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8 January 2016

英媒:「熔斷」被斷 「中國恐慌」殃及全球市場

中國被迫暫停「熔斷機制」、中國股市動蕩影響全球市場信心,是今天英國報章關注焦點。
新年伊始,中國股市4天內兩度觸發「熔斷機制」,迫使中國官員在周四晚宣佈暫停「熔斷」。《衛報》評論說,中國股市管理當局在去年底引入的「熔斷機制」旨在試圖穩定中國股市,但實際的效果顯然適得其反。
暫停「熔斷」
《衛報》說,股市的恐慌反應迫使中國股市監管當局重新思考,最終放棄「熔斷機制」。
《衛報》引述交易公司Spreadex的金融分析員坎貝爾(Connor Campbell)的話說,「熔斷機制」顯然造成了「恐慌-暫停-更大恐慌」的效應。
坎貝爾認為,中國宣佈暫停「熔斷機制」後,「 投資者,至少是目前,把它當作一個積極的消息。全球市場也顯示出穩定。」
周五(8日),中國證監會取消「熔斷機制」後的首個交易日,中國股市指數回升。
不過,本周的中國股市動蕩,再度引發了全球市場的恐慌情緒。
「中國恐慌」
《衛報》說,新年開始一周內,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近5%, 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4%。
《金融時報》說,全球各地的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全線下跌,而領先大國的政府債券和「避險」貨幣上漲,重演了去年8月因人民幣意外貶值而出現市場動蕩的情景。
該報說,「中國恐慌」再度殃及全球市場。該報認為:「中國當局支撐股價和人民幣匯率的企圖令人再度懷疑中國官員們管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放緩的能力。」
中國契機
《金融時報》也發表社論,認為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向世界傳達信心。
社論說:「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傳遞出的焦慮感,在某些方面像是去年夏天股市暴跌的回聲。那時投資者擔心,股市暴跌和人民幣貶值暴露了中國經濟更深層的斷層線。這個道理現在同樣適用。」
《金融時報》的社評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幾乎所有關鍵驅動因素都失去衝勁,而北京方面的政策回應似乎既令人費解又相互矛盾,人們對中國經濟的堅韌性信心正在減弱。
該報說,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的經濟復蘇眼下正處於最為脆弱的敏感階段。中國的經濟放緩令世界擔憂,但這也給了中國一個契機,「北京方面應該利用今年中國擔任20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機會,展 示自己能夠擔當全球領導角色。」

(編譯:白墨 責編:歐陽成)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6/01/160108_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