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4 April 2020

肺炎疫情:新冠病毒到底哪來的?科學界的幾種說法

林祖偉
BBC中文
2020年 4月 3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被聯合國稱為「二戰後最大的危機」。從去年年底在中國爆發後,短短幾個月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在這場危機中,國際政壇就病毒來源發生爭拗,社交媒體衍生各種不同的「陰謀論」。

BBC中文翻查各大學術期刊的論文,試圖綜合科學界的各種說法,解答坊間的疑問。

1. 是否是人工製造?

中國武漢是最先發現病毒並觸發廣泛疫情的重災區,該市的華南海鮮市場自去年12月起不斷有人確診,被視為重要的源頭之一。

起初,外界對病毒的了解並不多,許多人聯想到,病毒可能與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的武漢病毒研究所有關,在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科學證據下,質疑是「生化武器」,中國政府、研究所等官方機構都立即就這則未經證實的假新聞闢謠。

2020年3月,中美雙方就病毒命名問題出現口角,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國務卿蓬佩奧多次以「中國病毒」、「武漢病毒」來稱呼新型冠狀病毒而引發中國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質疑病毒「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

這名中國官員的質疑再次帶出了病毒是否人工製造的討論。美國高官以至歐美媒體,很快就指責中國官員帶頭散播未經證實的假新聞。

網上流傳許多「專家」聲稱病毒「可能」或「不排除」是人工製造,但至今,沒有一份登上國際學術期刊的研究報告認為病毒有可能是人工製造。相反,多份權威研究肯定病毒是自然演化,而不是人工製造。

今年2月,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刊出一份來自八個國家的27名科學家的聯署聲明,指各國科學家分析新冠病毒基因組,得到「壓倒性」的結論,認為新冠病毒和其他新興病原體一樣,源於野生動物,強烈譴責新冠病毒非自然起源的陰謀論。

國際《自然》期刊3月刊登了一份美國、澳洲、英國等專家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指研究了病毒的特徵和結構,包括其重組受體結合域(RBD)及多合性切位點(polybasic cleavage site),認定病毒「不可能是人工製造」。

RBD是病毒勾著宿主細胞的刺蛋白,即是冠狀病毒中呈現王冠形狀的部分。研究人員認為,蛋白能夠如此有效地與人類細胞連結,現有科學難以做到,是其中一個非人為的證據。

病毒的「切位點」則是病毒打開宿主細胞的工具,如果是人工製造的話,病毒分子結構會以其他現存能引發疾病的病毒作為骨幹,但研究人員發現,病毒的骨幹與現有病毒都十分不一樣,病毒並沒有使用過人工合成方式的痕跡。

有份撰寫研究的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免疫學及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安德森(Kristian Andersen)表示,綜合這兩點,可以肯定病毒源自天然演化,但要花更多時間研究才能知道其天然演化的路徑。

這份報告被多名歐美科學家形容,是「病毒人工製造陰謀論」的終結。

2. 病毒到底和哪種動物有關?

新冠病毒的出現吸引了全球不同的科學家參與研究,得出各種觀點和理論,但有時候,由於研究結果太早向媒體發表,出現了一些研究後來被推翻的情況。

例如早期,有科學家比對病毒與幾種動物的少量基因,推斷蛇可能是病毒的宿主;亦有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突刺蛋白有幾個與艾滋病毒(HIV-1)相似的插入片段,推論了艾滋病與新冠病毒的關連性。這兩項研究很快便被其他科學家提供證據推翻。

隨著時間推進,專家們得到病毒更完整的基因排序,能夠作出更全面的比對研究。科學界目前主流認為,病毒與蝙蝠和穿山甲有關。

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團隊最先發現新冠病毒與蝙蝠存在關連,他們在2月初刊登在權威《自然》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與雲南蝙蝠病毒株(RaTG13)的基因排序有96%的相似性,相信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不過兩種病毒的突刺S蛋白受體並不一樣,當時未能完全知道病毒的演變過程。

這份研究被廣泛引用,令國際專家們傾向病毒是由動物身上逐步演化到人類身上。

中國華南農業大學2月7日宣佈,發現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他們發表的研究顯示,團隊利用廣東省森林公安局和海關在2019年3月至12月截獲的25隻馬來亞穿山甲中提取樣本,發現其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的基因相似,特別是其S蛋白受體,「近乎一樣」,推斷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其冠狀病毒可能與雲南蝙蝠病毒株(RaTG13)重組而有所演化。

另一個由廣西醫科大學丶香港大學等不同單位組成的團隊,則從廣西當局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截獲的馬來亞穿山甲中提取樣本,發現新冠病毒與這些穿山甲身上的冠狀病毒有類似相似性。研究同樣指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宿主,文章認為,不應該在濕貨市場出售穿山甲,避免病毒從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這份研究也在3月26日刊登在《自然》期刊

BBC中文了解到,中國的研究團隊並非只針對穿山甲進行研究,亦有從可能出現在海鮮市場或地下野生動物市場出現的各種動物尋找樣本,但這種穿山甲在研究中最具突破性。

3. 病毒是否來自中國武漢?

