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記者
2016年 4月 19日
台灣代表在比利時鋼鐵生產會議高層會被請出場、遣送電信詐騙嫌犯是否意味著兩岸關係在蔡英文接任總統之前就開始惡化?
之前還有中國與岡比亞(台灣稱:甘比亞)恢復邦交,兩岸之間過去八年相對比較和諧的關係似乎已經出現重大變化。
兩岸分隔
最近中國遊客赴台人數減少,台灣總統馬英九說:「這不是商業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大家心知肚明。」
這引發一個疑問,那就是馬英九政府在2008年上台之後一直「努力」經營的兩岸關係,為何會抵不過民進黨的蔡英文贏得年初總統大選?
另外就是從兩岸的網民最近在各項議題上的交鋒來看,彼此看法差異極大,就以BBC中文網本身的報道所引發的評論來看,留言的兩岸網民只有交鋒,用詞似乎也比以往來的激烈。
種種跡象顯示兩岸之間的互信基礎是相當薄弱的,也許在馬英九執政的中期,官方的聯絡尚稱暢通,但是去年馬習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不太靈光的跡象。
台灣最初希望在北京APEC的時候舉行馬習會,北京不同意、經過了將近大半年的時間,最後突然宣佈在當初北京不中意的「第三國」也就是新加坡登場。
給個警告?
北京方面對馬英九的立場還算是了解,雖然不一定合意但也能夠接受,不過今年初總統大選,台灣選民以壓倒性的多數選出了蔡英文作為下一任的總統,雖然不見得出乎北京的意料之外,倒也讓北京改變對台政策從思考轉到了採取實際行動。
對台灣方面而言,北京在外交上面「打壓」台灣並不意外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對「反國民黨陣營」而言,反而是把台灣的民意和輿論推向了「反中」和「反國民黨」。
而蔡英文不表示「承認九二共識」,可能也令中國方面覺得意料之中,但是也必須要施加一點壓力給即將上台執政的蔡英文。
只不過,就目前看來,這種做法在台灣的反作用力非常大;而蔡英文還沒上台就先感受到了來自台灣本身的壓力。
加以國民黨之所以在年初的總統與立法院選舉中慘敗,選民們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不滿,認為走得太快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尤其最近台灣年輕一代照中國的說法是「不計後果」地要求拉大和中國的距離,這令民進黨尚未執政就碰上了挑戰。
請出場、建交、中國、遣送等一連串被台灣朝野形容為「不友好的行為」,也給台灣那些不贊成和中國關係密切的一派補充了彈藥。
溫暖不再
任期剛好剩下一個月的馬英九政府在這段期間不但是繼續被反對派批評其兩岸政策「親中賣台」,時不時也得應付類似詐騙嫌犯遣送之類的突發狀況。
也許對北京方面而言,必須在蔡英文上台之前,讓台灣方面感受到壓力,但是實際上承受壓力的還是馬英九政府。
不少人認為,馬英九執政的這八年是過去60多年中,兩岸之間關係最為緩和的一段時間。但是如果從最近的發展來看,似乎八年的「成果」已經在逐漸消失。
在這個同時,台灣的民意和中國政府所希望見到的似乎也是一個向東、一個往西地越來越遠。兩岸之間現在颳起的是一陣冷風。
(責編:歐陽成)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4/160419_ana_taiwan_china_crossstra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