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7 December 2021

著名歷史學家史景遷逝世終年 85 歲 曾指以鴉片戰爭屈辱史切入中國近代史是缺陷

曾著有多部關於中國歷史著作的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於美國時間 26 日離世,終年 85 歲。史景遷著有 14 部有關中國的歷史著作,包括最早在 1966 年出版的《康熙與曹寅》、1990 年出版的《追尋現代中國》,更被認為是「為西方了解中國史的入門書」,成為多間美國大學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他在數年前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指中國人編的歷史課本,以 19 世紀中國受的屈辱和侵略開始切入講述中國近代歷史,他認為不合理;又認為官方以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開始之說,「需要更多討論空間」。

史景遷 1936 年出生於英國薩里郡 (Surrey),曾就讀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Clare College, Cambridge),主修歷史。「史景遷」這個中文名字亦是他的論文指導老師、明清史專家房兆楹為他起的,意為「仰望司馬遷」。史景遷的文筆以簡練優美見稱,常以人物故事引入歷史事件,並輔以歐美歷史作比較,令西方讀者較易理解。

認為研究當代中國 應由 17 世紀蓬勃中國開始

談及中國歷史教育,他在 2011 年接受內地《時代周報》訪問,提及在西方教中文、中國歷史文化的時候,發現中國人編的課本有一個缺陷。他指當中國人講述中國近代歷史的時候,「總是從19世紀中國受的屈辱和侵略開始切入」,而他在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教授中國歷史時就覺得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國歷史,我們應該從 17、18 世紀的中國開始研究。因為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表現出一種更自信的姿態。」他認為也應研究甚麼因素促成中國在明朝之前,出現蓬勃發展和增長,「而在這些因素基礎上,怎樣導致中國在 19 世紀末的衰落。」史景遷 1990 年出版的《追尋現代中國》第一版,由晚明時代闡述至 1989 年。

2014 年,他接受財新集團訪問,被問及中國官方對中國當代史的敍述「引發起大爭議」,因為人們一說到中國近代史,都是從鴉片戰爭開始談起。史景遷當時直指「鴉片戰爭或許受到了過多不必要的關注」,指所謂的「官方敘述」取決於是哪些歷史學家在寫作什麽題材,以及誰在支持他們。他又反問,「只有商業市場在發揮作用嗎?是一個普通的出版市場,在沒有官方指令的情況下正常運作的嗎?」他認為「也許現在中國需要更開放的討論空間」。


在同一訪問中,他也談及研究中國的西方學者,「現在研究中國的學者持有的見解千差萬別,既有喜歡中國的,也有擔心甚至害怕中國的。但他們是一群非常出色的學者。」史景遷補充,從知識的角度來說,中國研究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領域,「我覺得這非常棒,也理應如此。」

1959 年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後,史景遷獲美侖獎學金(Clare-Mellon Fellowship)到美國耶魯大學修讀歷史及中國研究。他的博士指導老師是著名漢學家芮瑪麗(Mary C. Wright),她推薦史景遷往澳洲,跟房兆楹、杜聯喆夫婦做博士論文。房氏夫婦當時在澳洲國立大學研究院太平洋研究所遠東史學系,分別任副圖書館員、東亞圖書館主任,期間指導史景遷完成其博士論文《康熙與曹寅》,該論文獲得耶魯大學年度學術文學獎項「珀特爾論文獎」(The John Addison Porter Prize)。史景遷在 1965 年獲得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其後留在耶魯從事教學工作。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obituary/%E8%91%97%E5%90%8D%E6%AD%B7%E5%8F%B2%E5%AD%B8%E5%AE%B6%E5%8F%B2%E6%99%AF%E9%81%B7%E9%80%9D%E4%B8%96%E7%B5%82%E5%B9%B4-85-%E6%AD%B2-%E6%9B%BE%E6%8C%87%E4%BB%A5%E9%B4%89%E7%89%87%E6%88%B0%E7%88%AD%E5%B1%88%E8%BE%B1%E5%8F%B2%E5%88%87%E5%85%A5%E4%B8%AD%E5%9C%8B%E8%BF%91%E4%BB%A3%E5%8F%B2%E6%98%AF%E7%BC%BA%E9%99%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