外界最先懷疑病毒來源是當地最先發生多宗確診個案的華南海鮮市場,在1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曾在發佈會上,指病毒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

但根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等人針對首41名確診患者的研究顯示,最早在12 月1日出現病徵的患者,與華南海鮮市場及其他確診者均沒有關連,反映源頭不一定來自市場的動物。這份研究在1月24日刊登在《柳葉刀》

不過,科學研究認為,病毒與雲南蝙蝠以及被走私到中國的穿山甲的冠狀病毒有相似性,這些動物並非來自武漢,病毒發生異變的過程也不一定在武漢發生。但一些專家認為,這顯示病毒可能源自中國,最先在中國境內發生變異的可能性最大。

香港大學傳染病專家袁國勇在3月10日於《明報》撰文,指新冠病毒與雲南蝙蝠冠狀病毒株相近,以及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與穿山甲冠狀病毒株相似度高達90%等助證,認為病毒源自中國,與中國人「濫食野生動物」有關。作者後來撤迴文章,不過其原因並非與其科學觀點相關,而是他用「中華民國」稱呼台灣,以及以「武漢病毒」稱呼新冠病毒。

美國中密歇根州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邁克爾·康韋(Michael Conway)對BBC中文表示,中國地區多個物種存在相關病毒,流行病學研究也把首輪疫情爆發,指向武漢,顯示新冠病毒「明顯地源自中國」。但他強調,這種病毒異變在各個地方都有可能發生,「不能怪責個別國家,這是人類的問題需要共同解決」。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林讚育有份參與新冠病毒與廣西的走私穿山甲研究。他對BBC中文表示,單憑他們的研究未能推斷出這批馬來亞穿山甲到底是在中國還是東南亞感染病毒。但他指出,非法走私野生動物本身有風險帶入外來病原體,並令野生病原體接觸到人類,他認為要更了解病毒來源,需要更多在中國及其他國家的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月底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最先出現在中國,但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是源於中國,他的說法廣受中國媒體和民眾引用。

綜合多份權威科學文獻,目前沒有科學研究或臨牀資料顯示,中國武漢爆發的疫情是來自外來國家,但中國媒體多次報導了沒有科學引證的猜測,分別把矛頭指向意大利和美國。

例如意大利馬里奧內格里藥理研究所主任拉姆齊(Giuseppe Remuzzi)在一次訪問中提到,當地一些醫生在11、12月左右便察覺到老人家有奇怪的肺炎病徵。他的說法被中國媒體引用,並指向疫情可能並非來自中國,因為中國最早發現病徵的人,相信是12月1日開始發病。

拉姆齊之後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媒體扭曲了他的說法,他當時想強調的是病毒可能是任何人士發現之前,已經開始傳播。他認為根據基因研究,病毒毫無疑問來自中國,相信意大利的疫情是由一個曾經與中國公民接觸的德國人,把病毒從中國帶到意大利。

他澄清,當時他說意大利在1月前出現肺炎的說法只是根據少數人和醫生的傳言,沒有科學根據顯示這些人是因為新冠病毒而發病。

另一名來自米蘭大學的傳染病專家阿德里亞諾·德卡利(Adriano Decarli)也察覺到去年年底在米蘭特別多人感染肺炎和流感,正審視醫院紀錄、臨牀細節後,可能可以開棺進一步了解病毒是否更早傳入意大利,不過多個專家對德卡利的研究抱懷疑,認為如果病毒更早傳入意大利,那麼病情早就爆發起來。

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國務卿蓬佩奧以「中國病毒」丶「武漢病毒」來稱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中國不滿。當時,兩國爆發口水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沒有提供確切證據下指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中國」,他的說法被歐美媒體批評是官員帶頭散播假新聞。

中國官方並沒有收回趙立堅的言論,但除了他以外,沒有一名中國官員或外交部發言人再次提及「病毒來自美國」這一論述,並統一以「病毒不一定源自中國武漢、應由科學家界定」作為回應。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3月25日報導,引用一個美國「記者」喬治·韋伯(George Webb)的說法,指病毒可能是來自一個到武漢參與世界軍人運動會的一名美軍單車手,但官媒報導已表明,這種說法沒有強烈證據。喬治·韋伯事實上也並非「記者」,他被美國媒體視為是極右陰謀論YouTube網紅。

互聯網上有觀點指,病毒可能在其他國家爆發流感時便存在,不過上海市新冠肺炎臨牀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醫生張文宏此前接受《中國日報》訪問時稱,新冠與流感不會混淆,因為新冠在電腦斷層掃描(CT)上有非常特徵的表現,很容易區分。

張文宏指出,如果中國病毒是從國外傳入中國,應該幾個城市同時發病,而不是有時間先後。這則訪問其後被《中國日報》撤走。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213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