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3 April 2012

梁振英「零配額」、「不保證」的問題

香港現在算不算「亂世」?所謂「亂世出英雄」,傳統思維是否令梁振英可以一展「英雄」,或「梟雄」本色?

一個基本上失去「話事權」的曾蔭權政府,一個久不久出口術的梁振英準政府。政府政策「混亂」,政府向立法會爭取撥款,興建受爭議垃圾焚化爐議案,一些建制派議員,甚至個別泛民議員反對撥款的理由,竟是候任特首梁振英對焚化爐有保留,或未知環境局局長有否與下任特首就此問題溝通。而不是因為焚化爐污染空氣,影響市民健康,政府應著力搞好源頭減廢等,真是荒謬之極。

身為議員,理論上就是監督政府,「為民請命」,如果覺得焚化爐是必須,就要贊成撥款,到時候梁振英政府要改變政策,便是下任政府要處理的問題,而不是現在揣摩梁振英的心態。灰記亦對焚化爐有保留,覺得政府必須搞好源頭減廢,所以立法會否決撥款原來是好消息,但這些建制派議員,以至個別泛民議員的「揣摩上意」心態卻又是一個壞消息。

一些議員對這位候任特首的「恭順」,似配合整個社會對他的「喝采」。早前梁振英忽然「威武」,替私家醫院決定,2013年不接收「雙非」孕婦,並警告「雙非」父母,不保證「雙非」嬰兒出生後可取得香港身份證。據一個民意調查,訪問了千多人,超過八成支持他的言論。

「雙非」問題引發部分港人對內地人的不滿,其後更演變成「反蝗」行動,香港人與內地人的矛盾激化。這些矛盾最突出的影像是專招待內地人的名牌店涉歧視港人,被示烕者包圍;一些內地人的「缺德」行為被曝光;內地孕婦闖急症室,一些本地孕婦要睡在走廊等。其後,曾蔭權除呼籲香港社會多點包容。這一點,灰記不會因人廢言,覺得他的說話恰當,至少希望為矛盾降溫。反而這位候任特首梁振英,早前處心積慮要選特首時,不理自己行政會議召集人身份,經常跟政府唱反調,以討好市民,但在中港人民矛盾的問題上卻「失語」,原來是有「後着」。

本來曾蔭權政府已跟內地政府商討堵截闖關的「雙非」孕婦,廣東省政府亦承諾大力打擊非法中介人。本地法庭甚至重判一位中介人教唆罪入獄。「反蝗」的支持者,如文化導師陳雲還對記者說,如果不作出「反蝗」論,不「罵娘」,中港政府不會有行動,覺得「反蝗」策略成功。亦即是說,現在「雙非」衝急症室問題已經得到正視。

「反蝗」爭議期間,已有不少論者提過,其實成功闖急症室的「雙非」孕婦去年一千一左右,而三萬個來港產子的「雙非」孕婦都是經合法預約的,需要付出三萬多,以至十多萬的費用,並非霸佔床位和服務。灰記亦在「理性的多餘」討論過這問題。根據醫管局的數據,公私醫院的分娩病床有約七、八萬張,本地每年有約四、五萬孕婦分娩,還有三萬多個床位。大部分本地孕婦都在公立醫院分娩,她們確受到「雙非」問題的影響。而醫管局在社會壓力下,由07年有一萬個「雙非」預約,減至去年的三千四。但醫管局強調,公立醫院優先服務本地居民,而看來公立醫院絕大部分病床是服務本地孕婦。反而不少妻子是內地人的香港人,不滿要跟「雙非」一起排隊爭那餘下的三千多個配額。這是另一須處理的社會問題。

近年政府減少對公營醫療的承擔,令公營醫療人手減少及質素下降。曾蔭權政府提出醫療產業,又說研究搞醫療保險,「鼓勵」更多市民用私院服務。這些所謂改革,對基層當然不利,一般中產也未必負擔得起高昂的私院費用,所以越來越多市民希望政府加強對公營服務的投入,這是後話。但既然政府要把醫療產業化,鼓勵拓展私營服務,在資本主義邏輯下,私院希望多些客源十分自然。所以近年不少內地人來香港享受私院服務,是醫療產業化的必然結果。

當然,私院用地是政府以優惠價錢批出,須先服務本地市民。因此,要削減「雙非」孕婦在私院的配額(公院現只剩三千多個),關鍵是否佔用了本地孕婦在私院的床位,令本地孕婦不能在私院分娩。「雙非」每年佔用多少私院原應優先服務本地孕婦的床位,這些都很容易找出數據。但現在一句「雙非」零配額,即私院由2013年起,只准服務本地孕婦,是否要推翻曾蔭權政府的醫療產業政策?為甚麼私院其他服務又不拒絕內地人呢?邏輯在那裡?

