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虔豪
BBC中文網韓國特約記者
2015年 9月 15日
韓國輿論認為,朝鮮在15日接連暗示,可能將於勞動黨創黨日的10月10日發射長程火箭,而寧邊的所有核子設施已恢復運轉。韓國政府響應稱,目前並未觀察到有異相,但朝方若執意有所行動,並不會為自己帶來好處。
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長與原子力研究院院長,15日先後接受了朝鮮中央通訊社(朝中社)的提問答覆。
國家宇宙開發局長表示:「為對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國家宇宙開發局正趕工著,讓新的地球觀測衛星開發進入收尾階段。在黨中央決定時間與場所後,世界將能清楚看到先軍朝鮮的衛星衝破大地,並持續飛往青空高處。」
而原子力研究院長則稱:「面對美國與敵營勢力持續的敵對政策,不論何時,我方都已做好以『核雷聲響』做出回應的凖備。」
朝中社的報道內容還提到,包括濃縮鈾工廠等位在寧邊的所有核子設施,以及5兆瓦的黑鉛減速爐(即石墨反應爐)的用途,都已調整變更與重新整備,開始正常啟動。
朝鮮的暗示
前述兩位研發機構代表,姓名都並未被公開,但兩人的發言,被認為是朝方將於近日發射長程火箭與開啟核試驗的暗示。韓國輿論推測,時間可能在朝鮮勞動黨創黨70週年的10月10日。
而朝鮮上次使用「核雷聲響」一詞,是在2013年2月進行第3次核試驗過後。而上次發射長程火箭(通訊衛星)為2012年,已時隔近3年半。
韓國北韓大學院大學教授梁茂進15日向韓聯社表示:「以朝鮮過往發射人工衛星的經驗來看,大部分都是在紀念日前發射。這次要發射,有可能選在10月5日前後;若是這樣的話,就能讓世人將目光都集中在10月10日(創黨日)上。」
事實上,2009年分別搭載光明星2號和3號衛星的銀河2號及3號衛星的發射時機,正選金日成逝世紀念日前發射;2012年時,搭載光明興3號2號機組的銀河3號衛星,則於金正日逝世週年前發射。
安全威脅
今年8月中下旬,韓朝非武裝地帶(DMZ)發生兩名韓國軍人遭地雷炸傷的事故,雙方為此交互指責,使關係一度陷入緊張,直到8月25日展開馬拉松式談判後,才達成共識並解除緊繃局面。
雙方紅十字會代表更於9月7月至8日間,協商展開韓朝離散家屬見面事宜。
當時韓方代表曾在會上表示,希望將家屬會晤時間訂在10月上旬,為的就是遏止朝方可能選在10月10日創黨日前後「有所行動」,但朝方代表則以「尚有活動要舉行」為由拒絕。
由於美中兩國即將於本月25日舉行首腦會談,緊接著還有10月16日預定舉行的美韓首腦會談,朝鮮的行動,除了能在國內「樹立軍威」,還被認為是在釋放訊息,要求美國改變向來對朝鮮的敵視政策。
在未能化解韓國憂慮的情況下,朝鮮若堅持發射衛星或展開新一輪核試驗,將被韓方視為安全威脅,對8月25日雙方經過談判所達成的共識,與近日來雙方的實務接觸等成果,可能產生負面影響;但也無法排除,朝鮮會有延遲或更動發射日程的可能性。
面對朝鮮的放話暗示,韓國政府至今保持低調與謹慎態度。青瓦台發言人閔庚旭在15日的簡報會上,面對記者問及朝方試射火箭與展開核試驗,並不願多做評論。但他表示:「雖然沒有預先斷言的必要,這樣的行為對朝鮮
自己,是不會有任何幫助的。」
韓國外交部則警告,朝鮮發射彈道飛彈,屬於重大挑釁與軍事威脅,明確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禁止任何使用彈道飛彈技術行為」之決議。
外交部發言人魯光鎰稱,若朝鮮有所行動,將訴諸聯合國安理會,做出迅速有效的應對措施。他回應道:「有關朝鮮將發射長程飛彈的問題,韓美兩國正凖備應對所有狀況,緊密合作。至今掌握的結果,朝方並無異常動向。」
中國方面則透過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響應:「朝鮮作為主權國家,有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權利。但這權利目前仍受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的限制,應該被確實履行。」他並表示,希望有關國家「謹慎行動」,勿做出造成東北亞地區緊張之行徑。
(責編:董樂)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9/150915_south_korea_north_korea