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January 2016

【灼見名家】李偉才:《明日之後》的情節經已成真





大家有看過荷里活的災難大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嗎?時光荏苒,這部電影上映至今原來已超過十年。由於筆者既關心環境(特別是全球暖化)又熱愛科幻,是以當年我是第一時間前往戲院觀看。我一邊看一邊想的是,電影以全球暖化為主題,但畫面所見,除了超級龍卷風肆虐和一幕驚人的海嘯之外,都是美、加、英、歐洲等地陷入冰天雪地的駭人景象。受過科學訓練的我固然明白電影的科學假設和推論,但對於絕大部分入場的觀眾而言,我頗肯定他們都被弄得糊裏糊塗。



2015:自19世紀中葉最熱的一年



解釋戲中假設和推論之前,請大家先看看一個事實:全球科學家的研究都顯示,剛過去的2015年,是人類自19世紀中葉有可靠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從下圖更可得知,這個「最熱」不是叮噹馬頭地熱一點點,而是遠遠拋離其餘最熱的九年!







2016:「霸王怪獸級」寒潮來臨



但令人困惑的是,踏進2016年不久,無論是美洲、歐洲、亞洲,都出現了特大的寒流和雪災。香港雖然身處亞熱帶,但在給中國稱為「霸王級」、美國稱為「怪獸級」的寒潮影響下,氣溫亦降至久已未見的攝氏三度,而高地更見低於冰點而出現結冰的現象,多處地區更寒雨和冰粒齊下⋯⋯稍有好奇心的人都會問,地球究竟會愈來愈熱還是愈來愈冷?既說全球暖化,又為何會出現這樣嚴寒的天氣呢?



極端天氣突襲 比科學預測早20年



首先筆者必須鄭重指出,全球暖化的危機是真實而迫切的。至於暖化的過程中出現嚴寒,這一方面既沒有偏離科學家的理論預期,但另一方面也在程度和規模上令科學家感到頗為意外。



先說科學家的理論預期。相信大家都聽過,在全球暖化氣候反常的過程中,全球的極端天氣(extreme weather events)將會變得愈來愈頻密,而特大的寒流和雪災正是這些極端天氣的一種(另一種當然是有如「海燕」般的超級颱風)。但在規模和時間上,這種變化也確令大部分科學家意料不及,因為他們大多以為,這些情況最快只會於十多20年後才發生,而不是在他們發表論文的今天。



剖析《明日之後》的科學假設



好了,讓我們先簡單解釋《明日之後》的假設。



開場不久,電影主人公於一個會議上指出,全球暖化下,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Greenland)上的冰雪急速融化,大量淡水於是流入大西洋北部。由於淡水的密度比海水低,這會嚴重擾亂洋流的運動,最後甚至令著名的「灣流」(Gulf Stream)減弱及至停頓下來。要知這一股從熱帶海洋向北流動的巨大暖流,對調節北美東部和整個西歐的氣候起着關鍵的作用。它一旦停頓,便會使這些地方陷入冰天雪地。



這部電影上映後,科學界曾經作出澄清,謂這個假設雖有一定科學根據,但以現時推斷,發生的可能性不大,而即使發生,變化的速度也斷非如電影中的急劇。



但細心的觀眾可能還記得,電影中除了假設「灣流」停頓之外,還假設高緯度的廣泛地區(即極地與寒帶之間)出現了一連串的「怪獸級」氣旋,從而把極寒冷的空氣,沿沿不絕地從北極輸送到較低的緯度。大家還記得一個飛行員受命坐直升機前往調查,機艙門一開探身出來即變成「冰條」那恐怖的一幕嗎?



簡單而言,類似的情況已在現實世界中出現。



對近年出現特大寒流的一種最簡單解釋是,由於高緯度的溫暖氣流愈來愈活躍,當它們闖進極地區域,便會擾動那兒極嚴寒的空氣,令它們南下並闖到平時不會去到的較低緯度區域。也就是說,《明日之後》中的情節在某程度上經已成真。(大家如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可往《維基百科》查閱以下的條目:Jet Stream, Polar Vortex, Arctic Oscillation.)



事實是,隨着全球暖化加劇,這些特大的寒潮(與及特大的熱浪、特強的風暴⋯⋯)只會變得愈來愈頻密。我們若還不痛下決心奮起對抗這個災劫(首要盡快取締化石燃料的使用), 人類的前景實在不堪設想。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6/01/tomorr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