻沒有充分認識到原子彈的破壞力。生產核武器所需的複雜技術,上世紀70年代僅有少數國家能夠掌握,如今已經相當普遍。有能力生產核武器的國家數目倍增,而這些武器的破壞力也與日俱增。
恐怖分子可能獲得核原料
這種核能力的民主化引發了很多國家對於核武器擴散,連北韓這種經濟癱瘓的國家都成為了核俱樂部成員,及恐怖組織武器私有化的憂慮。因此,2010年10月,美國和俄羅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核國家,與其他80個國家共同發起了《打擊核恐怖主義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to Combat Nuclear Terrorism)。
此外,退休美國和俄羅斯軍方與情報人員成立了易北河集團(Elbe Group),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二戰結束前兩國軍隊曾在易北河會晤。2011年5月,集團發佈了《關於核恐怖主義威脅的聯合評估》,對威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越來越多的國家認為恐怖分子可能獲取核原料並利用它來生產核武器,報告不僅反映了這種共識,還得出了一項嚴峻的結論:如果當前採取的消除核威脅的方式仍然欠缺緊迫感和決心,那問題將不是會不會發生核恐怖主義襲擊,而是首次襲擊會在什麼時候、以怎樣的規模爆發。
奧薩馬在2011年5月被擊斃後,人們開始出現一種錯覺,即阿蓋達組織被削弱後,核恐怖主義威脅也隨之銷聲匿跡。然而,巴基斯坦的恐怖組織比比皆是,而且該國儲存核裂變原料的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快。事實上,巴基斯坦已經開始生產戰略核武器,因為它們必須分散儲存,所以安全隱患較大。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當核國家銷毀了約480公斤的高濃縮鈾,製造核子彈的必要材料,被扣押的非法核裂變原料便有所下降。哈薩克斯坦身先士卒。哈佛大學的核恐怖主義權威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回憶說,他在1993年初擔任克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期間,接到美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威廉·考特尼(William Courtney)的電話,後者告訴他一個高濃縮鈾的貯藏所在阿拉木圖(Almaty)被發現,而且貯藏所只用一個掛鎖鎖住。據說,在那裡取回的鈾原料足以製造35枚或40枚炸彈。
美俄須加速核裁軍
世界上還有其他被遺忘的核原料儲存地嗎?有一處地方還沒有被遺忘,那便是北韓。平壤雖然在2月同意停止核子試驗、鈾濃縮活動及遠端導彈試驗,以換取糧食援助,但仍一意孤行試圖發射其最強大的火箭。此外,此次火箭發射失敗可能促使它進行第三次核武器試驗。
要消除像北韓所帶來的威脅,目前有兩大主要障礙,首先是核武器是捍衛國家主權的王牌;其次是世界上主要核大國(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英國)在核裁軍上的進度不足。事實上,美國和俄羅斯只是重複2010年做出的銷毀68噸軍用鈈的承諾。至於他們什麼時候採取行動,無人知曉。但是,如果他們不採取行動,那麼其他國家也將靜觀其變。
這種惰性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剛重啟的與伊朗的核談判或許可以打破僵局,推動全球核裁軍進程,但這充其量似乎只是個渺茫的希望。即使是巴西這個曾經堅決反對核擴散的國家,現在都認為所有國家都有不可剝奪的權力來提煉供和平目的濃縮鈾。
很難想像催化變革的因素會出現在哪裡。上個月在首爾舉行的核峰會上,並沒有為減少流氓與不穩定核國家所造成的核威脅帶來什麼動力。大約40個國家正在運作或建造核反應爐來滿足能源需求。如果他們都希望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會怎麼樣呢?
事實上,他們的意圖可能無關重要。世界上的核能力越強,恐怖分子獲得它們的危險就越大。現在,我擔心的是,我們已經到了問題不再是這樣的情況會不會發生,而是會在什麼時候發生的地步。
作者曾任印度財政部長、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4/jaswant-sin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