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5 April 2012

梧桐笔谈:对掠夺性精英的质疑 | 经济学人

译者 Shierzou
梧桐笔谈

对掠夺性精英的质疑


银行家和公共部门可能皆与经济增长为敌

2012年4月14日|来自印刷版




发达世界存在增长问题。2011年,34个经济体中有28个人均GDP低于2007年的水平。对本年度经济的预测为增长乏力。这种经济停滞通常被视为2007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后遗症。然而,有无可能是结构上存在问题而非周期性的问题?

在达隆•阿赛莫格卢(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罗宾逊(James Robinson)这两位经济学家合著的新书《为何国家会没落:权力、繁荣和贫困的起源》中,他们认为,许多国家深受“被精心组织的,让少数人从大众手中攫取资源却未能保护产权或刺激经济活动”的经济机构的困扰。”成鲜明对比的是,“包容”经济将权力进行更广泛的分配、制订法规并建立秩序且保障财产权并建立自由市场体系。

在掠夺型的经济体中,如比属刚果(Belgian Congo)及其继承国扎伊尔(Zaire)的少数精英阶层夺取政权并利用其所控制的资源阻挠社会变革。此类经济体可能会出现昙花一现式的增长,在资源从无生产力的农业部门转移至生产部门时(作者认为,正如20世纪中期的苏联和今日的中国)尤其如此。但这些经济体最终力不从心而失去经济发展动力。

该书作者把发达世界归入“包容”经济类别中,因按定义,这些国家取得了经济成功。然而,他们对掠夺型经济体的描述应或多或少会在西方读者心目中引起反响。作者写道,“因为精英们统治着掠夺型机构而惧怕创造性破坏。他们将抗拒变革,任何在掠夺机构统治下萌发的增长最终好景不常”。

西方经济体存在两种潜在的候选掠夺性精英。首当其冲的便是银行部门。整个金融业所坐拥的巨额财富赋予了其强大的游说力量,包括成为美国总统竞选或英国执政党竞选的捐赠者。2008年,因发展成为“大到不能倒”的机构,而让银行确保自己成为政府救市对象。

大部分目前实施的经济政策似乎都是为了满足银行的需要而引发的,不管这些政策是整个发展世界创下记录的低利率还是最近由一度刻板的欧洲央行颁布的几乎无限制流动性规定都是为了扶植银行的发展。这些有可能难以扭转局势的政策,其长期效应很难评估。

更难下结论说,财政部门已阻碍了该经济体其他领域的发展势头。的确,在扶持新企业的发展方面,银行和风险资本功不可没。然而,有可能这样的情况:金融业的极高回报可能会导致其他经济领域人才的流失。其他领域有可能有助于发达经济体更加持续发展。 此外,那些高额的回报有可能源自金融部门的“寻租行为”。其形式表现为:费用、手续费和对其他经济部门征税导致的差价。

掠夺型精英类别的第二个备选机构为公用部门。在某些国家,如希腊,存在一条明确的“庇护主义(clientelism)”政策,即各政党可为他们的粉丝许以工作和福利奖励,而这些奖励所需款项由一般纳税人支付。在盎格鲁-撒克逊(the Anglo-Saxon)世界,现在,公共部门的职员较之于私营部门的大多数工人,拥有更多丰厚的养老保险金。

对这种推理思路显而易见的反对意见为,公共部门的雇员人数太多了而不能被当作精英来看待。确实,如果你将许多社会福利的受益者计入的话,则发达国家大多数人要依赖国库生存。此类社会政策便是阿赛莫格卢先生和罗宾逊先生青睐的所谓包容模式的一部分。

然而,居高不下的公共部门就业人数似乎有可能会减少创造性破坏的发生并阻碍新产业的发展。工人有可能更喜欢政府部门的稳定工作而不愿承担加入新企业的风险。正如欧洲政府所发现的一样,对那些有必要减少结构性失业的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反对呼声最强烈的是公共部门的工会。

就像轮船船底吸附着藤壶这种小动物,政府自然会吸引各种各样的乞求怜悯者和靠补助吃饭者。如果此类行为不加以制止,则最终这个系统可能会渐渐陷入瘫痪状态。



from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71978/26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