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色的選舉:缺乏制衡的政府只會趨向盲目服從,恐最終掏空庫房
選舉落幕,評論人應該可以放心做賽後總結,抑或不是?
特首之前已經為低投票率「自圓其說」, 鋪天蓋地宣傳說穿了也只是向阿爺「交功課」,我信特首同高官都唔係好介意外界點評論今次投票,因為由至終都不是比香港人睇,對嗎?
全日累積投票率為 30.2%,創新低,少於上屆 2016 年的投票率 52.57%,但剛好是建制口中的預期三成,算是成功做了預期管理。
既然政府經常強調投票率不重要,就不講投票率,講下投票人數又如何?全日有超過 135 萬人投票,比上屆的 198 萬人少了 65 萬人。
如果與林鄭口中「不是民主選舉」的 2019 年區議會選舉、同期的 294 萬人比較,更是少了 159 萬人,那是否可以界定這百五萬人是對政府不滿?
作為財經人,自問對政治新聞認識不多,不過常說政經不分,當然政治制度及人事的變化,對經濟發展、甚至政府財政管理、以至新一代教育都有重要影響。
前立法會主席梁君彥 10 月 28 日在年結記者會上,用「撥開雲霧見青天」來形容延任的一年。這一年立法會共通過 46 項政府法案,遠多於以往每年平均的 20 項,破歷年紀錄。
這一年立法會共舉行 49 次會議,審議每一個項目平均所需時數,與過去四個立法年度相比縮短約 71%。
期間多項俱爭議性法案,例如《2021 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雖然條例在醫學界引起極大爭議,但在立法會內極速獲支持通過;多個涉及公帑大型基建項目,例如中部水域填海研究、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撥款資助海洋公園繼續營運等,都在未有清晰收支分析下就匆忙獲通過。
在撥款方面,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過去的立法年度通過了 120 項撥款建議,涉及承擔額約 3282 億港元,是本屆立法會中最高。
三千二百億是甚麼概念?看看政府財政儲備,預計會跌至 9000 億元,為 2015 年來最低水平,即是撥款已佔整個庫房三分一。
特別值得留意,是財委會通過了 63 項工務工程建議,為本屆立法會最多,合共承擔額 2276 億元更是破歷年紀錄。
財委會主席陳健波更振振有詞:「審議一個項目平均只需約 46 分鐘,遠較上個會期平均用 2 小時 24 分鐘為少。」
財委會平均只要九個字時間,就可以通過數十以至過百億元的撥款,我反而擔心這種盲目舉手通過巨額財政開支的財委會,是否真的能為港人的庫房把關?
特別是未來仍有造價達 6200 億的「明日大嶼」、以及「唔知價」、「不問價」的「北部都會區」等大白象工程,以政府預計未來 5 年的預測仍是赤字,以現時政府財政儲備,只足夠 13 個月日常開支,而未來數年既要應付國安使費、又可能持續錄得財赤,新一屆立法會真的可以保障日後庫房不被掏空?不向市民錢包開刀?
當新形勢下一切以行政為主議,立法變成支持政府的一環,不論「清一色」定「五光十色」,缺乏制衡的政府只會趨向專制及盲目服從。
from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B8%85%E4%B8%80%E8%89%B2%E7%9A%84%E9%81%B8%E8%88%89%E7%BC%BA%E4%B9%8F%E5%88%B6%E8%A1%A1%E7%9A%84%E6%94%BF%E5%BA%9C%E5%8F%AA%E6%9C%83%E8%B6%A8%E5%90%91%E7%9B%B2%E7%9B%AE%E6%9C%8D%E5%BE%9E%E6%81%90%E6%9C%80%E7%B5%82%E6%8E%8F%E7%A9%BA%E5%BA%AB%E6%88%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