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April 2016

《第一财经日报》地方去产能冲动:数据亢奋拼政绩 行业复苏是假象

 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钢铁产业已经率先掀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攻坚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方设定的目标之和已经超过了中央拟定的目标。而煤炭行业也有类似情况。

 一名熟悉钢铁行业的人士告诉本报,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升级的热情都比较高,去产能政策落实到位是好事。但钢铁行业去产能背景复杂,部分地方政府争先“比高”去产能目标可能会造成落实过程中的一刀切,不利于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谈及制定高目标的原因时,上述知情人士猜测称,可能与争取更多的安置资金和政策优惠有关。他同时表示,要谨防去产能变相成为另一种政绩比拼,从而扭曲了政策的初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钢铁行业出现回暖行情。有市场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节后库存下降和各地基建、地产回暖等因素共同影响带来的小阳春行情,总体来看,钢铁行业过剩形势依旧严峻。

 地方目标超中央

 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同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对于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随后,各部门密集出台落实意见。仅4月中旬里的一周,国土资源部、人社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局、一行三会等部门就出台了相关文件。

 与此同时,各地方钢铁去产能目标纷纷亮相。有媒体统计称,目前已有广东、浙江、四川、贵州、江苏、重庆、青海等7个省份出台了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而上海、安徽、湖南、湖北等地政府已经审议通过具体实施方案。从操作路径来看,地方供给侧改革大多把“做减法”的重点放在了去产能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央划定了1亿~1.5亿吨的钢铁产能压减目标,但目前地方披露的额度之和已经远远大于这个数目。

 以河北为例,河北省钢铁总产能约为3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约27%,要在未来五年内淘汰1亿吨产能。江苏则提出,到2018年底,压减钢铁产能1255万吨。加上贵州、辽宁等省份,各地方之和已经超过1亿~1.5亿吨的全国目标。

 除了钢铁产能以外,仅仅在今年两会期间,山西就计划到2020年压减煤炭产能2.58亿吨;河北则提出到2017年,要减产4000万吨燃煤;内蒙古表示,未来3至5年关闭280处煤矿,涉及产能1.2亿吨。

 近期,多省份又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压减的目标。贵州计划用3至5年时间压缩煤矿规模7000万吨左右;江苏则提出,到2018年底,压减煤炭产能700万吨;重庆的目标是2~3年去煤炭产能近50%,煤炭产能要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

 总体来看,地方压减煤炭产能力度也超过了国家的要求。仅山西和内蒙古退出产能规模就已经占到国家总目标(国务院要求3至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的四分之三,而上述6省份的压减规模之和已经超过5亿吨。

 不过,有分析认为近来部分省份煤炭行业去产能出现“减产能不减产量”的迹象,比如某些煤矿看起来减少产能数百万吨,但减少的是核定产能,并非实际产量。甚至有业内人士称,一些煤企收缩开采只是权宜之计,如果行情回转仍有打算恢复生产。这也是钢铁行业去产能执行过程中需要防止的现象。

 对于“减产能不减产量”的担忧,有官方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现在是去产能的前期,还处于体制突破和理顺的阶段,随着去产能的深入,产量也会随之下降。该人士强调,市场需求也是去产能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不能因为目标一刀切。

 对于地方去产能“数据亢奋”的现象,开篇处知情人士称应该引起警惕。“尤其要防止后期落实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的粗暴处理或者造假搪塞。”他表示,中央有关文件无论对去产能的方向还是补助都有明确说明。

 行业复苏是假象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3月中国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为7065万吨、6020万吨、992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9%、2.2%和3.3%。其中,粗钢和钢材产量均创下单月历史新高。粗钢日均产量则达227.9万吨,较1~2月份大增12.9%,直逼2014年6月230.97万吨的历史峰值水平。

 今年以来,钢铁价格逐步走强,复苏回暖的声音不绝于耳,许多停产或减产企业也陆续传出复产信号。

 据媒体报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东镇的海鑫钢铁曾是中国第二大民营钢企,经过并购重组后更名为“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在市场转暖背景下,近期这个老牌钢铁企业表态将于本月29日正式复产。

 但在行业分析师眼中,钢铁行业的回暖只是“季节性”的小阳春,整体过剩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的基本现状。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3%,钢材消费量同比下降5.4%,双双出现多年来首降。

 鞍钢副总经理徐世帅表示,去年中国钢企主营业务全年累计亏损超过千亿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亏损645亿元,上年为盈利226亿元,亏损面超过一半。

 以典型个例来看,重钢、马钢、鞍钢、华菱钢铁、*ST八钢5家上市公司2015年净亏损分别达59.87亿元、48.04亿元、45.93亿元、29.59亿元、25.08亿元。宝钢也降至18年来的最低利润水平,财报显示去年净利同比下降82.51%。

 从政府层面来看,市场的短期回暖并没有动摇去产能的决心。河北省政府近日召开会议称,必须痛下决心,持续加力推进钢铁煤炭去产能,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确保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

 “尤其不能因为回暖就掉以轻心。”山西一名官员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对地方政府形成考验的是,在去产能过程中,企业和地方都将面临棘手的减员难题。

 公开消息显示,目前仅有武钢和鞍钢公布了未来几年的裁员计划,武钢约5万人、鞍钢约6万人需另谋生计。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近日称,从2016年开始,钢铁去产能需要安置的钢厂职工有40万~50万人。除人员安置困难外,债券违约也困扰着钢企,如爽约多次的10中钢债至今尚未兑付。

 除了需要安置大量职工外,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财政和税收的考虑也会影响地方政府去产能的意愿。

 意见对此明确指出,使用专项奖补资金要结合地方任务完成进度(主要与退出产能挂钩)、困难程度、安置职工情况等因素,对地方实行梯级奖补,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符合要求企业的职工安置。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0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