看梁振英的醫療政綱,「公私營雙軌發展‧不論貧富‧病有所醫。檢討醫管局的管理及人事及工時制度、成本效益及服務水平;善用公私營醫療資源,研究外判服務,資助長期病患者在公私營醫療系統兩者之間選取服務。」其實沒有任何要改變政策的意思,連承諾加強公營服務也沒有。換言之,梁振英的說話,完全是要取悅那些反「雙非」的市民。但即使如此,是否要13年私院即時停收「雙非」孕婦,如果在沒有妨礙私院服務本地市民的大前提下,政府憑甚麼不准私院接收內地孕婦?

問題去到梁振英的第二句話,不保證「雙非」嬰兒拿到身份證。換言之,梁振英是要以「強硬手法」處理「雙非」問題。但這些「強硬手法」是甚麼,對香港法治是否造成又一次衝擊?因為基本法24條規定,在香港出生的中國人享有居港權,梁振英憑甚麼「不保證」基本法賦予這些嬰兒的權利?誠然,「雙非」問題牽涉到人口政策/移民政策、香港出生率不足如何補充人口等的問題,必須從詳計議。

灰記再把梁振英政綱的人口政策,相關的部分列出︰「制定人口政策,落實人力資源規劃工作。……評估“雙非”孕婦和兒童對各種服務的額外需求,提出應對方法。」過去香港政府沒有就人口政策諮詢公眾,梁振英要做的是上任後加快這方面的討論,從而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法。很多反「雙非」的人覺得不應該任由「雙非」孕婦來港產子,而令其子女取得居港權。這可以討論。

但灰記對「雙非」嬰必定對香港造成負擔的言論有一定的保留。可能他們部分會在香港讀書,但為何把在香港讀書看成一種負擔,難道教育下一代不是政府應盡的責任?難道「雙非」兒童長大後必成香港負擔?。至於說領取綜援,因為她/他的父母不是香港人,不可能領取綜援。她/他如要領取綜援,必須有一領取綜援的「監護人」。這些「雙非」嬰的父母會否為了那一二千元的綜援,把自己的兒女寄養於一個領綜援的人的家中,灰記不排除有這樣的父母,但會普遍嗎?

不少「雙非」父母在內地有工作或生意,他們來香港生育一是為了逃避內地的一孩政策,二亦是覺得香港是一個比內地有法治及自由保障的地方,為兒女買一個保險。正如不少內地人投資移民香港,為的是香港可保障他們的人權、自由,包括他們的財富。

是的,就是所謂核心價值,法治、自由、人權這些東西,令香港有其吸引力。香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基層生活越來越困難;香港環境擠迫,工時過長,生活壓力大,這些都需要改善。但灰記接觸過不少移民香港的內地人,覺得即使香港生活壓力大,非常辛苦,但回想在大陸生活沒有安全感,經常受公權力隨便欺負,覺得香港的自由、法治很「可愛」。

弔詭的是,這些香港人和內地人都珍惜的「核心價值」,這位被中聯辦送上特首位置的梁振英,似乎看成糟糠,至少並不看重。私院為賺錢收「雙非」孕婦可以詬病,但為何現任政府要和私院磋商,而梁振英可以一聲零配額?梁今天可以叫私院「雙非」零配額,明天又可否叫某企業不做某種生意,某大專院校停辦某些學系?梁振英搏得全城掌聲的「零配額」,是否預視他的行政霸道百倍於曾蔭權?

至於「不保證」則更是踐踏法治,一味靠嚇,為的是利用中港矛盾,港人的一些「民粹」思維提高自己的聲望。灰記在此只能說,為梁振英「零配頍」、「不保證」喝采,期望「強人」治港的港人,是在加速把香港一制的「優勢」和自治,推向墳墓。




from 灰記客 http://greyreporter.wordpress.com/2012/04/23/c-ys-zero-qu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