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警隊,刻不容緩」是示威者的強烈訴求。其實「整頓警隊,刻不容緩」,對特區政府甚至更加迫切。一支不受特區政府控制的武裝部隊,是管治特區的政府的心腹大患。警隊「前線」不受上級控制,已成了公開秘密。早前,華盛頓郵報大篇幅深入報道、評論警隊如何濫權及違反警隊守則而不受制裁,直言指揮官階層不敢懲罰違規警員。本地網媒更具體報道,指揮官即使知道前線不聽從指示,也因害怕無人肯出前線而選擇不處分違規警員。
是不是無人肯出前線,姑且存疑,反正「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超時補水,肯定可觀,只能重賞,不敢輕責,卻是不爭的事實。有太多太多事實顯示,警隊不受特區政府高層控制,甚至公然不把上級放在眼內,動輒出言威脅,不像一支對特區忠誠的部隊。前「一哥」只敢呵護、嘉獎,特首亦然。只因真正的「一哥」是坐鎮深圳的中央官員,中央「大過」林鄭,「前線」「散仔」當然有恃無恐,不可一世。為何路人皆見警暴是無法「止暴制亂」的問題核心,獨立調查是九成民意共識,但林鄭仍強硬不能走這條路?不是她不同意,而是她不敢做。這個怯弱,本身就是極大的危險訊號,一支政府管不了的武裝部隊恃寵生驕,遲早出事,到時電光石火,林鄭飛馬求救於中央,可能也已太遲了。
情況其實自上年秋天已急速變壞。猶記去年十月,前警官Martin Purbrick在期刊Asian Affairs發表文章,批評警隊在反送中運動策略錯誤,不論佔絕大多數的和平示威者也好,極少數的使用暴力者也好,一律當作「暴徒」強硬對待,結果令本應支持警方維持治安的良好市民也激成敵人,令幾十年來,將警隊由「準軍事部隊」塑造成服務社區的優良警隊的努力,付諸東流,作者的主旨,只在忠告警方更正策略。
但上星期明報「星期日生活」就刊載了兩篇專研警隊改革的文章。其中萬學賢一文「港英的止暴制亂:重組警隊,刻不容緩」,就借鑑於當年港督麥理浩處理警隊與廉署衝突,幾成叛亂的經驗。當時警隊威脅,若不對涉嫌貪污的警員作出特赦,警隊就不執勤,令香港進入"non-law enforcement"──無人執法狀況,傳言一出,部份頭目就會與黑社會聯手,香港社會安寧會徹底破壞。麥理浩一手作有限度特赦,一手大規模改革警隊,特別是在行政管理上,結果成功建立起一支對港英忠誠的警隊。
作者重述歷史,十分合時,但我不認同他的結論。他認為,今日警隊,其實已完成了「重組」了,對政權已是「絕對忠誠」。但重大的分別是,麥理浩重組的警隊,忠誠的對象是港英,而對香港而言,港英最高的權力坐在督轅;今日的忠誠對象,政權的最高權力不是在政總而是在北京。問題已不是策略的錯誤,而是不對特區忠誠,不對特區人民忠誠,也不對特區政府忠誠。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1/20200112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